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30802050)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金仁和刘洋涂宁宇谢文玉杜宏彪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RAGA的PPE模型评价油页岩矿坑积水水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构造投影指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建立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对油页岩露天矿坑积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水质评价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 9,对于油页岩矿坑积水水质评价精度较高,分析可知,评价水样多数为Ⅴ类水,水质情况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RAGA-PPE模型对水质的评价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评价水质指标超过最大指标标准过多,会导致评价模型精度下降。
- 刘洋涂宁宇金仁和
- 关键词:油页岩投影寻踪遗传算法
- 茂名市油页岩露天矿开采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广东省茂名市拥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油页岩开采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茂名市金塘矿区废弃露天矿的现状,发现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采空区积水具有低pH、少量重金属超标现象;而露天开采油页岩亦破坏了当地地下水平衡,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当地地下水偏酸。应采取措施控制和修复油页岩露天矿开采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做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 涂宁宇刘洋金仁和
- 关键词:油页岩露天矿采空区重金属
- 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强柱弱梁”的对比和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从框架柱弯矩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对我国新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GB 50011-2001)关于"强柱弱梁"上规定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强柱弱梁"实现的主要因素。采用新旧两个抗震设计规范分别对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3个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分别计算新旧两个规范下,考虑现浇楼板及其钢筋对框架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时节点处柱梁端实际抗弯承载力比,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 蔡龙杜宏彪金仁和
- 关键词:抗震规范强柱弱梁现浇楼板
- 均匀设计优化油页岩原矿吸附去除水中铜离子
- 2012年
- 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实验方案并确定了油页岩吸附水中Cu2+的最优条件。设定吸附时间(X1)、初始浓度(X2)、吸附剂投加量(X3)、溶液pH(X4)和水浴温度(X5)为5个影响因子,通过均匀设计设定了5因素12×6×6×6×3水平的实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油页岩吸附Cu2+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是pH、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和吸附温度。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起负作用。极大值回归分析确定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5.15,Cu2+初始浓度为28.49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28 g,吸附时间为162 min,吸附温度32.5℃。在此条件下,实测Cu2+的吸附率达99%。
- 刘洋涂宁宇谢文玉金仁和
- 关键词:均匀设计油页岩
- 墙梁共同作用对转换梁受力性能及其截面配筋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针对转换梁上不同的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采用ANSYS软件对框支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转换梁截面弯矩与轴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墙梁共同作用对转换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并对考虑墙梁共同作用与不考虑墙梁共同作用的转换梁截面配筋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 蔡龙杜宏彪金仁和
-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转换梁
- Cu(Ⅱ)、Ni(Ⅱ)、Pb(Ⅱ)共存与pH对吸附影响的响应面研究
- 2012年
- 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改性后的高岭土原矿吸附重金属时,pH和溶液中Cu(Ⅱ)、Ni(Ⅱ)、Pb(Ⅱ)竞争吸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CCD)实验方案,以各自的吸附率为响应值,建立了三元多项式方程,模型相关系数均超过0.95,表明模型显著。实验结果显示金属离子吸附随pH的增大而增大,离子间的相互影响最好在pH=4.0~5.0的范围内研究,以消除所有金属可能产生的沉淀。单一金属的吸附顺序为Pb(Ⅱ)〉Cu(Ⅱ)〉Ni(Ⅱ)。对两种金属离子共存的分析表明,Ni(Ⅱ)在与Cu(Ⅱ)或Pb(Ⅱ)共存时,吸附效果增强;Pb(Ⅱ)的吸附则受Ni(Ⅱ)和Cu(Ⅱ)的抑制。Cu(Ⅱ)吸附较复杂,pH增大后,Cu(Ⅱ)吸附受Pb(Ⅱ)的抑制;Cu(Ⅱ)初始浓度越高,Ni(Ⅱ)对其吸附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 涂宁宇刘洋金仁和
- 关键词:高岭土响应面
- 油页岩吸附水中铜离子的响应面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油页岩吸附水中Cu2+的过程进行优化。设定吸附质/吸附剂、pH、反应时间为3个主要影响因子,Cu2+吸附率为响应值,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响应面模型。方差分析表明模型显著,可用于预测油页岩原矿对铜离子的吸附;优化后的吸附最佳条件吸附质/吸附剂=25 mg/g,pH=6,接触时间=29 min,预测吸附率可达100%。在此条件下,实测Cu2+的吸附率达98.4%,说明油页岩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用于处理低浓度含铜废水。
- 刘洋涂宁宇谢文玉金仁和
- 关键词:油页岩响应面优化重金属
- 基于GMDH-type神经网络优化油页岩吸附铜离子的研究
- 2013年
- 利用GMDH前馈型神经网络优化油页岩吸附金属铜离子实验,设定吸附质/吸附剂、pH、反应时间为自变量,吸附率为因变量,建立吸附数学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预测.根据GMDH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发现pH对于吸附率的影响权重最大,同时诠释了3种自变量条件对于吸附作用的机理.此外,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实验,预测值拟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相关系数达到0.907.证明了建立的神经网络数学模型与经典吸附理论吻合,且精度高.
- 刘洋涂宁宇谢文玉金仁和李友明
- 关键词:油页岩GMDH铜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