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4-005)

作品数:28 被引量:237H指数:9
相关作者:陈会娟张贤松张艳玉程林松刘平更多>>
相关机构: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稠油
  • 9篇油藏
  • 7篇多元热流体
  • 7篇油田
  • 7篇流体
  • 6篇蒸汽吞吐
  • 6篇稠油油藏
  • 5篇水平井
  • 5篇平井
  • 4篇热采
  • 4篇注采
  • 3篇吞吐
  • 3篇注采参数
  • 3篇井筒
  • 3篇海上稠油
  • 3篇海上油田
  • 3篇渤海稠油
  • 2篇动压力
  • 2篇压力梯度
  • 2篇油藏数值

机构

  • 6篇海洋石油高效...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中海油田服务...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4篇陈会娟
  • 3篇张艳玉
  • 3篇张贤松
  • 2篇屈亚光
  • 2篇程林松
  • 2篇谢晓庆
  • 2篇刘平
  • 1篇林涛
  • 1篇马增华
  • 1篇孙玉豹
  • 1篇狄勤丰
  • 1篇刘海涛
  • 1篇孙永涛
  • 1篇王一平
  • 1篇魏绍蕾
  • 1篇徐嘉
  • 1篇安桂荣
  • 1篇丁祖鹏
  • 1篇唐晓东
  • 1篇何春百

