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11021)
- 作品数:5 被引量:87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秋生高锐熊小松侯贺晟卢占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吉林大学斯坦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影响松潘地区深反射地震数据品质的几种因素被引量:3
- 2010年
- 深反射地震剖面技术是揭示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手段,获得高质量的原始资料是揭示岩石圈精细结构探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松潘地块地表条件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资料信噪比低.本文针对松潘地区地表地质条件、激发接收条件及环境等因素,通过实例数据对比分析影响该工区原始单炮记录品质的主要原因,为反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工作提供几点参考和建议.
- 王海燕高锐李秋生侯贺晟Francis Wu薛爱民卢占武庞永香
- 关键词:信噪比影响因素
- USArray及其近期科学发现被引量:6
- 2010年
- 美国台阵(USArray)是EarthScope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探测北美大陆变形、结构及其演化。USArray主要由平移/滚动台阵和机动台阵两部分构成。滚动台阵由40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组成,以向前滚动的方式扫过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利用来自该台阵的数据,科学家能获得地球内部精细图像,藉此考察地震和火山的过程。作为滚动台阵的补充,机动台阵被用于对关键目标进行详细观测和短期测量。美国台阵计划启动5年来,采集的数据已经提供了足以令科学界考虑重新审视地震物理、火山过程、核幔结构、活动变形构造、大陆结构及其演化、地球动力学和地壳流体等基本科学问题的基础资料。
- 李秋生陈凌王良书吴庆举刘宏兵张忠杰赵俊猛史大年贺日政
- 关键词:莫霍面岩石圈拆沉
- 深地震探测揭示的华北及东北地区莫霍面深度被引量:43
- 2011年
-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深地震探测研究。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深地震探测研究的总结和梳理,探讨了该区的莫霍面深度与变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最深的莫霍面出现在内蒙褶皱带内,最浅的莫霍面出现在渤海湾盆地。东北地区最深的莫霍面出现在大兴安岭地区,最浅的莫霍面出现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内;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为一重要的莫霍面陡变带,其西侧的莫霍面一般大于40km,东侧的莫霍面一般小于36km,郯庐断裂带及其北延的依兰-伊通断裂带内,莫霍面沿线均有隆起,但幅度不一。渤海湾盆地及方正断陷(位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内)莫霍面上隆显著,敦密断裂带有莫霍错断现象;在出露古老结晶基底岩石的块体内,其莫霍面深度要深于相邻盆地;莫霍面在太行及燕山山前深度明显加大。这些特征说明华北及东北地区拼合到一起后共同经历了太平洋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大兴安岭-太行山梯度带限定了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范围,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的前缘可能位于太行山以东,郯庐断裂带以西。
- 熊小松高锐张兴洲李秋生侯贺晟
- 关键词:深地震探测莫霍面深度地球动力学
- 横过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试验剖面被引量:27
- 2009年
- 跨越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探测试验剖面,初步揭露出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地壳结构.探测剖面表明,羌塘地体可能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中央隆起区上地壳变形主要以逆冲、褶皱为主,下地壳出现北倾与南倾"对冲"的反射,揭示出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前缘汇聚的深部过程.
- 卢占武高锐李秋生贺日政匡朝阳侯贺晟熊小松管烨王海燕Klemperer.L.S
- 关键词:羌塘地体地壳结构
-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基底结构与南北向变化--基于一条270km反射地震剖面的认识被引量:15
- 2011年
- 通过收集并重新处理已有的反射地震剖面,获得了一条南北向横贯羌塘盆地主体的270km长反射地震剖面。剖面显示:羌塘盆地可能具有元古代的基底并且南羌塘盆地较北羌塘盆地深。在南、北羌塘地壳浅部(约0~3s)变形差异较大,北羌塘褶皱变形强烈,呈现出隆凹变形相间的格局,南羌塘则相对较平缓。羌塘中央隆起之下为连贯的弧形反射,其北侧发育一个深度达8km的半地堑构造,规模较大,可为油气资源储存提供有利空间。
- 卢占武高锐李永铁李秋生王海燕匡朝阳酆少英熊小松
- 关键词:羌塘盆地基底结构反射地震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