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4306)

作品数:18 被引量:400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长忍李立华王身国贝建中谢德明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生物材料
  • 6篇聚乳酸
  • 5篇超临界
  • 4篇组织工程支架
  • 4篇组织工程支架...
  • 4篇细胞支架
  • 4篇工程支架材料
  • 3篇生物相容
  • 3篇生物相容性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壳聚糖
  • 3篇共聚
  • 2篇蛋白
  • 2篇脱蛋白
  • 2篇脱脂
  • 2篇细胞
  • 2篇接枝
  • 2篇接枝共聚
  • 2篇共聚物
  • 2篇超临界CO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周长忍
  • 8篇李立华
  • 5篇王身国
  • 3篇贝建中
  • 3篇谢德明
  • 3篇朱敏鹰
  • 3篇邓政兴
  • 3篇李红
  • 2篇卢绮雯
  • 2篇丁珊
  • 2篇石桂欣
  • 2篇张润
  • 2篇李茜茜
  • 2篇施云峰
  • 1篇沈家骢
  • 1篇杨凯声
  • 1篇王登勇
  • 1篇孙尉翔
  • 1篇杨健
  • 1篇陈文娜

传媒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化学世界
  • 2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被引量:12
2001年
对组织工程各个领域应用的支架材料进行了论述,并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研究和预测。
李玲周长忍
关键词:生物活性生物降解仿生材料生物材料
新型天然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被引量:5
2007年
探讨一种通过以超临界萃取脱脂和化学超声浸泡脱蛋白为主处理天然骨的新方法,制备一系列天然骨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热失重(TGA)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骨材料的性能与样品的体积、处理步骤的顺序及处理时间有密切的关系,得到的天然骨保持了多孔结构,孔壁干净光滑,未见其它残留物质,骨中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构保持良好,且有机成分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本研究的处理方法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较,不仅能较彻底地脱脂,而且还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是一种新型的异种骨处理方法。
李茜茜卢绮雯李立华周长忍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蛋白
生物材料制备新方法——超临界流体技术被引量:7
2004年
虽然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但是在生物材料研究开发领域中的应用只是近几年的事。结合作者已开展的研究工作,阐述了超临界流体在生物材料加工、缓释控释药物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成型以及异种骨移植前处理等方面的一些运用,对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生物材料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新看法。
邓政兴张润李立华周长忍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聚乳酸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细胞支架的制备及孔隙的表征被引量:86
2001年
应用溶液浇铸致孔剂浸出技术制备了在不同致孔剂用量与不同致孔剂颗粒尺寸条件下的一系列聚乳酸及不同组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细胞支架 ;用一种改进的方法—重量法测定其孔隙率 ;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支架上进行了软骨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制备过程中致孔剂用量的增加 ,多孔支架的孔隙率逐渐增加 ,而与致孔剂的颗粒大小基本无关 ;致孔剂的颗粒大小只影响多孔支架的孔径 ;在致孔剂用量及致孔剂颗粒尺寸都相同的情况下 ,随着共聚物中乙交酯含量的增加 ,孔隙率逐渐下降 ;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繁殖情况良好 。
石桂欣王身国贝建中
关键词: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孔隙率多孔结构
壳聚糖与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2
2008年
壳聚糖与聚乳酸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目前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特别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经过改性制备6-O-三苯甲基-2-邻苯二甲酰基-壳聚糖,作为大分子引发剂,以辛酸亚锡催化D,L-丙交酯接枝聚合,制备共聚物大分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共聚物的生成。热分析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不同于聚乳酸的热特性,熔点152.8℃。接触角测试表明共聚物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凝胶色谱测定不同反应物配比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壳聚糖与丙交酯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聚乳酸及壳聚糖更为优良的性能,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施云峰谢德明周长忍
关键词:壳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表征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水溶液(W)/环己烷(O)/TritonX-100(S)/正戊醇(A)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出粒径为20~60nm的球状羟基磷灰石(Hap)颗粒,并用TEM、XRD、IR和动态激光散射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Hap具有弱结晶性,与人骨结构较相似。改变水油比可实现对纳米Hap颗粒尺寸的控制。微乳液经超声处理后,可制得尺寸为80nm×(5~15)nm的Hap纳米针状晶体。增加Hap微乳液的搅拌时间对纳米Hap的颗粒度、粒度分布影响不大。
朱敏鹰李红李立华周长忍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反相微乳液
组织工程细胞支架及其相关技术研究被引量:35
2001年
细胞、生物材料制备的细胞支架,以及组织和器官的构建是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理想的细胞支架应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速度、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呈特定的三维多孔结构,且含有可控制释放的生长因子。本文介绍了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用生物材料合成和改性、细胞支架构建、细胞支架表面改性、生长因子控制释放以及所研制的细胞支架在皮肤、骨、软骨、神经修复等组织工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相关技术。
王身国
关键词:细胞支架生物材料
β-环糊精与聚乳酸的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超声波与溶剂协同作用,制备了β-环糊精(-βCD)与聚乳酸(PLA)包合物,探讨了-βCD与PLA的摩尔比例、PLA分子量大小等因素对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并通过采用FTIR、DSC、TG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发现PLA分子量低于100,000时,制备的-βCD/PLA包合物容易分散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PLA分子量达到500,000时,形成的包合物在水中成块状析出。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包合物亲水性明显增强。DSC分析表明,随包合物中-βCD含量增加,其Tg逐渐降低。
杨凯声谢德明孙尉翔
关键词:Β-环糊精聚乳酸溶液法包合物
超临界CO_2反复循环萃取法制备PLA/TCP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被引量:8
2005年
相对于传统的超临界CO2(SC-CO2)一次性升压法,采用SC-CO2反复循环萃取法制备了聚乳酸(PLA)/磷酸三钙(TCP)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以提高材料的孔洞连通率.本文研究了材料的开孔率,不同PLA和TCP配比材料的孔洞形态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反复循环萃取法制备的材料比传统的一次性升压法制备的材料的开孔率可以提高10%左右,孔径在200~300μm之间,孔壁上有丝网型等几种适合细胞种植的特殊微隙形态;TCP在PLA支架中的分散性很好;材料压缩模量和压缩强度分别可达71.8和7.1MPa,比单纯的PLA材料明显增加.
邢禹彬李立华周长忍
关键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超临界CO2开孔率
聚乳酸/壳聚糖多孔支架材料的生物学性能评价被引量:18
2003年
通过过敏试验、热原试验和细胞培养与毒性试验 ,对聚乳酸 (PL A) /壳聚糖多孔支架材料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 ,聚乳酸 /壳聚糖复合三维多孔材料均呈阴性 ,符合 ISO10 993- 1标准 ,细胞能在材料表面更好的贴附和生长。所以 ,本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用作细胞支架材料植入体内。
李立华丁珊周长忍
关键词:聚乳酸壳聚糖多孔支架材料生物学生物相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