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GJ039)

作品数:45 被引量:573H指数:13
相关作者:周经戴翔蔡冬青张利敏张雨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企业
  • 5篇对外直接投资
  • 5篇生产率
  • 5篇实证
  • 5篇走出去
  • 5篇国企
  • 4篇中国企业走出...
  • 4篇企业走出去
  • 3篇制造业
  • 3篇面板数据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制度环境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外商直接投资
  • 2篇问卷
  • 2篇开放型经济
  • 2篇股权
  • 2篇股权安排
  • 2篇发展方式转变

机构

  • 35篇安徽财经大学
  • 1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南京大学
  • 6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中国建设银行
  • 1篇腾讯科技(北...

作者

  • 18篇周经
  • 14篇戴翔
  • 7篇蔡冬青
  • 7篇张利敏
  • 4篇丁宁
  • 4篇张雨
  • 3篇张二震
  • 3篇丁平
  • 2篇丁华
  • 2篇戴竹青
  • 2篇高天惠
  • 2篇张月友
  • 2篇王辉
  • 1篇周煜皓
  • 1篇楚明钦
  • 1篇任志成
  • 1篇刘丹鹭
  • 1篇徐静
  • 1篇韩剑
  • 1篇林应诚

传媒

  • 4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财贸研究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经济学家
  • 2篇国际经贸探索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北方经贸
  • 1篇经济纵横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经济问题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国际贸易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年份

  • 10篇2015
  • 14篇2014
  • 18篇2013
  • 2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吗?——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被引量:60
2015年
利用58家中国光伏产业上市公司2005~2012年季度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法,测度其产能利用情况,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成因和化解路径。研究发现:除了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外,中国光伏产业在其余年份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0%,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0%;中国光伏产业的资本产出弹性偏低,产业发展陷入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低端环节的发展老路;2005~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升降交替,但总体上并未脱离新兴产业发展规律而出现严重的发展危机。文章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由结构性过剩和体制性过剩构成,供需结构失衡、过度投资和用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新兴产业等因素是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化解中国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有必要迅速启动内需,构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治理机制,走"四个一批"的化解路径。
王辉张月友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一个综述被引量:12
2013年
现如今,各国厂商纷纷瞄准消费大国,通过价格、技术及品牌等手段相互竞争来占领目标市场,获取贸易利益,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态势。对一国而言,拥有较大的国内需求市场,能否为其国际贸易创造优势呢?本文在对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规模报酬递增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格局、利益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国内需求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丁平张二震
关键词:国际贸易本土市场效应
制度距离、人力资源与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被引量:21
2015年
基于中国跨国企业2002—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研究制度距离、人力资源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母国与东道国非正式制度距离与中国无经验投资者选择新建投资模式之间呈倒U型关系,随着正式制度距离的增加,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选择新建投资的概率增大;母国与东道国之间人力资源距离越远,有经验投资者越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此外,富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跨越非正式制度距离产生的隔阂,从而提高企业的对外投资绩效。
周经刘厚俊
关键词:人力资源跨国并购
制度改革、流通创新与制造业效率提升被引量:8
2014年
构建相关理论假说,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制度因素在流通创新对制造业效率外溢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产品市场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的省份,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外溢效应也越高,但法律制度对流通组织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外溢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模型内生性的处理结果进一步支持这一结论。在推动流通创新提升制造业效率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加强流通领域政府法律规制体系的建设。
丁宁陈阿兴周经
关键词:制造业
OFDI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研究——一个理论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两个国家、N种中间投入品以及两个企业的简单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通过吸引外资以及通过国际贸易获取的中间产品,通过本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中间产品比本国的生产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了中间产品的效率,从而对本国最终产品技术的提升比其他渠道的国际技术外溢更加有效。同时,均衡分析的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外溢的效应受到母国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的交互影响。在本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母国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研发投入可以强化这种反向技术外溢效应;而这种反向技术外溢又受到母国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的交互作用。在本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更大的技术差距有助于更强的反向技术外溢;最后,母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与母国吸收能力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蔡冬青周经
关键词:内生技术进步
去工业化、再工业化与经济服务化——产业联系的视角被引量:10
2014年
基于22国1995—2005年投入产出表,考察发达国家产业关联现状和时序变化,及其与服务业比重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中存在产业互促不断增强的趋势;发达国家的经济服务化,不仅可以通过"去工业化"实现,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通过"再工业化",其高服务业比重还能继续得以巩固。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实体经济的愿望很难实现。
张月友刘丹鹭周经
关键词: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经济服务化
FDI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3年
利用1997~2010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FDI流入和创新水平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与创新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流入对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其FDI对创新水平的弹性系数相对较高;中部地区FDI对创新水平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波动影响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位置;西部地区其弹性系数相对较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FDI流入的短期波动对创新水平的短期波动有积极影响。
周经丁宁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面板数据
我国制成品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动态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中国出口贸易在取得"爆炸式增长奇迹"成就的同时,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对滞后,则是中国外贸发展备受诟病的焦点。提高制成品出口质量和档次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以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自然成为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本文基于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动态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存在内在"质的规定性",换言之,二者之间具有"互动提升"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利用中国制成品出口规模的在位优势及提升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的契机,以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实现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应注重"质"的提升,从而发挥其在促进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戴翔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真的丧失了吗被引量:9
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劳动力丰裕要素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大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普遍认为,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环境约束的日渐增强以及政策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制造"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已经丧失。然而,本文基于要素结构、贸易竞争力和对外投资规模等指标的分析,却表明"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并未丧失,低成本生产的空间依然存在。同时,本文分析了支撑"中国制造"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并指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丁平
国际分工演进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战略选择被引量:4
2013年
当前国际分工正经历着从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到要素分工为主的深化发展阶段,这为诸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要机遇。在全球要素分工环境下,中国以初级要素以及利用外资以"低端嵌入"的方式,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出口导向型"表象的根本原因。虽然是"低端嵌入",但并不存在"低端锁定"的路径依赖效应。因此,针对中国外贸发展中所面临的相关"争议"问题甚至"诟病",应从国际分工演进角度理性看待。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开放型经济亟待转型,但绝非是从所谓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变,而应通过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下进一步融入全球要素分工体系,利用全球资源,由"引资"带动"外智"等全面先进生产要素向我国聚集,以开放的视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推进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金京戴翔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低端锁定要素分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