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104801)

作品数:12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方秀才朱丽明辛海威柯美云黄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易激综合征
  • 5篇综合征
  • 5篇肠易激
  • 5篇肠易激综合征
  • 4篇精神心理
  • 3篇腹泻型
  • 3篇腹泻型肠易激...
  • 3篇肠病
  • 3篇肠道
  • 3篇肠道症状
  • 2篇心理
  • 2篇抑郁
  • 2篇精神心理障碍
  • 2篇焦虑
  • 2篇功能性肠病
  • 2篇功能性消化不...
  • 2篇发病
  • 2篇便秘
  • 1篇大细胞
  • 1篇电阻抗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方秀才
  • 3篇辛海威
  • 3篇柯美云
  • 3篇朱丽明
  • 2篇许东
  • 2篇王承党
  • 2篇黄丹
  • 1篇巴莹
  • 1篇姚方
  • 1篇潘自来
  • 1篇粱列新
  • 1篇吴珺玮
  • 1篇朱振华
  • 1篇孙晓敏
  • 1篇王瑾
  • 1篇陈卫
  • 1篇孙钢
  • 1篇张欢
  • 1篇史丽丽
  • 1篇周炜洵

传媒

  • 6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与肠道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的关联性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调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肠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探讨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及其活化与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和分型标准的IBS-D患者,面对面问卷调查IBS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心理状态;用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盲法计数肥大细胞和活化肥大细胞,以每高倍视野(HPF)细胞数表示,计算肥大细胞活化百分比。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97例IBS-D患者,平均年龄(44±11)岁。其中70.10%(68例)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所有患者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总数的中位数为11.60(7.09)个/HPF,活化的肥大细胞数中位数为2.00(1.40)个/HPF,肥大细胞活化百分比中位数为17.50%(10.90%)。排便前腹痛/腹部不适的"频度为每日都有、程度为中~重度"的患者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的总数明显高于"〈每日都有、轻度"患者[13.80(4.85)比7.60(5.90)个/HPF,P=0.019];"经常"出现排便急迫感和排黏液便的患者结肠黏膜活化肥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偶尔-有时"患者[18.75%(9.12%)比14.50%(13.14%),P=0.031;21.33%(7.43%)比11.51%(10.65%)比18.42%(8.61%),P=0.030];IBS-D症状发作时患者排便次数和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百分比呈正相关(r=0.221,P=0.030)。合并与不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比较,二者肥大细胞总数、活化肥大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5、0.315)。HAMA、HAMD评分与乙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总数、活化肥大细胞百分比间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多数IBS-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乙状结肠黏膜肥�
许东陈卫周炜洵王承党费贵军朱丽明辛海威钟定荣孙钢方秀才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肥大细胞肠道症状
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联用高分辨率测压(HRM)和阻抗检测研究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10例嗳气症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8~50岁,均接受HRM联合阻抗检测,分析静息、吞咽及嗳气时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可能的嗳气发生机制。结果10例患者中9例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非传导收缩、中断收缩、脱落收缩等非蠕动性收缩。3例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降低。1例患者LES松弛不全。10例患者中9例为胃上嗳气,表现为气体快速进入食管并在1s内快速反向从口排出。9例胃上嗳气患者中7例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气体被吸入食管;2例咽部肌肉收缩,气体被逼人食管。所有的患者均通过腹肌和膈肌收缩,胃内压和食管压增高,将气体从口排出。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嗳气症患者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非特异性过度嗳气患者不存在频繁吞咽空气的情况,其典型暖气模式为胃上嗳气。
孙晓敏柯美云王智凤
关键词:嗳气测压法电阻抗动力学食管
难治性便秘的处理被引量:15
2016年
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6%~12.9%,在老年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1.5%。其病因复杂,成人患者多数为功能性疾病所致。通过饮食调整、补充膳食纤维、口服缓泻剂,多数患者症状能得到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便秘症状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属于难治性便秘(refractoryconstipation)[1]。目前对难治性便秘尚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Bassotti和Blandizzi提出,难治性便秘患者应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缺乏提示器质性疾病的警报征象(即能排除器质性疾病),采用高纤维素膳食和缓泻剂(如聚乙二醇或其他渗透性泻剂)治疗无效。目前对判断缓泻剂治疗无效的疗程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
方秀才
关键词:难治性便秘常规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器质性疾病成人患者症状持续
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脑部痛觉功能区域的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直肠气囊容积刺激和MRI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脑部痛觉功能区域的变化,并比较其与单纯IBS患者和健康者的差异。方法纳入单纯IBS患者11例、IBS重叠FD患者16例和健康对照者10名。在直肠注气过程中记录感觉阈值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直肠在50、100、150ml容积刺激下脑部激活功能区域的变化。数据处理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检验。结果在直肠容积性刺激下,IBS重叠FD组和单纯IBS组感觉阈值分别为(53.14±16.05)ml和(59.20±20.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0.05);IBS重叠FD组和单纯IBS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0.05)。在直肠不同容积性刺激下,fMRI示IBS重叠FD组和单纯IBS组患者脑部的前扣带皮质、前额叶皮质、顶叶下皮质、丘脑、岛叶皮质均出现了活化,两者在活化部位及强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检验,P〉0.05)。结论IBS重叠FD患者与单纯IBS患者在直肠容积性刺激下,其激活态脑部区域变化上并无显著差异,两者虽有症状的重叠,但在内脏高敏感和脑肠轴水平上并无叠加的证据。
