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和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

作品数:28 被引量:208H指数:10
相关作者:周守标刘坤李中林洪欣郑和权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植物
  • 5篇胁迫
  • 5篇
  • 4篇生理特性
  • 4篇苔草
  • 3篇幼苗
  • 3篇幼苗生长
  • 3篇生活污水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幼苗
  • 3篇污水
  • 3篇马兰
  • 3篇苗生长
  • 3篇黄酮
  • 3篇
  • 2篇氧化酶
  • 2篇植物花
  • 2篇植物花粉
  • 2篇植物花粉形态
  • 2篇生理

机构

  • 28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7篇周守标
  • 7篇洪欣
  • 7篇刘坤
  • 7篇李中林
  • 4篇黄永杰
  • 4篇郑和权
  • 3篇王继明
  • 3篇奚功芳
  • 3篇王晓兰
  • 3篇周乾坤
  • 3篇张杰
  • 3篇孔娟娟
  • 3篇刘寿峰
  • 3篇杨集辉
  • 2篇温放
  • 2篇姚春霞
  • 2篇刘芳
  • 2篇郭开秀
  • 2篇周会
  • 2篇王鸥文

传媒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土壤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弯囊苔草对Pb-Cd-Zn复合污染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三种浓度的Pb-Cd-Zn复合污染下弯囊苔草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结果显示,弯囊苔草在设计的中低浓度下能正常生长,随着Pb、Cd、Zn浓度增加,叶片中POD和CAD活性以及MDA和Pro含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表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SOD的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弯囊苔草中积累的Pb、Cd、Zn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部分重金属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表明根系对Pb、Cd、Zn均有较强的滞留效应,平均滞留率均大于50%,中低浓度下弯囊苔草对Pb、Cd、Zn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弯囊苔草在设计的高浓度胁迫下无法生长.研究表明弯囊苔草对Pb-Cd-Zn复合污染水体有较强的耐性,可以作为低、中浓度Pb-Cd-Zn复合污水的修复植物材料.
夏传俊程龙玲周守标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硒对镉胁迫下植物壶瓶碎米荠镉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独Cd处理与Cd+Se复合处理(土壤镉浓度为0~200 mg kg^(-1)),研究不同处理下,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植株的镉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壶瓶碎米荠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随土壤中镉浓度升高而增加,呈线性相关。单独Cd处理,壶瓶碎米荠植株地上部镉含量变化范围为0.02~808.51 mg kg^(-1),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含量的平均比值为1.10,变化范围为1.05~1.23;富集系数的平均值为5.65,变化范围为4.04~7.85。Cd+Se复合处理,相同镉浓度处理下,壶瓶碎米荠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镉含量均低于单独Cd处理组,最高浓度达到617.74 mg kg^(-1)和531.48 mg kg^(-1)。表明,壶瓶碎米荠是一种富集镉能力强的超积累植物,而添加硒可以降低其对Cd的富集,且不会影响其对Cd的吸收和向地上部转运的能力,在Cd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前景较好。
闫少凯王丽陶旭周守标陈鑫张金铭
关键词:超积累植物镉胁迫植物修复
施用硒肥对鸡毛菜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在施不同量的硒肥田间处理下,研究鸡毛菜对土壤中硒的吸收对鸡毛菜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肥可明显提高鸡毛菜中总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总硒在次高处理浓度(112.725g/hm2)呈最高,在浓度74.925g/hm2时Se含量增加最快,是鸡毛菜硒积累的最大效率浓度。施Se鸡毛菜产量较对照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鸡毛菜的Vc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各组均增加,以112.725g/hm2到达顶峰;蛋白质含量除149.85g/hm2有小幅度增加外,其余处理组含量都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的各处理组水平均低于对照,以149.85g/hm2组含量最低;元素Ca、Mg、Fe、K、Zn、Mn在低硒浓度下有不同程度提高,在高硒浓度时均有所降低。生理特性方面,施硒浓度的增加,鸡毛菜内的MDA含量也逐渐上升,当浓度高于112.725g/hm2,增强幅度加大;SOD活性在37.125,74.925g/hm2时活性略低于对照,当浓度在高于112.725g/hm2时,S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低硒浓度,POD酶活性有所降低,而在112.725g/hm2时,酶活性上升,而在最高浓度时又急剧下降;CAT酶的活性在各硒浓度的处理下相对于对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CAT酶活性对硒具有浓度依赖性。土壤硒浓度上升,显著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力,而降低了鸡毛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硒对鸡毛菜含硒量、产量、各品质因素及食用的安全性,施硒量以不超过37.125g/hm2为宜。
