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2003-13-6)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许建中罗飞周强宋晋刚李洪鹏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骨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生物医学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缺损
  • 3篇人骨髓
  • 3篇脉冲电磁场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成骨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细胞
  • 2篇酸钠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组织工程骨
  • 2篇可注射
  • 2篇间充质
  • 2篇骨缺损
  • 2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许建中
  • 6篇罗飞
  • 4篇周强
  • 4篇宋晋刚
  • 3篇李洪鹏
  • 2篇段小军
  • 2篇李忠
  • 2篇吴雪晖
  • 2篇杨柳
  • 2篇郭书权
  • 2篇梁文杰
  • 2篇王东武
  • 1篇王序全
  • 1篇秦辉
  • 1篇何清义
  • 1篇谢肇
  • 1篇张洪鑫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注射温固化支架复合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可注射性温固化凝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GP)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在体内形成透明软骨和注入关节腔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预制的壳聚糖和甘油磷酸钠按一定体积比制成混合液,实验组为支架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设单纯支架和生理盐水为两组对照。注入成年兔的背部皮下和预制关节软骨缺损的关节腔内,复合物在体内37℃形成凝胶,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组织学(HE、TB)、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进行Wakitani评分。观察其体内成软骨和填充并修复关节缺损效果。结果液态C-GP复合物注入体内可形成凝胶,实验组皮下生长4周,组织学观察示典型的透明软骨样结构且分泌基质;C-GP复合细胞注入关节腔可很好地填充关节缺损,并于4周后开始形成透明软骨样结构且表面平整与宿主整合良好,组织学切片上可见类软骨形成并分泌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基质和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结论可注射性C-GP复合软骨细胞体内可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类软骨组织,能够应用于微创技术再生修复软骨的缺损。
王东武杨柳段小军李忠张洪鑫
关键词:软骨细胞甘油磷酸钠关节软骨
动力性三维培养大尺寸组织工程骨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大段的骨缺损需要在体外构建大尺寸的组织工程骨,需要解决如何保证支架材料内部的种子细胞充分的物质交换及保持种子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等问题。对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技术进行综述,寻求适合构建大尺寸组织工程骨的方法。资料来源:检索时间为1991-01/2004-09。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支架材料等。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等。检索范围:Medline、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sciencedirect数字图书馆中期刊35种。选择关于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的12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组织工程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数据提炼: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符合本研究标准21篇。资料综合:对各种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的技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了解其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现有的各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中,动力性三维培养在提供有利于种子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优化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内部的分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各种利用动力性三维培养的实验中,其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的尺寸都还比较小,无法满足临床大尺寸骨缺损修复对组织工程骨的要求。
李洪鹏许建中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脉冲电磁场在组织工程骨培养中的研究与进展
2004年
骨组织工程是利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进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培养过程中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微环境是组织工程发展的方向。电学环境是骨组织生长的重要微环境之一,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促进骨的形成与成熟。综述脉冲电磁场刺激对成骨系细胞的影响及在组织工程骨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分析其作用机制,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探讨。
宋晋刚许建中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电磁场成骨细胞
异基因组织工程骨修复猪胫骨缺损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猪胫骨缺损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细胞的变化,探索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的免疫原性。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成骨后与磷酸三钙(TCP)复合为组织工程骨,分自体和同种异体组,植入构建好的猪胫骨中段2.0cm的缺损处,对照组为纯TCP组,流式检测术前,术后3、7、14、28、56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小型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别为CD4+(9.37±1.65)%,CD8+(38.43±1.62)%,CD4+CD8+(7.23±1.24)%;术后组内不同时间点CD4+和CD8+细胞测定值无显著变化,CD4+CD8+双阳性细胞在3d和7d增加明显(P<0.05);组间各时间点CD4+、CD8+和CD4+CD8+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术后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无明显的免疫排斥,推论异基因组织工程骨免疫原性低。
郭书权许建中梁文杰罗飞吴雪晖
关键词:异基因组织工程骨骨缺损T淋巴细胞亚群
