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210100)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慧颖李翀韩国栋李夏子高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通辽市气象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
  • 2篇气象水文
  • 2篇草原
  • 1篇动物调查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物候
  • 1篇爬行动物
  • 1篇温性
  • 1篇物候
  • 1篇两栖
  • 1篇两栖动物
  • 1篇两栖爬行
  • 1篇两栖爬行动物
  • 1篇两栖爬行动物...
  • 1篇荒漠
  • 1篇荒漠化
  • 1篇荒漠化草原
  • 1篇额尔古纳河

机构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4篇通辽市气象局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4篇李翀
  • 4篇赵慧颖
  • 3篇李夏子
  • 3篇韩国栋
  • 2篇高永刚
  • 1篇李成
  • 1篇白晓慧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气象水文因子的呼伦湖湿地消长综合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1961-2005年呼伦湖湿地的气象及水文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以湿地各年水量盈亏累积量(∑ΔW)为因子,建立了呼伦湖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高程的消长对气象及水文因子协同作用的响应模型,分析了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高程的消长对影响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呼伦湖湿地消长对气象及水文因子的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年平均气温每增加1℃,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高程分别减少134.5km2和93.44cm;年降水量每增加10mm,二者分别增加10.2km2和7.1cm;年蒸发量每增加10mm,二者分别减少1.1km2和0.9cm;年径流量每增加1×108 m3,二者分别增加4.8km2和3.3cm.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和年降水量的减少变化对湿地消减的贡献率分别为13.6%和86.4%,当前降水量的变化在湿地消长中占主导作用.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未来较低排放(SRES-B2)情景下气候预测,初步估算2040、2070和2100年湿地水域面积将分别减少275.8km2、442.8km2和583.6km2,水位高程分别下降191.6cm、307.6cm和405.4cm,未来气温的变化在湿地消长中占主导作用.呼伦湖湿地在未来暖干化趋势下,湿地水资源短缺加剧,湿地水域面积萎缩和水位高程下降将加快.
高永刚赵慧颖李翀宋卫士孟军
呼伦湖湿地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2年
对呼伦湖湿地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几年在全球气候暖干化趋势的驱动下,有关呼伦湖湿地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从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当前退化现状、湿地水文科学研究成果及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内在机制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1990—2011年以来开展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一步综述了其研究成果;最后,在现有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继续开展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与气象水文因子关系等3方面的研究目标进行了简述,以期为湿地的监测、预测和气候变化评估等气象业务,湿地的保护、恢复重建、开发利用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技术方法。
王彦平赵慧颖李翀宋卫士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象水文因子对呼伦湖湿地区域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呼伦湖湿地50年的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和生态环境监测资料,采用迈阿密模型及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气象水文因子对呼伦湖湿地区域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50年来该湿地植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总体为下降趋势,减少的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157.7 kg·km-2,峰值时段为1970—1990年,两个谷值时段为1961—1969年、1991—2010年,最大值和最小值与降水量出现的最多值和最少值一一对应。②在15个气象水文因子中有年降水量、年蒸散量、生长季径流量、春季大风日数、水位、春季平均风速、年大风日数、水域面积8个因子达到显著性检验(P<0.150~0.001),上述8个因子的排序也是与湿地区域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相关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综述表明,呼伦湖湿地区域呈暖干化趋势,并且干旱灾害比较严重,是限制气候生产潜力的重要原因。③气象水文因子协同作用对该湿地区域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较大,复相关系数为-0.997,年蒸散量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生长季径流量和水位因子对湿地区域植物气候生产潜力的贡献相反,随其减少或增加,湿地区域植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率增加或减少149.7 kg·hm-2。可以看出,该湿地气象水文因子的匹配并不理想,暖干化趋势依然是制约该区光能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④该湿地区域植物现实的生产力远未达到气候生产潜力,约有近60%的潜力可以开发;光能利用率较小的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及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二是该区域暖干化趋势显著;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是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和积极实施人工增雨、节水灌溉工程。
赵慧颖顾润源白晓慧李翀王彦平宋卫士
