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807)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勤美黄锦海包芳军陈世豪邓曼丽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角膜
  • 5篇生物力学
  • 3篇生物力学性能
  • 3篇近视
  • 3篇SCHEIM...
  • 2篇巩膜
  • 1篇眼角
  • 1篇眼角膜
  • 1篇眼科
  • 1篇眼前节
  • 1篇眼压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圆锥角膜
  • 1篇正切
  • 1篇散光
  • 1篇生理周期
  • 1篇受试者
  • 1篇受试者工作特...
  • 1篇兔角膜

机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勤美
  • 6篇黄锦海
  • 5篇包芳军
  • 2篇邓曼丽
  • 2篇陈世豪
  • 1篇华焱军
  • 1篇谭维娜
  • 1篇余野
  • 1篇江秋若
  • 1篇薛安全
  • 1篇俞阿勇
  • 1篇徐丹
  • 1篇吴晓敏
  • 1篇李坚
  • 1篇林志博
  • 1篇李智冬
  • 1篇黄丽芳

传媒

  • 6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Eye an...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后巩膜加固术的历史与现状被引量:14
2016年
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控制高度近视进展的手术,在临床的开展已有60多年历史,但尚未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知识资源系统(VIP)上不同时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相关文献发表情况表明,后巩膜加固术术式多样,加固材料种类驳杂,临床疗效存在争议.后巩膜加固术相关文献发表的数量,国外文献以俄文和东欧语居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上升,至上世纪末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进入新世纪以来,再次出现增长趋势.后巩膜加固术式和材料存在缺陷,临床没有标准,难以达到手术机制的要求,是影响手术疗效,不被临床广泛认同和开展的主要原因.后巩膜加固术相关文献发表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手术在临床开展起伏的历史状况,后巩膜加固术曾在俄罗斯、东欧及中国等地区有较多开展,目前国外临床已较少开展,而在中国新一轮的临床探索正悄然开始.
包芳军黄丽芳薛安全
关键词:后巩膜加固术疗效评价
基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有限元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散光性角膜切开术的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初步研究各项手术参数对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应力分布及散光矫正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hinoceros软件建立定量的散光角膜三维模型,设置不同的切口半径、切割深度、切口弧长等手术参数,模拟散光性角膜切开术,于Abaqus软件中完成有限元分析,得到模拟散光性角膜切开术后的角膜形态、节点坐标、应力及顶点位移情况,并计算散光矫正量。结果术后角膜在切口边缘及切口底部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应力最大值随切口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术后角膜前后表面隆起度增加。在切口半径3.5 mm、切割深度90%的条件下,切口弧长为45°、60°、90°的术后角膜应力最大值分别为340392、361022、214187 Pa,前表面顶点位移分别为49.80、51.64、55.53μm,后表面顶点位移分别为54.15、55.91、59.67μm。术后角膜陡峭子午线上屈光力减小,平坦子午线上屈光力增大,角膜散光值减少,当切口弧长为30°、45°、60°及90°时,可分别矫正0.85、1.59、2.23及3.06 D的角膜散光。结论基于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有限元模型可初步预测不同手术设计方案的散光矫正量。随着切口弧长的增加,散光矫正量增加。(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74-680)
李智冬包芳军王勤美黄锦海
关键词:散光角膜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超高频Scheimpflug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分析仪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评估新型超高频Scheimpflug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分析仪在圆锥角膜(KC)中的诊断阈值及诊断价值.方法 描述性研究.应用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分析仪测量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随机选取的KC患者53例(93眼,实验组)和屈光不正者84例(84眼,对照组)的12个相关参数,由同一位研究者操作;根据Amsler-Krumeich KC分期标准对KC进行分期,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参数差异,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寻各参数在KC诊断阈值(COP),其后依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于诊断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12个参数除第1次压平长度、第2次压平时间、最大形变幅度外,其余参数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诊断阈值分别为:第1次压平时间≤6.90 ms,第1次压平速度>0.17 m/s,第2次压平长度≤1.49 mm,第2次压平速度>0.42 m/s,最大形变峰间距≥4.78 mm,最大形变幅度> 1.24 mm,最大形变曲率≤5.66 mm,最大形变时间≤16.40 ms,眼压≤13.50 mmHg,中央角膜厚度≤494 μm;其中最大形变曲率、第1次压平速度与最大形变时间拥有中等诊断效果,其AUC分别为0.738(敏感度为47.3%,特异度为94.0%)、0.751(敏感度为61.3%,特异度为88.1%)、0.887(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91.7%),中央角膜厚度与最大形变峰间距具有良好诊断效果,其AUC分别为0.926(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2.9%)与0.930(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85.7%).结论 依靠ROC AUC发现部分CorVis-ST参数对KC具有中度到良好诊断效果,其中角膜厚度及最大形变峰间距具有较好诊断效果,提示CorVis-ST可协助临床诊断KC.
