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428)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华德刘族安卞徽宁郑少逸孙传伟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创面
  • 2篇愈合
  • 2篇烧伤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创面愈合
  • 1篇多糖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增殖
  • 1篇脂多糖
  • 1篇烧伤后
  • 1篇烧伤后残余创...
  • 1篇深度烧伤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皮肤缺损
  • 1篇全层

机构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3篇郑少逸
  • 3篇卞徽宁
  • 3篇刘族安
  • 3篇陈华德
  • 2篇赖文
  • 2篇孙传伟
  • 1篇马亮华
  • 1篇温春泉
  • 1篇李汉华
  • 1篇黄志锋
  • 1篇陈瀚熙
  • 1篇魏丽君
  • 1篇王焕丽
  • 1篇熊兵
  • 1篇孙传伟
  • 1篇赖文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虎杖苷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背景:虎杖多年来一直是烧伤、创伤创面愈合治疗方剂中的一味主药,因成分复杂,具体药理作用难以进一步研究,对于虎杖苷促愈合作用目前未见文献报道。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虎杖苷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烧伤后行瘢痕切除植皮4例患者剩余小中厚皮片,原代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用含有10-6,10-5,10-4,10-3,10-2mol/L不同浓度虎杖苷培养液作用第2代人成纤维细胞,未加虎杖苷的培养液作为对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ELISA法检测上清中纤维结合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0-5、10-4mol/L组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最明显,10-2mol/L组吸光度值显著下降,细胞生长受抑制。10-3mol/L组G1期细胞大幅度下降,细胞有S期阻滞现象。10-2mol/L组有明确的促凋亡作用。10-2mol/L组上清中Ⅰ、Ⅰ型胶原蛋白较其他各组显著增高(P<0.05);纤维结合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较其他各组有所下降(P<0.05)。说明低浓度虎杖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保护细胞免于凋亡及促进纤维结合蛋白的表达与合成分泌的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应为10-5~10-4mol/L。
卞徽宁孙传伟陈华德郑少逸刘族安赖文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虎杖苷烧伤创面愈合增殖
中西医结合治疗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与常规疗法比较,考察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8例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洗必泰溶液清洁创面后外涂磺胺嘧啶银霜,观察组经中药浸浴后给予中西药联合换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3.5%)(χ~2=8.039,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优良率为76.5%,显著高于对照组(35.3%)(χ~2=11.102,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2±3.4)d,愈合创面瘢痕发生率为1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伤口疼痛,控制创面生成愈合瘢痕,患者的预后良好。
温春泉
关键词:深度烧伤残余创面中西医结合治疗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移植在全层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25只SD大鼠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移植胶原膜(胶原膜组)、ADSCs+胶原膜(ADSCs+胶原膜组)后覆盖异体SD大鼠皮肤及直接以异体SD大鼠皮肤覆盖(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创口的愈合速度,并通过愈合皮肤抗拉力实验、HE染色、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愈合后皮肤的抗拉性、组织学改变及ADSCs的表达。结果 ADSCs及胶原膜对大鼠一般情况无明显影响;ADSCs+胶原膜组创面愈合率为(94.24±3.1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84.57±2.42)%及胶原膜组的(84.72±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SCs+胶原膜组皮肤的最大拉力、弹性位移和拉伸率与空白对照组及胶原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SCs+胶原膜组皮肤真皮层中存在大量类似于正常皮肤的毛囊结构;在ADSCs+胶原膜组愈合创面皮肤组织中可追踪到雄性大鼠来源细胞的阳性表达。结论 ADSCs能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
孙传伟陈华德卞徽宁郑少逸刘族安赖文
关键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0、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分PBS、BMSCs、Macrophage、Macrophage+BMSC、BMSCs+LPS、Macrophage+LPS、Macrophage+BMSCs+LPS 7组进行细胞共培养实验。收集不同时间点培养基上清液,ELISA检测其炎症因子IL-10、TNF-α的含量。结果 B(BMSCs)组与E(BMSCs+LPS)组相比,IL-10与TNF-α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F(Macrophage+LPS)组IL-10、TNF-α的含量均高于C组(Macrophage);G(Macrophage+BMSCs+LPS)组与F(Macrophage+LPS)组相比,TNF-α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结论 BMSCs可以减轻LPS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刺激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王焕丽熊兵陈华德赖文郑少逸卞徽宁刘族安黄志锋孙传伟马亮华李汉华魏丽君陈瀚熙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脂多糖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