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7671)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伍亚民龙在云刘媛曾琳李民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神经干
  • 11篇神经干细胞
  • 11篇细胞
  • 11篇干细胞
  • 8篇脊髓
  • 8篇脊髓损伤
  • 5篇分化
  • 4篇星形
  • 4篇星形胶质
  • 4篇星形胶质细胞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细胞
  • 3篇定向分化
  • 3篇神经干细胞移...
  • 3篇损伤脊髓
  • 3篇细胞移植
  • 2篇原浆
  • 2篇运输功能
  • 2篇神经元
  • 2篇轴浆运输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龙在云
  • 10篇伍亚民
  • 8篇曾琳
  • 8篇刘媛
  • 7篇李民
  • 5篇李应玉
  • 4篇廖维宏
  • 3篇侯天勇
  • 2篇杨恒文
  • 2篇陈恒胜
  • 2篇李书林
  • 1篇王正国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的神经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将NSC移植到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受损处,可在宿主体内存活、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机体部分功能,但进...
曾琳李民刘媛龙在云李应玉伍亚民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及其体内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州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的NSCs,联合应用维甲酸和Shh因子诱导NSCs分化.应用胆碱能细胞特异抗体VAChT作组化鉴定,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诱导后胆碱能神经元的比例:并将其注射到大鼠脊髓,观察体内存活情况。结果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NSCs可以产生较高比例的VAChT阳性细胞.阳性率达77.26%±0.99%,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体内的细胞可以存活并具有一定迁移能力。结论应用维甲酸和Shh因子联合诱导NSCs能产生较高比例的胆碱能神经元,可以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侯天勇伍亚民龙在云刘媛李民曾琳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胆碱能神经元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11
2004年
伍亚民李民廖维宏
关键词:脊髓损伤胚胎组织移植周围神经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半切空洞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大鼠损伤脊髓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为半切洞损伤组、DHanks液对照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4、8周后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进行HE、Nissl、Holmes银染观察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再生情况。同时在伤后1、4、8周进行伤侧下肢MEP和SEP检测,了解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治疗组4周后,分化的细胞基本闭合空洞,形成一空腔。8周时,在损伤处可见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及少数长出突起、存活的神经元,而且移植物与宿主之间在形态上形成纤维联系;(2)术后1周各组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峰潜时明显延长,无显著差异性,手术后4、8周,C组的峰潜时较A、B组明显缩短,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损伤脊髓组织后,能够存活、分化并从结构和功能上较好地修复组织缺损区域。
刘媛李庭梅 龙在云曾琳陈恒胜伍亚民 李应玉杨恒文廖维宏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损伤脊髓脊髓半切
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PAS)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FAS)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定向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indole,dilactate,DAPI)标记的NSC分别与PAS、FAS共培养,10天后免疫组化法对分化神经元进行鉴定,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每次计数100个细胞,计算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NSC与PAS共培养后分化成的神经元比例较高,与胶质细胞的比例约为61%:39%;FAS与NSC共培养后分化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以胶质细胞居多,其比例约为41%∶59%。结论PAS与FAS相比更能促进NSC向神经元分化。
曾琳李民刘媛龙在云李书林伍亚民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
脊髓神经干细胞在Sapeptide材料上增殖与分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脊髓神经干细胞在Sapeptide材料上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并对分化的细胞进行一定功能检测,探讨其细胞假体在脊髓损伤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观察塑形的Sapeptide材料,将培养的脊髓神经干细胞接种其上,然后鉴定干细胞并通过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诱导分化,鉴定分化细胞的类型及比例,并与无材料的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相比较,最后对材料上的分化细胞进行缝隙连接蛋白32(CX32)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染色评价。结果Sapeptide材料在等渗盐水中可塑形,扫描电镜示具有规则的网状排列,脊髓神经干细胞在其上可增殖和分化,分化的细胞较无材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具有大量的CX32和GAP-43阳性细胞。结论脊髓神经干细胞在Sapeptide材料上增殖和分化良好,假体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侯天勇伍亚民龙在云