黄子旭黄锦海林志博包芳军俞阿勇陈世豪王勤美
关键词:圆锥角膜SCHEIMPFLU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阈值
新型Scheimpflug眼前节全景仪评估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采用Sirius眼前节全景仪2种方法获得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评估其重复性与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52例(52眼)接受LASIK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平均年龄为(21.6±4.8)岁,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8±2.1)D;分别应用Keratron角膜地形图仪和Sirius眼前节全景仪测量角膜屈光力,每只眼连续测量3次.Keratron提供角膜模拟屈光力Km,Sirius提供2种角膜屈光力:角膜模拟屈光力Sim K和不同入瞳直径下光路追迹法获得的入瞳角膜屈光力(MPE).变异系数、Cronbach's Alpha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评估Sirius获得的角膜屈光力的重复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Sirius获得的Sim K、MPE与Keratron获得的Km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im K、MPE和Km之间的相关性,Bland-Altman图评估Sim K、MPE和Km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Sim K、MPE3、MPE4、MPE4.5、MPE5、MPE6、MPE7、Km分别为(42.91±1.52)D、(42.25±1.50)D、(42.42±1.52)D、(42.52±1.52)D、(42.63±1.55)D、(42.87±1.57)D、(43.11±1.60)D、(42.99±1.50)D.Sirius测量的所有参数变异系数均小于1%,Cronbach's Alpha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Sim K比Km平均小0.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1).MPE3比Km平均小0.7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0,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im K、MPE与Km均有密切的相关性(r均>0.98,P<0.01).Bland-Altman图显示Sim K与Km、MPE3与Km的95%一致性区间分别为(-0.35 D,0.19 D)、(-1.07 D,-0.41 D).结论 Sirius 2种方法获得的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具有很好的重复性.Sim K和Km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替代使用.光路追迹法获得的角膜屈光力明显低于Km,不能直接代入IOL计算公式.
潘超黄锦海华焱军谭维娜鲁伟聪王勤美
关键词:角膜屈光力角膜地形图
基于膨胀实验和逆向建模技术评估戊二醛对兔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基于膨胀实验和逆向建模技术评估戊二醛对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10只日本大耳白兔,处死摘取眼球.实验开始前测量角膜的厚度与直径.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每只白兔其中一眼进入实验组,另一眼进入对照组,分别浸入包含和不包含4%戊二醛的PBS磷酸盐缓冲液30 min.处理完毕后分离2组眼球制成附带巩膜环的完整角膜试件,固定于自制前房模拟装置,于角膜后表面施加液压,加压范围为2.1~45.0 mmHg,记录角膜前顶点的前突位移值;采用逆向建模技术计算角膜的应力、应变和正切模量值.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Hotelling T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戊二醛处理前实验组角膜的厚度、直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戊二醛处理后角膜厚度下降约1/4.实验组测得的角膜正切模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随着应力增加,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角膜正切模量的增加比例逐渐减少(从199.5%下降到59.7%).结论 戊二醛处理后角膜正切模量明显增大,戊二醛促使胶原纤维间产生交联而增强角膜硬度.
