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94)

作品数:22 被引量:118H指数:6
相关作者:王瑞张玮周效宝张海东王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矽尘
  • 12篇矽肺
  • 7篇细胞
  • 5篇支气管
  • 5篇支气管肺泡
  • 5篇支气管肺泡灌...
  • 5篇支气管肺泡灌...
  • 5篇洗液
  • 5篇纤维化
  • 5篇灌洗
  • 5篇灌洗液
  • 5篇肺泡
  • 5篇肺泡灌洗
  • 5篇肺泡灌洗液
  • 4篇蛋白
  • 4篇性细胞
  • 4篇炎性细胞
  • 4篇肺纤维
  • 4篇肺纤维化
  • 3篇细胞蛋白

机构

  • 20篇山东省职业卫...
  • 8篇山东省医学科...
  • 7篇济南大学
  • 5篇山东省安康医...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3篇王瑞
  • 13篇张玮
  • 10篇周效宝
  • 9篇张海东
  • 8篇王辉
  • 6篇刘红军
  • 6篇曲佳
  • 3篇张海鹏
  • 2篇徐伟生
  • 2篇刘乾
  • 2篇杨飞飞
  • 1篇万恩广
  • 1篇单永乐
  • 1篇孔令敏
  • 1篇曲玮
  • 1篇刘正亮
  • 1篇吴捷
  • 1篇王坤
  • 1篇苏文珍
  • 1篇许光

