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

作品数:77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鹏飞郭传梅刘红洲黄静方维保更多>>
相关机构: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文学
  • 16篇文化科学
  • 10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文化
  • 17篇审美
  • 16篇叙事
  • 13篇传统文化
  • 11篇叙事范式
  • 11篇生命
  • 9篇审美观
  • 9篇审美观照
  • 9篇小说
  • 9篇观照
  • 8篇艺术
  • 8篇中国传统文化
  • 8篇文学
  • 6篇美情
  • 6篇金瓶
  • 6篇金瓶梅
  • 6篇《金瓶梅》
  • 5篇意蕴
  • 5篇华夏
  • 4篇人文

机构

  • 63篇亳州师范高等...
  • 1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61篇张鹏飞
  • 3篇郭传梅
  • 2篇刘红洲
  • 2篇黄静
  • 2篇朱菊香
  • 2篇方维保
  • 1篇王少仁
  • 1篇赵锋
  • 1篇饶宏泉
  • 1篇张应中
  • 1篇丁云亮
  • 1篇刘欣
  • 1篇黄振新

传媒

  • 7篇濮阳职业技术...
  • 5篇宁波职业技术...
  • 3篇浙江旅游职业...
  • 2篇广西青年干部...
  • 2篇皖西学院学报
  • 2篇江西科技师范...
  • 2篇合肥学院学报...
  • 2篇广州社会主义...
  • 2篇安康学院学报
  • 2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东疆学刊
  • 1篇学术界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语言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50篇2010
  • 10篇2009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华夏传统龙纹雕饰图案的文化情趣被引量:1
2011年
中华龙历经人世沧桑业已演进为一种永不衰竭的内涵醇厚、思想深邃、意蕴久长且外形充满动感、力感、美感的"龙文化"精神图腾。可以说,中华龙纹雕饰崇尚和谐天地、多元汲取、共容拓新,威震邪魔、普度众生、愉悦性灵的生命蕴涵而成为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的图徽、象征和标志,并体认着博大精深、亘古悠远、韵味隽永的文化情趣。
张鹏飞
中华儒道佛文化对国民人格涵养的审美观照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迥异诠释,盖乎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为此,现代国人理应弘扬爱国敬业的责任、忧患、使命意识且自觉抵制享乐、拜金、利己主义等生命戕害而在日趋机变的演绎趋势中奉献自己的心力才智,从而建构出契合贯通着华夏传统文化精髓旨归的人格情韵。中国古代社会贤哲对"理想人格"建构体例皆有颇为系统规范的诠释,儒家文化推崇"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模式;道家文化崇尚以游入"逍遥无待"境界的"真人"为其理想人格形象;佛家文化信奉"众生度尽方成正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萨慈悲般的理想人格典范。为此,中华儒道释文化在国人的人格涵养苑囿的意蕴营造概不雷同,即儒家推崇入世有为、道家崇奉无为而治、佛家尊崇遁世圆融而各自富含着韵味隽永的生命情韵。
张鹏飞
关键词:审美观照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理构建的文化印证
2010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它孕育着悠远醇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底蕴,且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生命产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批判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悟化认知的划时代的历史飞跃,并丰富、充实和演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硕果,从而建构着中华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理体系的韵味隽永的审美印证。
张鹏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灵聚大化 悠然心会:陶渊明田园诗抒写范式的生命心语
2010年
陶渊明诗歌描摹的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山水园林、南亩躬耕、书琴吟咏、饮酒闲居等诸多田园意象似乎皆饱含着诗人的生命心语的真情表白。观乎陶诗,虽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儒、道、释三教哲思的文化观照且蕴藉着孔、老、佛的学说兼修的思想特质,然则实质上却以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达求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生命超越、辩证扬弃、性灵升华,并建构了匠心独运的人生化、艺术化、审美化、愉悦化的"南山人格"模式的审美妙境。
张鹏飞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
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
2009年
朱光潜将布洛的"距离的矛盾"系统化为一个普遍适用的文艺批评的标准,但从文学史和文论史来看,这一标准并不完善;而钱锺书立足于王国维的"不隔"说,借助美学上的传达理论,推绎出的文学价值判断的标准可以补朱光潜的不足。
刘欣
逍遥游世 自在无为:庄子人生哲学思辨范式的生命旨趣被引量:1
2010年
庄周生活在战国中期社会大变革的特定时期,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事项,皆令他失望、迷茫、愤懑,他希冀在自己创造的自由理想天国里能让精神性灵获得暂时的陶醉、安适和恬静。庄子凭借先知睿智的目光审视社会、看穿世态、洞察万象、感悟痛楚,并从主观精神上追求着自由逍遥、超越世俗、解脱苦难、游世无为的生命佳境。
张鹏飞
关键词:庄子生命旨趣
论世情小说名著《金瓶梅》对《水浒传》叙事体例的生命承传
2010年
《金瓶梅》彻底消解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水浒传》等文学佳作由市井弹词到文人写定的近乎道德评判的文化心态模式,而是以冷静、客观、宽容的叙事特质对诸多人物形象的行为举止加以生动、真实、淋漓的表白刻画并最终张扬着意趣悠远的生命韵味。
张鹏飞
关键词:市井小说《金瓶梅》《水浒传》
论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模式的实施境况及演绎佳境被引量:1
2010年
语言是人际之间有效的交流工具,故而语言离不开文化渲染,文化也必然依凭语言加以体悟。为此,高校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文化内容的情趣化导入,继而要求学生洞察目标语的文化以及相关的人文观念、交际期待和审美情趣,力求规避不同的文化在词汇、句法、篇章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涤除语言迁移中的交际障碍或语义误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张鹏飞
关键词:文化导入人文素养高校英语教学模式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被引量:3
2010年
曹丕《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张鹏飞
关键词:《典论·论文》文气说
论华夏传统“龙习俗”文化信奉的人文情趣
2010年
华夏龙作为民间最为神圣的动物神以及炎黄子民的性灵偶像,始终深刻地蕴藉着强大的象征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意蕴悠长、延续亘古、温雅恬适的文化现象。可以说,华夏文化演绎中所生成的龙的人文印迹无处不在,并使得民间承继的龙习俗信奉最终建构了文化苑囿的精神底蕴、生命主质和审美情趣。
张鹏飞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审美情趣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