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E50536040)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白昆邱利民孙大明王波王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热声
  • 3篇热声发动机
  • 2篇行波
  • 1篇行波热声发动...
  • 1篇压比
  • 1篇工质
  • 1篇管道系统
  • 1篇CO
  • 1篇CO2
  • 1篇传输特性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篇王波
  • 3篇孙大明
  • 3篇邱利民
  • 3篇白昆
  • 1篇刘钰
  • 1篇肖勇
  • 1篇巢伟
  • 1篇王虎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可大幅提高热声发动机压比的二级声压放大器被引量:5
2008年
为进一步提高声压放大器的输出压比(波动压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同时降低功耗,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级联式声压放大器结构,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以高纯N2作工质,在充气压力为2.140 MPa、行波热声发动机加热器壁面温度为670℃情况下,二级声压放大器把压比从放大器入口的1.177放大到1.619,这是目前在热声发动机上达到的最大压比.与单级声压放大器相比,其最大压力振幅提高了42.79%.放大器在1.23压比下输出160 W的最大声功.并采用DeltaE对二级声压放大器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王波孙大明邱利民肖勇王虎白昆
关键词:行波热声发动机
耦合管道系统在热声发动机中的传输特性
2009年
为了优化热声发动机和脉管制冷机之间的匹配,在流体网络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线性热声理论,推导了三管道耦合系统的传输方程,利用DeltaE对耦合系统在不同直径和长度下的压比放大特性和入口所需声功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对比.各管道采用合适的直径,在行波热声发动机上对管道耦合系统的压比放大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采用RC负载法测量耦合系统末端的声功,研究了在末端不同阻抗下耦合系统的声功输出特性.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实验中采用高纯N2作为工质,当工作压力为2.20 MPa时,在耦合系统末端获得了1.50的压比;在一定的输出阻抗下获得了105 W的输出声功.
白昆邱利民王波孙大明巢伟
关键词:热声发动机传输特性
以CO_2为工质的行波热声发动机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工质对热声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加热声发动机的压力振幅,降低其频率,本文在行波热声发动机中采用CO_2作工质,对采用N_2和CO_2作工质的热声发动机内部声场、压力特性和频率特性进行理论预测,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比较吻合,采用CO_2在行波热声发动机中获得1.3的最大压比,对应的压力振幅为0.222MPa,工作频率降低到18Hz附近。与N_2相比,采用CO_2提高了行波热声发动机压力振幅的性能。
王波邱利民孙大明刘钰白昆
关键词:行波热声发动机工质CO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