关键词:脊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脊髓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生长相关蛋白
不同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将原代培养所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经纯化和标记后,分别接种在以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饲养细胞的培养皿中并加入NeuralBasal培养基,10d后行NF-200免疫荧光染色,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记数神经元和标记神经干细胞的比例,并对分化的神经元细胞进行胆碱酯酶染色和Fura-3探针标记。结果在原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72%与43%,分化细胞胆碱酯酶染色阳性。分化神经元在药物刺激下,细胞内可发生钙离子活动的变化。结论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具有较好地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特别是向有生物学活性的运动神经元分化,可作为神经组织工程中研究中一种新的种子细胞。
刘媛龙在云曾琳李民伍亚民王正国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分化
RAD16-Ⅱ的物理特性及其在神经干细胞假体构建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RAD16-Ⅱ的物理特性以及神经干细胞在其上黏附和增殖的情况,探讨其构建的细胞假体在脊髓损伤中可能的应用。方法:将RAD16-Ⅱ的饱和水溶液同与之等体积的1.8%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置24h,通过肉眼、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并对其吸水性和溶液pH值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将经鉴定的神经干细胞与其共同培养,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神经干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RAD16-Ⅱ在1.8%的氯化钠溶液中塑型后,肉眼和光镜下形态多变,其形状取决于塑型的容器形状;扫描电镜下其为规则的网状,网孔直径为54.00±3.24"m,纤维直径为9.00±1.57"m,网孔底部相互沟通,神经干细胞可在其上迁移和增殖。结论:RAD16-Ⅱ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神经干细胞可在与其构建的假体中迁移和良好地增殖、分化,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侯天勇伍亚民龙在云李应玉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
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优化比例筛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将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以不同比例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NSC的定向分化的差异,筛选出有利于向神经元分化的最佳方案,为体内实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NSC与PAS的比例进行分组:3:1组;2:1组;1:1组;1:2组,共培养1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分化神经元进行DAPI荧光标记,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20个视野,每次计数100个细胞,计算神经元在NSC中所占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NSC:PAS 2:1组分化得到的神经元数量最多,与分化的胶质细胞比例为65%:35%;而1:1组、3:1组稍低一些,比例分别为61%:39%和59%:41%;1:2组比例最低为57%:43%。结论在离体细胞共培养的实验中,因细胞的比例不同,NSC分化亦存在差异,其中NSC:PAS为2:1时,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最高。
李民曾琳刘媛龙在云李书林伍亚民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
神经干细胞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0只。4周及8周后行损伤部位神经丝-200(NF-200)染色观察NSC在体内的分化情况,腓肠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反应和核黄逆行示踪观察轴浆运输的恢复情况。结果:(1)4周时D组和C组移植部位可见少量NF-200阳性标记的神经元,8周时数量明显增多,D组多于C组;4周及8周时A、B组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标记的神经元。(2)4周时,A、B组胆碱酯酶染色示运动终板均出现退变,终板染色变浅;8周时A组终板明显退变,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甚至终板消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B组终板退变程度轻于A组,着色淡,轮廓欠清晰,周边呈浅棕红色淡染,但未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C、D组4周时终板边缘发生皱缩,呈颗粒样改变,无明显染色缺失;8周时C组较4周时变化不明显,D组受损终板皱缩明显好转,颗粒样改变消失。(3)4周时,B、C、D组核黄染色的神经元散在位于脊髓的前、后、侧角,其中D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大于B、C组,C组又稍强于B;8周时B、C、D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增多,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仍是D组>C组>B组;A组4周及8周时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染色的神经元。结论:联合移植NSC和PAS(2∶1)能更好地修复损伤脊髓的轴浆运输功能并能较好地防治其后肢肌肉运动终板的溃变。
曾琳李民刘媛龙在云李应玉伍亚民廖维宏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轴浆运输运动终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