组织工程用大段负重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建立组织工程用大节段负重骨缺损的大动物标准模型。方法:统计分析山羊胫骨和股骨解剖数据,试制出适用于大动物长骨缺损内固定的交锁髓内钉器械;山羊10只随机分2组制备单侧胫骨或股骨中段30mm长的骨与骨膜缺损,胫骨用钢板内固定,股骨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放射学检查、大体标本和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结果:X射线片示骨缺损处保持良好的对线、对位,为增生性骨不连表现,组织学显示无骨组织长入。结论:山羊胫骨或股骨30m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骨修复,符合骨组织工程动物模型的要求,内固定以交锁髓内钉更可靠,更值得在大动物的长骨骨缺损实验研究中推广运用。
秦辉许建中王序全周强何清义罗飞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疾病模型动物
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流体剪切应力参数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流体剪切力是骨骼组织中骨骼细胞所感受到的主要应力刺激,可促进骨骼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应用流体剪切力刺激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完成,骨髓来源于正常志愿献髓者。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实验组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对自愿捐献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给予强度为0.3Pa的流体剪切力刺激30min,对照组不加此干预,两组物理环境相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评估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具备功能的特征。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骨钙素含量。评估其是否向成骨细胞成熟晚期分化。并与静态培养对照组作对比。结果:①实验组经流体剪切力作用后,细胞胞体变大,突起较多,多角形细胞较对照组增多;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胞浆丰富、核浆比例小,有较多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核仁明显,呈成熟细胞表现。②实验组细胞S期(DNA合成期)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3.53±1.47)%,(7.56±2.54)%,P<0.01]。③实验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第9天开始增高,且随时间延长,增高速度加快。④第12天及第24天检测的上清液骨钙素含量两组无明显差别(t=0.263,-0.406,P>0.05)。结论:本实验发现强度为0.3Pa作用30min的流体剪切力可以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细胞开始向成骨细胞分化,但未能促使晚期的骨钙素表达升高,说明此强度的流体剪切力不能成功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终实现向成骨方向分化。需要继续探索能够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流体剪切力的更有效的参数。
李洪鹏许建中周强罗飞宋晋刚
关键词:干细胞流体剪切力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成骨细胞
脉冲电磁场影响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PEMFs)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缝隙连接所介导细胞间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BMSCs超微结构,应用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M-SCs经PEMFs刺激后GJIC的功能变化。结果经PEMFs刺激后的hBMSCs,平均荧光漂白恢复率为(64.12±0.83)%,较对照组犤(35.26±0.76)%犦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PEMFs刺激能促进hBMSCs的缝隙连接通讯功能。
宋晋刚许建中周强罗飞孙玮
关键词:细胞通讯脉冲电磁场骨髓基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免疫原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诱导后的免疫原性。方法小型猪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1、7、14、21 d后,行流式检测MHC-Ⅱ,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测定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并测定混和培养上清IL-2和IL-10的变化。结果MSCs诱导后1、7、14、21 d均未检测到MHC-Ⅱ表达,MLC未测到细胞明显增殖,上清IL-2和IL-10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SCs体外成骨诱导后的免疫原性低。
郭书权谢肇吴雪晖许建中梁文杰罗飞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
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探求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HCs)增殖的适合频率。方法选用场强1.1mT,频率分别为5、25、50、75、100、150Hz的PEMF刺激hMSCs,30min/d,光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及生长周期。结果各频率组PEMF刺激均能促进MSCs增殖;频率不同,促增殖的效应不一,其中50Hz频段效果最为显著,生长曲线比对照组明显前移,S期细胞百分比(28.89±0.25)%较对照组(13.57±0.55)%增高107%。结论频率是PEMF促进hMSCs增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0Hz为促进hMSCs增殖的适合频率。
宋晋刚许建中周强罗飞李洪鹏
关键词:脉冲电磁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体外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利用关节软骨细胞复合壳聚糖-磷酸甘油(ch itosan/glycerophosphate,C/GP)凝胶,体外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为微创方式治疗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扩增的兔关节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自制温固化可注射C/GP凝胶为支架,按5×107/m l细胞浓度复合体外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与分布,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计算培养1周时种子细胞存活率,培养4周时样本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软骨细胞在7∶1(体积分数)C/GP凝胶中保持球形,细胞存活率95%以上;HE染色可见软骨较为典型的陷窝样结构、软骨囊及同源细胞群等现象;甲苯胺蓝异染及免疫组化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结论软骨细胞在C/GP凝胶中可存活并保持分泌软骨基质的功能,形成类软骨组织。温固化可注射性C/GP凝胶能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
王东武杨柳段小军李忠
关键词:软骨细胞壳聚糖甘油磷酸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