传媒

  • 4篇重庆科技学院...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工业催化
  • 1篇石油钻探技术
  • 1篇海洋石油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蒸汽吞吐割缝筛管水平井井筒入流规律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割缝筛管完井水平井实际管柱结构,考虑流体在水平井筒内的变质量流特性,建立蒸汽吞吐水平井注入和产出过程中井筒与储层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迭代法对其进行求解;将其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系统研究蒸汽吞吐注入和生产过程中水平井井筒入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注入过程中,井筒压力与温度从水平井跟端到趾端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并不显著;蒸汽入流剖面与地层温度沿井筒呈凹型分布,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蒸汽入流剖面与地层温度沿井筒的非均质性增加;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井筒压力从水平井趾端到跟端依次降低,而井筒温度却先降低后稍微增加;原油与地层水入流剖面沿井筒呈凹型分布。
陈会娟李明忠刘春苗李威威张艳玉
关键词:割缝筛管水平井蒸汽吞吐井筒压力井筒温度
多元热流体中热—气降黏作用初步探讨被引量:25
2012年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目前在渤海湾NB-XX油田已经得到尝试并获成果,然而对于其降黏增产机理的认识并不清楚。通过模拟计算及室内实验研究,对多元热流体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揭示了多元热流体增加稠油单井产能、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为该技术在其它稠油油田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林涛孙永涛马增华孙玉豹刘海涛王少华
关键词:海上油田多元热流体增产机理
夹层对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影响被引量:26
2016年
为了揭示非渗透夹层条带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开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针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的特点,提出基于Subcool值的边界条件相似准则数,为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的开展提供调控依据。以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区块为原型,设计并建立二维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室内物理模拟装置,开展4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其中1组为均质模型,其他3组为存在夹层的非均质模型。结果表明,均质模型蒸汽腔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产量增加阶段、产量稳定阶段和产量下降阶段。对于非均质模型,夹层的存在及其分布模式对蒸汽腔发育和生产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夹层距离注采井越近,蒸汽腔发育受影响的时间越早,其发育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对生产指标的影响越大;当夹层位于注采井中间时,常规的蒸汽循环预热方式失效,而生产井单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预热方式可以建立注采井间的连通。
魏绍蕾程林松张辉登黄世军杨洋
关键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夹层
渤海稠油不同吞吐方式效果对比及优选被引量:29
2014年
针对海上稠油热采方式优选问题,参考渤海A油田南区实际油藏数据建立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比不同油藏的渗透率、Kv/Kh值、韵律性、有效厚度、原油黏度和控制储量等油藏、流体参数条件下,蒸汽吞吐及多元热流体吞吐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原油黏度小于1 000 mPa·s时,对于有效厚度大于10 m,Kv/Kh小于0.1,渗透率较高的正韵律储层更有利于多元热流体吞吐。首次总结出不同热采方式适宜的油藏流体参数技术界限,达到了快速筛选目标油藏吞吐方式的目的,为渤海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也为热采吞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郑伟袁忠超田冀谭先红
关键词:渤海稠油蒸汽吞吐
低渗透油藏不同井网系统注采井距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渗流理论,推导了水平井注采井网井间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公式,分析了水平井注采井网、混合井网和直井井网不同井网系统沿程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规律,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确定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井井网系统驱替压力梯度在注采井附近较大,而在注采井间较大范围内较小;水平并井网系统的流体在注采井间内为近似线性流动,压力降几乎呈线性变化,压力损失明显低于直井,具有更大的驱替压力梯度,且沿程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对于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更容易形成有效驱替,其极限注采井距为直井井网的3~4倍,混合井网的2~3倍。
郑伟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启动压力梯度注采井距
适用于稠油热采井的激活型完井液体系被引量:2
2016年
稠油热采井在注蒸汽过程中及关井后,进入油层的完井液滤液和蒸汽中的水在高温下将与地层岩石矿物及地层流体发生反应,产生储层伤害。为此,提出使用激活型完井液体系。引入激活酸HJS,使残留在地层中的完井液在一定温度下激活,释放出[H+],降低pH值,减小矿物在高pH条件下溶解和转化而对储层产生的伤害;并优选出了高温防膨剂HTW、高温减阻剂HUL、高温溶蚀剂HDB、高温缓蚀剂HJP以及最优加量,构建了激活型完井液体系。室内评价表明,该体系激活温度为80℃,激活时间为60 min,激活酸HJS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完井液对钻屑的溶蚀能力;体系在220℃高温下老化8 h的膨胀率仅为1.11%,与地层水配伍,混合液的浊度在3.6~6.9 NTU之间,蒸汽(270℃)驱替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0%(测温为80℃),表明该激活型完井液体系具有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邢希金刘书杰罗刚谢仁军
关键词:稠油热采完井液防止地层损害
稠油油藏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由于油藏非均质性的存在,稠油油藏在不同注采方式下火烧油层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某油藏沉积微相分布特征,提出了3类非均质油藏概念地质模型,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3类18个油藏模型,研究了油藏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不同注采方式下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同样的生产控制条件下,不同注采方式间的初期产油量和累积产油量之间存在差别;对于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高采低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高注低采;对于砂体厚度平面非均质性,厚采薄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厚注薄采;对于砂体形态非均质性,宽采窄注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优于宽注窄采。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砂体形态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厚度非均质性次之,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影响程度最小。因此,只有合理部署注采井位,才能有效地提高强非均质性稠油油藏火烧油层的开发效果。
屈亚光
关键词:稠油油藏非均质性火烧油层油藏数值模拟
渤海稠油油田井筒电加热技术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文中分析了原油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统计了渤海海域主要稠油油田的流体性质、黏温试验数据、油藏压力、温度及生产数据。经过深入分析,总结出了渤海海域稠油油田的原油黏温特性及拐点温度、含水分布等规律。随后,按照这一分布规律,同时考虑井筒电加热技术的特性,选取S油田某稠油生产井,模拟了井筒电加热的效果,并对相应的能耗及电潜泵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采用电加热技术有利于电潜泵机组的运行,电潜泵的排量和效率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相应提高,而功率则随之减小,可以有效地降低平台的用电负荷。在此基础上,对渤海海域6个主要稠油油田进行了井筒电加热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深入分析了井筒电加热技术在这些油田的适用性。
李伟超刘平于继飞闫涛
关键词:海上稠油油田能耗
渤海油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模型被引量:13
2016年
渤海油区稠油资源丰富,已动用的稠油油藏以常规注水开发为主,采收率偏低,如何经济有效地开采这些稠油资源对渤海油区持续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渤海油区典型稠油油藏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优化不同地层原油粘度、油藏厚度、渗透率以及不同水体倍数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最优产液速度、焖井时间及注汽强度等关键注采参数。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地层原油粘度的稠油油藏,最优产液速度和注汽强度随地层原油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最优焖井时间随地层原油粘度的增大逐渐增加;对于不同厚度的稠油油藏,最优产液速度、焖井时间和注汽强度均随油藏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不同渗透率的稠油油藏,最优产液速度随渗透率的增大逐渐增大,最优焖井时间和注汽强度随渗透率的增大逐渐减小;对于不同水体倍数稠油油藏,最优产液速度和焖井时间随水体倍数的增大逐渐增大,最优注汽强度随水体倍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应用多元回归数学方法,得到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模型,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10%以内。
张贤松谢晓庆李延杰何春百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数值模拟
稠油油藏类比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完善稠油油藏开发前期的指标预测工作,进一步弥补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的不足,对稠油油藏的类比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首先,运用相似理论介绍了类比方法原理,采用经验分析法初步研究了稠油油藏相似类比对象的筛选方法;然后,采用模糊物元法编制了相应的类比对象相似度评价模块,采用相似分析法最终对目标油藏产能、采收率等指标进行了定量预测。A油藏的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可更快地完成油田类比流程,具备一定实用价值,并可为其他类型油藏类比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丁祖鹏田冀张晓亮
关键词:稠油油藏模糊物元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