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9Y0030)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杨雪梅赖新梅林端宜陈梅妹周常恩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重点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中药
  • 4篇中华本草
  • 4篇中医
  • 4篇关联规则
  • 4篇分类关联规则
  • 4篇《中华本草》
  • 4篇本草
  • 3篇独活
  • 3篇独活寄生汤
  • 3篇药性
  • 3篇数据挖掘
  • 2篇性关节炎
  • 2篇四气
  • 2篇中药功能
  • 2篇中医药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细胞
  • 2篇化学结构
  • 2篇坏死因子

机构

  • 13篇福建中医药大...
  • 5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作者

  • 14篇杨雪梅
  • 12篇赖新梅
  • 10篇林端宜
  • 9篇陈梅妹
  • 6篇周常恩
  • 2篇刘献祥
  • 2篇郑春松
  • 2篇黄璐琦
  • 2篇叶蕻芝
  • 1篇王君
  • 1篇李灿东
  • 1篇易耀森
  • 1篇褚剑锋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中草药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情报探索
  • 1篇福建电脑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7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12年
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物质,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体现。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整合调节的优势和特色,也体现其复杂性的特点,使得中药的药效物质不确定、质量标准体系难以建立,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研究,本文就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赖新梅陈梅妹周常恩杨雪梅
关键词:中药药效
《中华本草》药性数据中的五味规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以五味为核心,分析中药药性数据中味与气、归经、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实验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药味理论的新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在对数据等级编码基础上,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中华本草》中8 366味具有五味属性中药的药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在P<0.01显著水平,酸味与肝、大肠、胃三经存在显著正相关,苦味与寒性肝、大肠、胆三经及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甘味与热性及肾、肺、脾等八经存在显著正相关,辛味与热性和脾、胃、肝、肺四经及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咸味与肾、肝、心、肺四经存在显著正相关,淡味与寒性及膀胱、小肠二经存在显著正相关,涩味与大肠经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辛、甘二味属阳,苦、淡二味属阴。《内经》中归纳的"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规律获得大数据集验证,而"苦入心"理论未获数据支持,"辛入肺"规律仅获数据部分支持。辛、苦二味越重药物毒性越大,提示针对体质较弱、病情较轻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辛、苦二味较重的药物。
杨雪梅赖新梅陈梅妹林端宜
关键词:中华本草
计算机模拟预测独活寄生汤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被引量:6
2011年
随着中药临床疗效的肯定和药效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利于中药有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阐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药物安全性评价和新药的开发,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中药复方存在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其药代动力学具有特殊性,完全不同于单体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郑春松叶蕻芝许惠凤吴广文李西海刘献祥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药代动力学计算机模拟化学结构
分子对接法预测独活寄生汤中对TNF-α和IL-1β作用的活性成分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中作用于TNF-o和IL-1β受体的成分。方法: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软件,通过Dock Ligands(LigandFit)模块,研究独活寄生汤中成分与受体TN-α和IL-1β...
郑春松叶蕻芝许惠凤李西海吴广文刘献祥
关键词:分子对接独活寄生汤骨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文献传递
耗散结构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耗散结构理论自诞生以来,其全新的思想就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耗散结构理论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健康与疾病观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易耀森林端宜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中医学
挖掘中药功能组合判定五脏归经的规律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为中药药性五脏归经理论的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五脏归经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在对中药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基础上,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980味中药的五脏归经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能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最小支持度阈值为0.1%,最小置信度阈值为60%。结果共挖掘出涉及五脏归经的分类关联规则32条。结论①具有重镇安神、发散风热&明目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肝经;②具有重镇安神、补气&安神等功能的中药多归心经;③具有补脾胃&补气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脾经;④具有润肺化痰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肺经;⑤具有补肾阳&补血等功能的中药多归肾经。
杨雪梅赖新梅陈梅妹林端宜
关键词:《中华本草》分类关联规则
分子对接法预测独活寄生汤对TNF-α和IL-1β作用的活性成分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中作用于TNF-α和IL-1β受体的成分。方法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软件,通过Dock Ligands(LigandFit)模块,研究独活寄生汤中成分与受体TNF-α和IL-1β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发现潜在的活性成分。结果以TNF-α和IL-1β为靶点,与原配体的打分阈值对比,从复方中筛出与其结合较好的成分分别有10个和1个。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能有效降低患者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
郑春松叶蕻芝许惠凤李西海吴广文刘献祥
关键词:分子对接独活寄生汤骨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
人机互动的中药信息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信息化时代,科学数据成为战略资源。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而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架起中药宝库和现代科学的桥梁,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人机互动式中药信息系统的构建,设计构建由方剂、中药、物种、化学成分等组成相互关联的中药信息系统,以适应现代科研、教学的需求,特别要满足数据挖掘(KDD)、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等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系统框架及人机互动式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查询功能。
赖新梅周常恩杨雪梅陈梅妹
关键词:中药中医药信息系统人机互动数据挖掘
中药药用部位规范研究的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中药是中医治病防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药用部位与用药安全、临床疗效关系密切,然而药用部位的选择及用语尚未形成体系,目前中医药界也无统一规范的标准。由于绝大多数中药都是植物药,故重点探讨植物类中药药用部位的规范。目前所建立的药用部位用语的术语体系还很不完善,还需对药用部位的修饰语进行规范。
赖新梅林端宜杨雪梅周常恩
关键词:植物药中药药用部位
基于分类关联规则的中药功效与药味关联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为中药药性五味理论的全面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五味药性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 980味中药的五味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效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最小支持度阈值为0.5%,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共挖掘出涉及甘、辛、苦3种药味的分类关联规则21条。具有生津止渴、补气、补阴、润肺、补肺、生津止渴&清热、润肺止咳、补气&补血、润燥、除烦、补脾益气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甘";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温中、散寒止痛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辛";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化瘀止血&清热解毒、杀虫&清热解毒、止痛&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苦"。结论本研究挖掘出的功效与甘、辛、苦三味之间的关联规律完全基于大量中药数据,后续还需通过各种试验多方验证以构建完整的中药药性理论体系。
杨雪梅赖新梅陈梅妹林端宜
关键词:中药功效分类关联规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