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X005)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楹李志强王福民吴苑华罗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哲学
  • 3篇马克思哲学
  • 2篇审视
  • 2篇视域
  • 2篇内在逻辑
  • 2篇宗教
  • 2篇逻辑
  • 1篇学理
  • 1篇以人为本
  • 1篇犹太人问题
  • 1篇哲学创新
  • 1篇哲学语境
  • 1篇人为本
  • 1篇神圣
  • 1篇生活处境
  • 1篇生活境况
  • 1篇世俗
  • 1篇视角审视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机构

  • 10篇华侨大学

作者

  • 9篇杨楹
  • 2篇王福民
  • 2篇李志强
  • 1篇刘素民
  • 1篇李志强
  • 1篇罗建平
  • 1篇吴苑华

传媒

  • 2篇东南学术
  • 2篇哲学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马克思宗教观的生活维度被引量:5
2006年
王福民
关键词:宗教观维度内在逻辑宗教问题宗教理论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被引量:13
2006年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指归是人的解放与自由问题。马克思把此问题仅仅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之中来考察,把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改造作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之根本路径,这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解放与自由的独特与卓越之处。对此,本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1)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生成及其对以往自由观的框架性超越;(2)马克思哲学的生活指向,强调解放与自由本质上是对异化的不断超越与扬弃;(3)马克思哲学生活解放与自由诉求理念的当代实践。
杨楹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6
2006年
Liberation of man is the purpose of basic value of Marxis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main symptom examining the realistic life critically, the self-liberation of proletariat as a historical premise, and the negative dialectics as a basic way,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becomes an essential logic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past and future in life world. Firstly,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opened a practical way to study liberation of man in view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man and nature, society and culture. Secondly,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based on “realistic and living individuals” and dialectical unity of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actual liberation of man, clearly presents the principle of life. Thirdly, breaking away from the bondage of natural relations, social relations and cultural views, is an internal logic of Marx’s theory of liberation in practice.
杨楹李志强
关键词:自我解放内在逻辑生活境况革命性变革历史前提
论马克思解放理论视域中的“宗教”被引量:2
2006年
马克思的宗教观必须置于马克思解放理论的视域中加以解析,才能把握其真正的精神要义。文章从马克思“观”宗教的生活角色、理论前提、价值立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确证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独特的运思倾向,以及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根本主旨;指出,宗教从对人的解放力量蜕变为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桎梏,正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变迁所提出新的解放任务使然。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正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生活,立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他强调指出,解放的根本方式与路径只能是现实的实践活动,解蔽宗教、创发现实条件,促成宗教的消亡,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环节。
杨楹罗建平
关键词:宗教唯物史观
对话:思想互动与哲学创新——从学理与实践视角审视中西马哲学的对话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就“中西马哲学对话”的产生、学理基础与现实根据,以及对话的目的、方式、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指出,通过对话形成优秀理论成果,再与现实生活“对话”,从而服务于现实,只有这样,对话才能与现实互动,使哲学获得不断新生的力量。
杨楹刘素民蒋海怒王福民李志强
关键词:互动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着力从思维方式视角透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实质与价值原则。文章首先揭示了“道德主义范式”、“阶级斗争范式”、“实证化范式”和“乌托邦范式”等思维误区所具的特征;其次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对现实矛盾的如实把握为逻辑起点,以“以人为本”为价值立场与原则,内蕴着实践生成性、生活主体性,以及关系思维、未来思维和宽容思维等特征,从而形成完整思维逻辑。
杨楹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维方式以人为本
走向现实的人道主义──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宽容”理念的审视被引量:4
2006年
针对鲍威尔伪人道主义地讨论犹太人“解放”问题,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批评中阐发了自己的“解放观”。依马克思之见,犹太人解放不只是“宗教解放”,根本在于犹太人的“政治解放”,即实现德国犹太人享有做“人”的公民人权。这方面理论观点展示了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上坚持一种现实的和“宽容”的人道主义。
吴苑华杨楹
关键词:宽容公民权人道主义
论“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张力
2007年
从“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的关系逻辑出发,深度分析、解读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首先可以将“哲学语境”分解为哲学的外延性文化场境、宏观哲学的文化语境和微观的哲学文本语境,这是一条收敛式、确认哲学个性及其理论链条的路径,进而强调“哲学语境”必须落根于“生活处境”才能获得理论合法性。其次,从分析马克思所直接承接的哲学文化语境入手,显示马克思哲学对青年黑格尔哲学割裂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关系的批判与超越;第三,着重从马克思置身其中的生活处境的分析,简要地解读出马克思哲学语境、哲学主题的个性特征。可见正确处理“哲学语境”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后教科书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直接的价值。
杨楹李志强
关键词:哲学语境生活处境马克思哲学
神圣与世俗: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向度被引量:4
2005年
神圣与世俗是现实生活的二重品质。马克思哲学以反观、规范、引导现实生活为其理论旨趣,由此,神圣性与世俗性关系的辩证解决使马克思哲学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生成了新型的哲学样态,形成了独特的思维逻辑;同时构成解读马克思哲学,揭示其深层文化本质、哲学特质的重要路径。文章强调追寻神圣是马克思哲学的深层内蕴;而神圣与世俗的关系也是当下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从而审视、检讨“我们的”生活的重要视窗与现实道路。
杨楹
关键词:神圣世俗马克思哲学
“感性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域被引量:2
2007年
马克思将哲学划分为"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两类,突出地表达了马克思走出了"思辨哲学"基地,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其哲学的理论视域,并以改变现实生活为价值旨归。文章首先在比较两类哲学中,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立足点、本质内涵、价值立场以及理论逻辑路径和思维方式等,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扣住"现实生活"的理论特质;其次从四个层面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基本特征,强调"生活"的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据所在;最后强调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新形态的建构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精神与价值原则,以深入剖析当代中国"生活"为关键,方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杨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