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08-003)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宋永会邱光磊彭剑峰曾萍高红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污泥
  • 2篇颗粒污泥
  • 2篇灌渠
  • 2篇好氧
  • 2篇好氧颗粒
  • 2篇好氧颗粒污泥
  • 1篇底泥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有机磷
  • 1篇生态修复技术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湿式
  • 1篇湿式氧化
  • 1篇水处理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状况
  • 1篇人工湿地

机构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沈阳环境科学...
  • 1篇抚顺市环境保...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宋永会
  • 3篇彭剑峰
  • 3篇邱光磊
  • 3篇曾萍
  • 2篇刘风华
  • 2篇段亮
  • 2篇叶捷
  • 2篇高红杰
  • 2篇肖书虎
  • 1篇张盼月
  • 1篇袁鹏
  • 1篇宋存义
  • 1篇都基峻
  • 1篇曾光明
  • 1篇刘静
  • 1篇田智勇
  • 1篇荆治严
  • 1篇赵立国
  • 1篇王建军
  • 1篇卢天承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表观气速对好氧颗粒污泥净化苯酚废气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实验设置了0.7、1.2、2.0、2.5和3.0cm·s-15个不同表观气速,考察其对好氧颗粒污泥净化苯酚废气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表观气速在0.7~3.0cm·s-1之间时,好氧颗粒污泥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苯酚去除率达到95%以上.随着表观气速的提高好氧颗粒污泥各项理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产量显著提高,同时PS/PN值不断增大,颗粒污泥的疏水性和稳定性能逐渐增强.好氧颗粒污泥对苯酚废气的降解过程的拟合结果显示当表观气速为2.5cm·s-1时,比苯酚降解速率达到最大值19.46mg·g-·1min-1.
曾萍宋永会刘风华都基峻赵立国宋存义
关键词:表观气速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
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8
2011年
为了探讨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形成过程和机制,采用连续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膜反应器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并对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增强了MBR的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废水中微生物抑制物——黄连素的存在刺激了微生物胞外多聚物(EPS)的分泌,同时造成了稳定的环境选择压,促成了污泥的颗粒化并保证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运行.微生物抑制物造成的环境选择压是MBR中污泥颗粒化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对MBR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的探讨为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邱光磊宋永会曾萍段亮刘风华肖书虎田智勇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化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黄连素
沈抚灌渠(抚顺段)水环境状况及污染减排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沈抚灌渠(抚顺段)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生态环保型污染减排对策,在沈抚灌渠东部起点处建设东洲再生水厂及传输污水管线工程;在中西部建海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流工程;在西部的抚顺开发区段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出市前的污水进行综合整治和处理,采取治污、清淤、引水和两岸景观建设四项措施,使沈抚灌渠水质达到地表水IV标准。
卢天翔巩宗强卢天承贾轶然郎兴华来永斌
关键词:污染减排污水处理生态修复
潮汐流人工湿地低温下NH4+-N去除模型的比较和优化被引量:11
2011年
针对目前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脱氮效能降低的问题,本研究对每天3个运行周期的潮汐流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对NH4+-N的处理效能进行研究,同时利用表观动力学模型、多元参数回归模型及Monod机制模型对NH4+-N的去除过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在平均水温为9~13℃条件下,每天3个运行周期的潮汐流人工湿地对NH4+-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时Monod机制模型对NH4+-N的去除过程具有最优的拟合结果,可决系数R2=0.9035.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摩尔斯分类筛选法对Monod机制模型参数进行局部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在Monod机制模型中,进水NH4+-N浓度为高灵敏参数,其对反应器内NH4+-N的去除影响最大,平均水温(T)为灵敏参数,DO为中等灵敏参数.
叶捷彭剑峰高红杰宋永会邱光磊张盼月曾光明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
沈抚灌渠(抚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
2015年
以沈阳市东陵区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作为参比值,调查沈抚灌渠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富集情况,并采用Mull地累积指数(I geo)定量评价沈抚灌渠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沈抚灌渠底泥中Hg,As,Cu,Zn,Pb,Cd等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高于背景值,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Hg>Cu>Zn>Cd>Pb>As,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Cd,Hg,Zn,Cu 4种金属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超标率为100%,93.75%,93.75%,31.25%;地积累指数(I geo)Hg,Cu的污染频率较大,Cd,Zn次之,主要表现为3级中度污染—重度污染,As元素污染最轻,主要表现为0级无污染。
王建军贾轶然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湿式氧化-磷酸盐固定化组合工艺处理磷霉素制药废水及其资源化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湿式氧化-磷酸盐固定化组合工艺处理COD为72750mg·L-1、总有机磷(TOP)为8225mg·L-1的磷霉素制药废水并对废水中磷进行资源化回收.首先,采用湿式氧化工艺,利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将废水中有机磷转化成无机磷酸盐,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氧分压和废水初始pH值对湿式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200℃、氧分压为1.0MPa、废水初始pH值为11.2的条件下,湿式氧化工艺可实现废水中COD去除率57%、TOP去除率99%以上,高反应温度、高氧分压以及高废水初始pH值对COD和TOP的去除有利.采用磷酸钙(CP)沉淀和磷酸铵镁(MgNH4PO4#6H2O,MAP)结晶方法,对湿式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磷酸盐进行固定化回收,考察了不同Ca2+/PO34-摩尔比以及Mg2+/NH4+/PO43-摩尔比条件下,磷酸盐固定化工艺对湿式氧化处理后磷霉素废水中磷的回收效果,结果显示:在Ca2+/PO34-摩尔比2:1以及Mg2+/NH4+/PO34-摩尔比1.1:1:1,废水PO43-P浓度9500mg·L-1条件下,CP沉淀和MAP结晶工艺均可以实现磷酸盐固定化回收率99.9%以上,出水PO34-P浓度低于5.0mg·L-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固定化磷回收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回收产物分别为具有较高纯净度的MAP和掺杂有一定量无定形磷酸钙的羟基磷灰石(Ca5(PO4)3OH,HAP).
邱光磊宋永会曾萍肖书虎段亮彭剑峰袁鹏
关键词:湿式氧化有机磷磷酸铵镁磷酸钙磷回收
铵饱和天然钙型沸石基质人工湿地对模拟养猪废水的处理效能被引量:13
2010年
针对养猪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NH4+-N)浓度高、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采用循环流人工湿地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以天然钙型沸石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对模拟养猪废水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历时22个月的高NH4+-N负荷运行,已使人工湿地中的钙型沸石对NH4+-N的吸附达到饱和。在天然钙型沸石填料铵饱和条件下,湿地系统对模拟养猪废水中NH4+-N的处理效果仍可达61%~76%,对TN的去除率可达66%~80%,对CODCr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78%~92%之间。
高红杰彭剑峰宋永会刘静叶捷
关键词:基质
城市重污染河流污染特征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我国城市和乡镇的快速发展以及污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往往导致相关水系的严重污染和水生态修复所面临巨大的压力。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重污染河流,对其污染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河流自净功能改善与受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十一五"相关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成果,总结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荆治严
关键词:重污染河道生态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