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1611416)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宏伟程飚肖丽玲李升红徐媛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愈合
  • 5篇干细胞
  • 5篇创面
  • 4篇细胞
  • 3篇脂肪源性
  • 3篇脂肪源性干细...
  • 3篇创面愈合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缺损
  • 2篇细胞内
  • 2篇细胞内环境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颗粒脂肪
  • 2篇胞内
  • 2篇表皮干细胞
  • 2篇创面修复
  • 1篇调节体温
  • 1篇动物源性疾病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附属...
  • 6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刘宏伟
  • 6篇程飚
  • 4篇李升红
  • 4篇肖丽玲
  • 3篇黄海玲
  • 3篇肖静
  • 3篇佘文莉
  • 3篇徐媛
  • 3篇谢光辉
  • 2篇刘晖
  • 2篇陈苑雯
  • 1篇曹荣
  • 1篇付小兵
  • 1篇刘艳兰
  • 1篇廖选
  • 1篇谢波
  • 1篇邱建勇
  • 1篇周天恩
  • 1篇卢金强
  • 1篇邵建立

传媒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护理学报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皮先天性巨型色素痣伴神经纤维瘤混合性肿物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先天性巨型色素痣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报道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1],头皮先天性巨型色素痣伴神经纤维瘤的混合性肿物尤其少见,鲜有报道,我科于2011年11月15日收治了一例先天性巨大色素痣与神经纤维瘤的混合性巨大肿物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周某,男性,29岁,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其枕部后下方有一处皮肤为暗黑色,类圆形斑块,大小约为0.5cm×0.6cm。
李升红刘宏伟肖丽玲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混合性肿物头皮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出生时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阻滞剂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2型受体(AT2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ng Ⅱ及AT2R影响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 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注射给予特异性AT2R阻断剂PD123319(每天10 mg/kg),于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和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PD123319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愈合率、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PD123319对创面内与创伤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的愈合率分别为(63.55±2.57)%和(80.78±4.65)%。PD123319处理组在创面形成后第5天和第7天分别为(79.89±4.56)%和(88.98±3.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和(1.93±0.17)mm,PD123319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65±0.12)mm和(2.36±0.18)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和(7.15±0.42)mm2,PD123319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11.51±0.98)mm2和(9.32±0.67)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天和第7天,PD123319处理组创面局部EGF、VEGF和bFG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2R阻滞剂PD123319能够促进创面愈合。PD123319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与其促进创面内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及EGF、VEGF、bF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李升红万婷刘宏伟程飚肖丽玲谢光辉卢金强肖静
关键词:创面愈合
脂肪源性干细胞临床转化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临床转化应用中应该或必须关注的问题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对ASCs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关产品的管理、生产、运输、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SCs作为成体干细胞家族的新成员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http://www.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已注册登记的在15个国家进行的临床试验达40多个,说明世界范围内从事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学者对ASCs临床转化应用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在临床转化应用中,ASCs产品存在管理,生产应遵循的质量控制标准,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预防措施,分离过程中对酶和相关试剂的要求,取材过程中供区、年龄和性别可能的影响,低温贮藏,产品运输以及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结论 ASCs作为成体干细胞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应用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对其存在的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以加速其临床转化过程。
刘宏伟程飚付小兵
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
