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10)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韩小梅马绍英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叙事
  • 2篇眼睛
  • 2篇三只眼睛
  • 1篇第三只眼
  • 1篇多德
  • 1篇叙事策略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英国文学
  • 1篇政治
  • 1篇时报
  • 1篇纽约时报
  • 1篇自传
  • 1篇自传叙事
  • 1篇文学
  • 1篇西方文学
  • 1篇教士
  • 1篇二十世纪西方...
  • 1篇《纽约时报》
  • 1篇传教
  • 1篇传教士

机构

  • 5篇青海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韩小梅
  • 1篇马绍英

传媒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前沿
  • 1篇时代文学(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英国文学中西藏神秘形象的建构——以《第三只眼睛》为中心被引量:4
2012年
西藏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和长期遗世独立的神秘色彩契合了英国文学中久已存在的超现实传统。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洛桑然巴"的"自传"写作所构建的西藏神秘形象迎合了西方人对西藏的集体想象。"神秘的西藏"实质上是西方书写的创造物。
韩小梅马绍英
关键词:英国文学
传教士的西藏叙事以葡萄牙传教士安多德为中心
2013年
16至18世纪的西方传教士充当了"西藏发现者"的角色,他们第一次将西方的西藏认知从无稽可考的传说带回现实世界,使西藏渐为欧洲所知晓,同时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西藏社会留下了难得的历史资料。葡萄牙传教士安多德作为西方进入西藏的第一人,他将自己入藏的亲身经历以报告和书信的方式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成为西方关于西藏最早的第一手资料。他以及其他稍后的传教士的在解构了西方千年以来荒诞无稽的西藏叙事同时又建构起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西藏叙事。
韩小梅
关键词:传教士叙事
二十世纪《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主要内容及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西方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二十世纪的涉藏报道与中国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体现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以客观中立的姿态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西藏形象体现出的实际上是西方社会对西藏乃至中国的刻板印象,这背后隐含的是西方话语中心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
韩小梅
关键词:《纽约时报》意识形态
伪自传构建的真实性陷阱——以洛桑然巴《第三只眼》的自传叙事为中心被引量:2
2012年
作者署名为"洛桑然巴"的作品《第三只眼睛》曾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西藏的权威性著作。但是这部"西藏喇嘛的自传"因作者虚构的藏人身份导致其"事实的真实"基础被拆解,但在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叙述的真实"却往往使读者落入"事实的真实"的陷阱,其深层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虚构的神秘的西藏形象切合了西方社会对西藏的集体想象。
韩小梅
关键词:自传叙事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西藏形象的政治化书写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从政治化书写的角度探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西藏形象产生的背景、具体的文学表现以及相应的叙事策略。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文学中的西藏形象被烙上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选择性视角的支配下,西方人摒弃了过去对西藏的"蒙昧化"叙述,着力于强化围绕西藏形成的"香格里拉"神话。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西方常见的叙事模式,"中国人"总是作为邪恶的象征出现在美好的"香格里拉"化的西藏的对立面。西方文学所建构的这种对立分裂的西藏和中国形象与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与二元对立的冷战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小梅
关键词:西方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