郭开秀姚春霞周守标王继明
关键词:鸡毛菜生理特性
土壤中洛克沙胂的检测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洛克沙胂( Roxarsone,ROX)常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而被畜禽养殖业广泛应用,大部分未经转化即经粪尿排出体外。禽畜粪便常未经处理直接以有机肥的形式用于农业灌溉,进入土壤环境,再经降解转化,转变成其它形态,毒性加强,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白亚楠等[1]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粪便中的洛克沙胂,回收率可达80%以上,变异系数低于7%,检出限为1 mg·kg-1,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灵敏度等优点。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洛克沙胂。
奚功芳姚春霞周守标孔娟娟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仪土壤洛克沙胂
铜胁迫对弯囊苔草(Carex dispalata)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弯囊苔草在不同Cu2+浓度(1、5、25mg·L-1)胁迫下的生长特性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Cu2+浓度胁迫下,弯囊苔草正常生长,但其生长特性表现出高浓度抑制的相关性,高浓度下没有新生根。弯囊苔草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都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SOD在处理的第4d达到峰值,且活性一直显著高于对照(P<0.05),3种Cu2+浓度处理下的峰值大小顺序为5mg·L-1>25mg·L-1>1mg·L-1。POD和CAT活性在处理第7d达到峰值,POD活性峰值大小顺序为5mg·L-1>1mg·L-1>25mg·L-1;CAT活性峰值大小顺序为25mg·L-1>5mg·L-1>1mg·L-1。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处理结束时的丙二醛(MDA)(r=0.9880)和可溶性糖含量(r=0.9512)与Cu2+浓度表现出正相关性。脯氨酸(Pro)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mg·L-1和5mg·L-1Cu2+浓度处理下脯氨酸(Pro)含量在处理第4d达到最大值,25mg·L-1高浓度处理下脯氨酸(Pro)含量在处理第7d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在5、25mg·L-1Cu2+浓度处理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mg·L-1Cu2+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不断上升,实验结束时各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结果表明弯囊苔草能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其抗氧化胁迫能力,这为其作为铜污染水体的修复植物提供了可能。
王晓兰周守标杨集辉郑和权张栋
关键词:抗氧化酶脯氨酸
施硒对紫云英生长、生理和硒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通过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紫云英生长过程中对不同土壤硒浓度(0,0.125,1.25,2.5和5 mg kg^(-1))处理的生理生态响应以及不同土壤硒浓度处理下紫云英各部位硒的赋存形态,以期为紫云英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土壤施硒浓度的升高,紫云英各项生长指标(株高、茎粗、根长、各部分鲜重和干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土壤施硒浓度为0.125 mg kg^(-1)时,其各项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随着土壤施硒浓度的增加,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施硒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主要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P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主要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CAT活性主要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土壤施硒浓度为0~5 mg kg^(-1)下,紫云英根部的硒含量为0.14~150.87 mg kg^(-1),地上部分硒含量为0.04~215.17 mg kg^(-1),其中,土壤施硒浓度≥2.5 mg kg^(-1)时,地上部分含硒量高于根部。硒在紫云英中主要以有机态(Se Met、Me Se Cys和Se Cys2)存在,占提取液总硒的81.43%~93.05%。综合研究结果认为,紫云英适合被开发为高硒材料,实际生产中以土壤施硒浓度为2.5 mg kg^(-1)为宜。
刘芳周乾坤周守标黄永杰刘坤张丹丹周会
关键词:紫云英生理特性