阻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lR)对创面愈合过程的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形成以及创伤局部生长因子产生的影响,探讨AngⅡ及ATlR影响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直径6mm,在创面模型建立同时腹腔给予ATlR阻断剂Losartan(每天20mg/kg),在创面形成后第3、5、7、9、11、13、15天切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ATlR阻断剂Losartan对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爬行和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TIR阻断剂Losartan对与创面愈合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产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分别为(63.55±2.57)%、(80.78±4.65)%。Losartan处理组创面愈合率在伤后第5、7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7.82±4.08)%、(65.05±9.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1.22±0.15)mm、(1.93±0.17)mm,Losartan处理组创面上皮爬行距离分别为(0.75±0.16)mm、(1.49±0.1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的面积分别为(9.37±0.53)mm2、(7.15±0.42)mm2,Losartan处理组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分别为(6.92±0.49)mm2、(4.91±0.35)m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5、7天Losartan处理组创面局部EC.F、VEGF、bF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1R阻断剂抑制了创面的上皮化、肉芽组织的形成和创面局部生长因子的产生,因而延缓了创面愈合的速度。
李升红刘宏伟程飚徐媛肖静肖丽玲邵建立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创面愈合
创面修复“TIME”原则及其意义被引量:52
2012年
背景:随着人们对创面愈合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创面处理经验的积累,创床的准备对于创面修复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的:全面了解创面愈合的机制,明确影响创面愈合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1)和PubMed数据库(1994/2011),检索词分别为"TIME原则,创面准备,创面愈合"和"TIME principles,wound bed preparation,wound healing",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分析创面愈合临床应用原则及效果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498篇,阅读标题和摘要后,按纳入标准,共纳入22篇。TIME为创面处理过程中创床准备4项原则性的方法的首个英文字母的缩写,即:T指清除创面坏死组织(tissue);I指控制炎症、减轻感染(infection/inflammation);M指保持创面正常的湿度为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上皮化创造条件(moisture);E指去除创缘迁移受损的表皮(edge of wound,non migrating)。目前TIME原则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创面处理指导工具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徐媛刘宏伟
关键词:创伤愈合溃疡清创慢性创面
介绍一种微创无菌快速获取可移植脂肪颗粒装置被引量:7
2011年
为确保无菌条件下尽可能快速获取可移植颗粒脂肪,2010年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南负压抽脂装置改装的获取可移植脂肪颗粒的装置,效果良好。
黄海玲刘宏伟佘文莉徐媛陈苑雯谢波肖丽玲
关键词:脂肪颗粒无菌条微创颗粒脂肪
34例自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术后护理被引量:7
2013年
总结34例自体脂肪干细胞辅助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对2011年6月—2012年3月34例应用自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进行隆乳术患者,术后加强伤口换药,防止脂肪提取区伤口敷料渗透伤口污染;乳房应在平卧位下适当塑形后略加压包扎,特别要注意防止包扎过紧导致抑制组织损伤和血运重建,影响移植脂肪的成活。告知患者3周后可恢复性生活,但仍应慎重为之,避免对乳房压迫造成伤害。告知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复诊,对于在外地不易经常返回医院复诊的患者,采用电话加网络随访的方式。34例患者均无感染、出血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乳腺组织增大程度均与吉村浩太郎报道的结果相近,临床效果均满意。
佘文莉刘宏伟黄海玲刘晖
关键词:细胞治疗脂肪源性干细胞术后护理
颗粒脂肪体外处理方法对其存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是指通过吸脂手术将患者身体某部位多余的皮下脂肪组织吸出,经过纯化、药物等相关处理后选择完整的颗粒脂肪通过注射的方式移植到需要进行脂肪填充的部位,以治疗软组织缺损或组织容量不足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和形态不美,包括面部萎缩、乳房增大、丰唇等。而用自体颗粒脂肪填充软组织的缺损或者容量不足,较传统的填充物质如透明质酸化合物等更接近于人体,不但降低了感染率,避免了免疫反应及排异反应的发生,而且脂肪颗粒组织来源丰富,容易获得,手术创伤小,因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1
陈苑雯钟鸿展刘宏伟
关键词: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质量体外处理皮下脂肪组织吸脂手术
新生儿先天性体表缺损或畸形发生情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新生儿体表缺损或畸形是严重影响人口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每年近790万严重的缺陷儿出生,约占出生总人口的6%,而我国则是高发国家之一,每年约有80-120万缺陷儿出生,约占每年出;
傅珮珊刘宏伟
关键词:新生儿畸形缺损先天性围产儿死亡人口质量
神经-体液内分泌因素对表皮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意义
2012年
皮肤是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皮肤外层的表皮终身不断自我更新,其基底部的干细胞持续增殖分化以取代外层终末分化细胞,从而进行组织结构的更新,外层细胞的死亡脱落与基底干细胞的分裂维持一定的平衡,这是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
廖选刘宏伟程飚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行为内分泌因素细胞内环境自我更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