传媒

  • 5篇工业卫生与职...
  • 4篇中国工业医学...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职业安全...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染矽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染矽尘大鼠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30、60 mg/ml染矽尘实验组,每组42只。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尘,不同处理后1、3、7、14、21、28d每...
张玮王瑞刘天敏周效宝王辉张海东刘正亮
关键词:矽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文献传递
一氧化氮在矽肺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0年
张玮王瑞
关键词:一氧化氮矽肺发病肺组织纤维化生物体内X射线胸片小分子物质
染尘大鼠早期肿瘤坏死因子-α、转生长因子-β变化规律研究
2012年
取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非气管暴露法分别注入15 mg/ml、30 mg/ml、60 mg/ml粉尘悬浮液和生理盐水各1 ml,每组7只大鼠分别在第1、3、7、14、21、28天6个时间点处死。离体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BALF离心取上清液,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上清液中TNF-α、TGF-β含量。不同剂量的粉尘对TNF-α、TGF-β有显著影响(P<0.05),各剂量组在各时点TNF-α含量较对照组均有升高,除21 d高剂量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矽尘所致的纤维化早期TNF-α、TGF-β含量变化规律明显,抑制一种或两种细胞因子可有效阻滞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刘红军王瑞周晓宝张玮张海东曲佳王辉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矽尘
染矽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染矽尘大鼠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30、60mg/ml染矽尘实验组,每组42只。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尘,不同处理后1、3、7、14、21、28d每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收集BALF,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6、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 in flammatory protein-1,MIP-I)、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d)、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B)的浓度。结果各剂量组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染尘初期(1-3d时)BALF中IL-1随染尘剂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较明显,14d时IL-6、IL-16随染尘剂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较明显;染尘组IL-1、IL-6、IL-16均在14d时出现浓度峰值。不同剂量染尘组MIP-1α、MCP-1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MP-1α=30.106,P〈0.01;FMCP-1=17.193,P〈0.01)。各组不同染尘时间MCP-1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8,P〉0.05);在1-14d BALF中TNF-α随接尘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剂量反应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各剂量组TNF-α在 14d出现高峰。高剂量组14、21、28dBALF中TGF-β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14、28dBALF中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IL-6、IL-16、MIP-1α、MCP-1、TNF-α在矽肺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TGF-β可能与纤维化过程有关联。
张玮王瑞王欣周效宝王辉张海东刘正亮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
二氯甲烷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5年
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DCM)作为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航天、电子、胶片生产、医药领域以及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DCM常温下易挥发,虽属低毒性,但进入人体遇热和潮湿可分解出盐酸、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剧毒的光气,可加重对人体的危害。国内外报告的DCM急、慢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其毒性作用日益凸显。现有研究主要对DCM的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肝毒性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但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杨飞飞张海东王瑞
关键词:二氯甲烷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
矽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CC16和SP-D被引量:5
2012年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病理演化过程为与炎性有关的纤维化反应。近几年一些学者在研究矽肺的致病机制过程中发现CC16、SP-D的抗炎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矽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它们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简单介绍。
王辉王瑞
关键词:矽肺生物标志物
染矽尘大鼠BALF中炎性细胞改变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染尘剂量大鼠矽肺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的变化规律,为矽肺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9年5~8月采用一次性气管内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的方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15、30、60mg/ml),分别在1、3、7、14、21、28d将大鼠处死,采用在体全肺灌洗法收集BALF,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总数,瑞士吉姆萨染色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模型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在大鼠染尘1、3、21、28d较对照组均增高,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14d仅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在大鼠染尘1、3、7、14、21、28d,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均较对照组增高,巨噬细胞在染尘1、3、7、21、28d均增高;中性粒细胞在1~14d显著增高(P<0.05),淋巴细胞在7~28d明显增高(P<0.05);各剂量组在染尘1、3、7、14、21、28d尘细胞数均增高。[结论]染尘大鼠早期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尘细胞)呈规律变化,且尘细胞具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对矽肺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
曲佳王瑞周效宝张玮张海东刘红军
关键词:矽肺BALF炎性细胞
吸烟与职业接触粉尘对FEV_1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吸烟与粉尘对煤矿工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7名煤矿接尘工人(接尘组)和102名非接尘人员(对照组)进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和第1秒肺呼气量(FEV,)测定。结果接尘组FEV,影响最大的为接尘时间(标准回归系数为0.2598,OR=2.666,95%可信区间1.450~4.901),其次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BMI)。对照组有影响的为年龄和吸烟。在引入工龄与年龄、吸烟与接触的交互作用项后,各因素中年龄和吸烟对FEV1影响较大(OR分别为2.437、2.365)。一直吸烟组FEV1与不吸烟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曾经吸烟组FEV1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和接触因素后,吸烟对FEV1有影响(P=0.001);按吸烟时间和吸烟量进行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与接尘的交互作用对FEV1有影响,并且大于单独效应。结论吸烟量及吸烟与粉尘接触的联合作用可影响肺通气功能。
周效宝王瑞张玮万恩广孔令敏
关键词:FEV1吸烟吸烟量粉尘接触
大鼠高浓度矽尘接触与氧化应激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目的探讨大鼠高浓度矽尘接触过程中是否存在氧化应激反应。方法选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高剂量染尘组(1000 mg/m3)、中剂量染尘组(500 mg/m3)、低剂量染尘组(100 mg/m3)和对照组,选用动式染尘装置每天染尘2小时。染尘49天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取肺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长时间、高浓度矽尘接触降低血清SOD、TAC、GSH、T-AOC水平,同时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出现炎症性特征变化。结论大鼠高浓度矽尘接触过程中体内可能存在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矽尘接触早期症状之一。
赵建磊王瑞张海东王辉张海鹏于颐光
关键词:氧化应激
染矽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含量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染矽尘大鼠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变化,探讨其与肺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5mg/ml(低剂量)、30mg/ml(中剂量)、60mg/ml(高剂量)染矽尘组,每组42只。大鼠染尘采用1次性气管内注入矽尘法进行,各组均分时分段批量处死大鼠,收集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中IL-1、IL-6、IL-16浓度,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染尘时间和剂量均对BALF中的IL-1、IL-6、IL-16含量有明显影响(P<0.05或P<0.01)。高剂量组变化较为明显,在第1、3、7、14、21、28天时BALF中的IL-1含量分别为(133.55±27.0)、(154.50±42.11)、(136.43±54.71)、(198.0±35.5)、(103.38±8.9)、(127.50±31.9)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含量分别为(106.99±25.6)、(83.66±12.1)、(99.25±31.1)、(149.90±33.2)、(114.88±32.1)、(131.87±48.1)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6含量分别为(1.95±0.47)、(2.30±0.65)、(2.20±0.74)、(3.14±0.45)、(2.14±0.60)、(2.67±0.76)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IL-1、IL-6、IL-16含量均在第14天出现高峰,与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结论染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IL-6、IL-16含量变化与游离二氧化硅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王辉王瑞张玮徐伟生张海东
关键词:矽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介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