包芳军黄锦海邓曼丽黄子旭王勤美
关键词:生物力学角膜戊二醛
近视眼角膜非球面参数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人群术前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参数(Q值)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前瞻性研究.应用基于Scheimpflug照相原理的Pentacam HR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对75例近视患者右眼进行测量,患者分为低度角膜散光组(前表面散光<+1.00 D)和中高度角膜散光组(前表面散光≥+1.00 D),系统分析角膜前后表面平均Q值分布特征,角膜中央不同角度范围Q值分布特征,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半子午线上Q值分布特征.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内Q值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该75例角膜中央30°范围平均Q值前表面为-0.17±0.09,后表面为-0.02±0.16.角膜前表面2组不同角度范围平均Q值均小于0,且2组对应角度范围内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内不同角度范围平均Q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0、9.963,P<0.01),2组Q20均大于Q30及Q2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30及Q2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后表面Q30趋近于0,Q25及Q20均大于0,Q30<Q25<Q2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4.614,P<0.01).角膜前表面2组不同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均为负且2组对应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同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2、31.935,P<0.01).低度角膜散光组QN30小于Q130、QS30及QI3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T30、QS30及QI30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角膜散光组QS30及Q13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N30<QT30且QN30及QT30小于QS30及Q1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QS30趋近于0,QI30为正,QN30及QT30为负,不同半子午线上平均Q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50,P<0.01),其中QT30及QS3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N30<QT30且QS30<QI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视人群角�
江秋若黄锦海李坚徐丹陈世豪王勤美
关键词:角膜
角巩膜生物力学性能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近视眼及圆锥角膜的发生、发展与巩膜及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密切相关.准确测量角巩膜生物力学性能在眼部疾病的诊断、眼科手术技术的改进、眼部生物参数的测量和眼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角巩膜组织构成眼球外壁,主要由致密交错的胶原纤维束和细胞外基质组成.角巩膜内部各层及各区域间胶原纤维的直径、间隙和数量分布的差异,使其生物力学特征颇为复杂,表现为非线弹性、黏弹性、各向异性、区域差异性和年龄相关性等.随着医疗检查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逐渐认识到眼部生物力学性能的重要性,但由于多数眼科医师对眼部生物力学性能的测量技术仍不甚了解,故笔者就国际上角巩膜生物力学性能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选取合适的测量平台与方法测量和研究角巩膜生物力学性能提供帮助.
包芳军邓曼丽王勤美
关键词:巩膜角膜生物力学
High intercorneal symmetry in corneal biomechanical metrics
2016年
Backgroud:To evaluate the symmetry of corneal biomechanical metrics,measured using an 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and self-built corneal inflation test platform,in bilateral rabbit corneas and to investigat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hysical intraocular pressure(IOPp).Methods:Twenty fresh enucleated eyes from ten rabbits were used for ex vivo whole ocular globe inflation.IOP was increased from 7.5 to 37.5 mmHg with 7.5 mmHg steps and biomechanical metrics were acquired using the ORA.At least 3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at each pressure stage.Two biomechanical metrics,corneal hysteresis(CH)and 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as a function of IOPp.Corneal specimens were then excised from the intact ocular globe and tested under inflation conditions up to 45.7 mmHg posterior pressure.The experimental pressure-deformation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an inverse modeling procedure to derive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 cornea.Results:A comparison of corneal shape parameter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etween bilateral eyes.Similarly,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lues of CH,CRF and corneal stiffness(as measured by the tangent modulus,Et)between bilateral eyes(CH:F=0.94,P=0.54;CRF:F=4.42,P=0.35;Et:F=3.15,P=0.12)at different pressure levels.IOPp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CRF whi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 was less pronounced.Conclusions:An obvious interocular symmetry in biomechanical metrics is found in this research.IOP has been shown to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he value of CRF provided by ORA.
XiaoBo ZhengFangJun BaoBrendan GeraghtyJinHai HuangAYong YuQinMei Wang
青年女性生理周期期间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和眼压的节律性变化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青年女性生理周期期间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和眼压的节律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41例健康青年女性分别在月经周期初期、排卵期和月经周期末期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对角膜补偿眼压(IOPcc)、可重复模拟Goldmman眼压(IOPg)、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进行测量.采用Pentacam对CCT进行测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测量参数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以及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女性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CCT、CH和CRF存在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月经周期末期IOPcc和IOPg均较初期显著下降(P<0.01).△IOPg与△CRF呈低度正相关(r=0.356,P<0.05),与△CH呈低度负相关(r=-0.336,P<0.05),△IOPcc则与△CH呈中度负相关(r=-0.702,P<0.01),与△CRF不相关(r=-0.069,P>0.05).△CRF、△CH、△IOPg和△IOPcc均与△CCT无明显相关性(|r|均<0.3,P均>0.05).结论 在女性生理周期期间,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但眼压在月经周期末期发生了显著下降.IOPg的变化与CH 、CRF低度相关,而IOPcc则与CH中度相关,与CRF不相关.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可能是眼压的影响因素之一.
吴晓敏胡修丽王勤美余野黄锦海
关键词:生物力学生理周期眼压角膜中央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