弯囊苔草和石菖蒲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漂浮栽植弯囊苔草和石菖蒲,分别研究了它们在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方式下对低、中、高3种浓度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种种植方式下供试植物都能在3种浓度中正常生长,且在中、高浓度污水中的生长状况均优于低浓度中;综合各指标,2种种植方式间,石菖蒲的根数差异显著,弯囊苔草的分蘖数和最长根长均差异显著。种植20d后,单独种植弯囊苔草对3种浓度污水中NH3-N的去除率为中浓度(86.64)>高浓度(83.95)>低浓度(70.84);对TN的去除率为高浓度(87.04)>中浓度(85.53)>低浓度(73.48);对TP的去除率为中浓度(91.77)>高浓度(81.84)>低浓度(78.22);对CODCr的去除率为高浓度(70.26)>中浓度(67.74)>低浓度(66.72)。单独种植石菖蒲对NH3-N的去除率为高浓度(93.73)>中浓度(85.43)>低浓度(73.22),对TN的去除率为高浓度(93.15)>中浓度(89.27)>低浓度(88.30),对TP的去除率为中浓度(92.08)>高浓度(91.04)>低浓度(90.42),对CODCr的去除率为高浓度(80.17)>中浓度(73.64)>低浓度(72.05)。混合种植对NH3-N的去除率为中浓度(85.09)>高浓度(84.80)>低浓度(77.17);对TN的去除率高浓度(89.12)>中浓度(86.43)>低浓度(81.97),对TP去除率为中浓度(92.43)>高浓度(92.27)>低浓度(88.56),对CODCr的去除率为高浓度(73.56)>中浓度(72.69)>低浓度(69.65)。综合各个指标,3种植方式下2种植物都能有效净化污水,其中对TN、CODCr的去除率以单独种植石菖蒲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P去除率效果为混合种植的最好。
王晓兰周守标李伟吴国伟王欣
关键词:生活污水去除率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马兰总黄酮的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用70%乙醇为浸提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马兰地上部分提取总黄酮,并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马兰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为12.75%,提取效率是普通回流提取法的1.625倍,说明超声波辅助法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特点,是提取马兰总黄酮的有效方法。
郑和权周守标朱肖锋刘坤刘寿峰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法马兰总黄酮
施硒对壶瓶碎米荠产量、品质及其硒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盆栽试验,以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nsi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硒处理(0、40、80、120、140、160、200和300 mg kg^(-1))后壶瓶碎米荠各部位硒含量、分布特征,以及硒对壶瓶碎米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硒(≤200 mg kg^(-1))促进壶瓶碎米荠生长,植株生物量、可食用部分产量和品质均显著提升;而过量施硒(≥300 mg kg^(-1))抑制壶瓶碎米荠生长,植株生物量减少,品质下降。施硒能够显著提高壶瓶碎米荠各部位的硒含量,其根、茎、叶中最高硒含量分别为CK处理的1080、1599和1403倍,硒在各部位的分配为叶>根>茎,主要存在硒形态为Se Cys2,各部位硒含量与土壤施硒浓度呈非线性相关。如果以各部位的硒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硒含量为140 mg kg^(-1)时,适宜培养壶瓶碎米荠。
闫少凯周守标陶旭张佳期王丽
关键词:硒含量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和硒形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对安徽南部8个样点的土壤和紫云英样品总硒含量进行调查和检测,并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紫云英的水培、盆栽及大田施硒实验,探讨硒在紫云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积累特征及赋存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安徽南部8个调查样点的土壤大部分为富硒土壤,其中,宁国采样点为高硒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紫云英不同部位的硒含量为根>花>叶>茎。适度施硒能够显著提高紫云英植株的硒含量,但施硒过量(≥5mg/L水培、≥250.00g/hm2试验田)会对紫云英生长造成一定的伤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紫云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紫云英各部分的硒含量因施硒方式不同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水培施硒有利于根部对硒的积累,土培施硒有利于其地上部分对硒的积累。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紫云英不同器官硒的含量如下:现蕾期,根>叶>茎;盛花期,根>花>叶>茎;成熟期,根>种子>叶>茎。紫云英植株硒积累以SeMet、SeCys2、SeMeCys、Se(IV)和少量其它未知硒的形态存在。其中,根部所积累的硒主要以SeMet、SeCys2、SeMeCys的形态存在;其他器官主要以SeMet的形态存在。
周乾坤周守标孔娟娟奚功芳李中林尹雪斌
关键词:紫云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