关键词:气象水文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化草原优势植物物候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近年来,植物物候已成为全球变化敏感而准确的综合指示器。深入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对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监测草原生态环境变化,对指导当地农牧业生产、作物品种的生态学分类、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提供有力的基础理论支持。文章基于内蒙古西部荒漠化草原乌审召和锡林高勒两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983—2009年优势牧草的物候期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在分析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牧草物候期各指标线性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化草原优势牧草返青、开花与黄枯日期早晚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3—2007年内蒙古荒漠化草原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明显,气候倾向率在0.34~0.57℃/10a之间,年降水量无显著变化,气候朝着暖干化方向发展。(2)受春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7年间内蒙古荒漠化草原区供试草种中,除乌审召的碱茅返青呈现明显的延后趋势,平均每年延后0.6 d外,大部分牧草发育期呈提早趋势,幅度为0.1~0.6 d/a;研究期间,优势牧草的开花期总体呈提早趋势,其中锡林高勒的霸王和猫头刺开花提早最为显著,二者始花日期平均每年提前0.5 d和1.1 d;在夏末初秋气温和降水的综合影响下,内蒙古荒漠化草原区不同站点优势牧草的黄枯期变化差异明显,其中乌审召的优势牧草黄枯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延后趋势,幅度为0.6 d~0.8 d/a;而锡林高勒优势牧草的黄枯期则大部分表现为不显著的提前态势,究其原因,是由于锡林高勒站点在牧草黄枯前1~2个月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所致。(3)虽然荒漠化草原区各草种物候期均有所变化,但整体上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所有供试植物生长季均不同程度的延长。
李夏子郭春燕韩国栋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物物候荒漠化草原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的影响被引量:25
2013年
研究温性典型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关系,对于监测草地环境变化及保护利用,评估区域气候变化对优势牧草生长的影响,指导畜牧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内蒙古中部草原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1983—2009年克氏针茅和羊草的物候期、气象资料,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7a间,该区的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春季升温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0.71—0.84℃/10a;各时段降水量变化除春季呈微量增加趋势外,总体呈减少态势。可见,内蒙古中部温性典型草原区暖干化趋势明显。(2)27a间,锡林浩特克氏针茅和羊草返青日期表现为推后趋势,并与4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镶黄旗和察右后旗克氏针茅和羊草返青日期呈提前趋势,并与3—5月气温、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气温每升高1℃、降水量每增加10mm,优势牧草返青日期约提前3.0—5.1d和1.3—2.1d。(3)该区克氏针茅和羊草黄枯日期均呈提前趋势,与8—9月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降水量为正相关,气温每升高1℃,克氏针茅黄枯日期提前1.7—10.7 d,羊草黄枯日期提前3.5—11.3d,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弱。(4)该区克氏针茅生长季延长趋势明显,羊草生长季缩短趋势明显。克氏针茅生长季与4—10月均温正相关系数最大,羊草生长季与水热系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
李夏子韩国栋郭春燕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内蒙古东部草原优势牧草生长季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2013年
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对草原牧草生长的影响,对于指导农牧业生产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内蒙古东部草原34个气象站50年和3个牧业气象试验站27年的气象及牧草物候期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优势牧草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降水量变化春季呈微升的态势,其余时段呈微降的趋势;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2)春季气温升高有促进优势牧草返青日期提前的效应,气温每升高1℃,鄂温克旗、额尔古纳市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返青日期提前1.7~1.9d。(3)夏、秋季气温升高均有促进优势牧草黄枯日期推后的效应,气温每升高1℃,额尔古纳市羊草和贝加尔针茅黃枯日期推迟2.0~2.3d。(4)夏、秋季气温每升高1℃,额尔古纳市贝加尔针茅生长季分别延长3.3和3.7d;在巴雅尔吐胡硕秋季气温每升高1℃,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生长季缩短2.8d。
李夏子韩国栋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内蒙古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2010年
2008年8月和2009年6~7月间对内蒙古自治区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考察,共发现8种,隶7属7科,均为古北界区系成分;以花背蟾蜍、黑龙江林蛙、白条锦蛇为优势种。基于草盖度与两栖动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的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退化对两栖动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结合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格局和生境特点,提出了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和关键生境。
李成
关键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额尔古纳河
呼伦湖湿地消长对气象水文因子变化的响应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1961—2005年呼伦湖湿地的气象及水文资料,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小波分析、回归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湿地消长对气象水文因子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年与夏季气候在湿地消长中起主导作用。区域年降水量每增加10 mm,年降水量的直接作用是使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深度分别增加2.6 km^2和1.6 cm;年径流量每增加1×10~8m^3,湿地水域面积和水位深度分别增加4.8 km^2和3.0 cm。45年来,湿地消长对影响因子连续变化过程的响应特征具有一致性,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后响应更显著,湿地萎缩加快;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在湿地水域面积、水位深度消长中的贡献率分别为33.1%与66.9%,22.5%与77.5%,降水量变化起主导作用。湿地消长对影响因子的多时间尺度周期性具有很好的响应。在27年的年代际尺度主周期与11~16年次周期、2~10年年际尺度准周期的叠加作用下,45年来,湿地消长出现了2次减少、1次增加的周期过程,并呈现短周期波动特征。
高永刚赵慧颖李翀宋卫士孟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