吴珺玮诸琦贾海鹏庞丽芳张欢潘自来马立飞袁耀宗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内脏
肠神经调控的分泌功能及其在功能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一、肠神经系统-胃肠道的“大脑” 肠神经系统(ENS)分布于自食管至肛门的消化道管壁内,由神经节和节间神经纤维形成的肌间神经丛(MP)和黏膜下神经丛(SMP)组成,前者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间,后者位于黏膜下层。包括三类神经元,内在初级传入神经元(IPAN)感受各种刺激;中间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整合各种信息;分泌/运动神经元为兴奋性运动神经元,调控消化道肌肉收缩、上皮分泌及血流供应。ENS神经元总数几乎和脊髓神经的神经元数目相同。和体内其他自主神经系统不同,ENS是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神经网络系统,
李珊方秀才
关键词:分泌功能功能性肠病肠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发病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心理异常对肠道症状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 调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分析腹泻型IBS合并心理异常的特点及其对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采用IBS症状发作规律调查表调查IBS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精神心理状态.比较合并心理异常与无心理异常患者肠道症状的差异,以及HAMA和HAMD评分与肠道症状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共纳入231例腹泻型IBS患者,其中男133例,女98例,年龄为(42.8±11.1)岁,病程为4.5年(8.0年).H A M A评分为(17.00±7.12)分,H A M D评分为(14.05±6.00)分,72.29%(167/231)的患者合并心理异常,32.90%(76/231)为中重度焦虑和(或)抑郁,以焦虑为主.合并心理异常的患者中,平时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比例及中重度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比例均高于无心理异常的患者[53.29%(89/167)比34.37%(22/64),49.44%(44/89)比18.18%(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7.002,P=0.010、0.009);且排便前腹痛或腹部不适每日发作比例高,在排便后难以完全缓解,更常伴发排便相关症状.HAMD评分与IBS发作的频度呈正相关(r=0.172,P=0.009),HAMA评分与排便前腹痛或腹部不适的程度呈正相关(r=0.134,P=0.042).HAMA评分、HAMD评分与患者排便后腹痛或腹部不适改善程度均呈负相关(r=-0.215,P=0.001;r=-0.251,P〈0.01),与改善等待时间均呈正相关(r=0.175,P=0.008;r=0.219,P=0.001).结论 大多数腹泻型IBS患者合并心理异常,焦虑抑郁广泛影响IBS患者肠道症状.
许东王承党李晓青朱丽明史丽丽黄丹柯美云方秀才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焦虑心理异常肠道症状
胃肠道动力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肠易激综合征(im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腹痛、腹部不适与排便相关,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缺乏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IBS症状呈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罗马Ⅲ标准将IBS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和不定型4种亚型,临床上以IBS—D、IBS—C常见。IBS的发病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感染后炎症、脑-肠轴功能异常、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动力异常一直被认为是IBS病理生理机制的主要环节之一。
常敏方秀才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精神心理障碍排便习惯IBS功能性肠病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曾经被命名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指具有由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虽然研究认为FD的发生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精神心理因素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但目前一系列针对FD的对症治疗手段反映了FD发病机制尚不确定,
朱振华肖英莲胡品津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
精神心理因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调查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和分型标准的IBS-D患者,以面对面方式问卷调查患者胃肠道症状,完成IBS生命质量量表(IBS-Q()L),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或Spea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155例IBS-D患者,其中115例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男性和女性合并心理异常分别占71.13%(69/97)和79.31%(4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7,P=0.260)。相比40例无焦虑抑郁患者,59例单纯合并焦虑、56例合并焦虑和抑郁或抑郁患者,其肠道症状计分分别为20.85±5.84、21.71±7.47、22.87±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3,P〉0.05)。155例患者IBS-QOL总分为71.61±19.22,IBS-QOL总分与HAMA、HAMD评分呈负相关(r=-0.262、-0.268,P均=0.001)。合并焦虑和抑郁或抑郁的患者IBS-QOL总分明显低于无合并焦虑抑郁者(66.05±22.88比77.22±15.35,F=4.412,P=0.005);除健康担忧和性行为外,6个维度(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食物回避、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得分均明显降低(F=3.309、3.279、4.177、3.765、6.041、3.830,P=0.013、0.012、0.013、0.007、0.001、0.010)。在男性,合并焦虑和抑郁或抑郁患者IBS-QOL总分以及焦虑不安、躯体意识、社会功能3个维度得分低于无焦虑抑郁者(t=2.143、2.110、2.279、3.061,p=0.036、0.039、0.027、0.003),而女性患者则表现在食物回避维度得分明显减低(t=2.812,P=0.008)。既往有重大精神刺激史、受虐待史患者IBS-QOL总分及6个维度(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健康担忧、食物回避和人际关系)得分较无同
黄丹粱列新方秀才辛海威朱丽明史丽丽姚方孙晓红张法灿柯美云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焦虑抑郁生命质量性别
老年患者对功能性便秘症状回忆的准确性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对功能性便秘症状回忆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人年龄≥60岁、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15例。本研究中,患者回忆报告便秘病程和最近3个月6个便秘症状的频度和程度,称为回忆症状;在随后2周内记录症状日记,称为日记症状;由独立评判员对2项症状按统一表格和标准进行症状评分,以日记症状为标准,分析回忆症状的一致性及影响回忆准确性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15例,年龄(70.1±6.5)岁。回忆症状和日记症状总分分别为(27.6±7.4)分和(26.1±7.6)分。回忆症状总计分和日记症状总计分一致性较好[线性回归方程截距0.437(95%CI:-1.917~2.790),回归系数0.930(95%CI:0.848~1.013)],各个便秘症状计分一致性良好(均为k〉0.75)。便秘症状回忆的准确性受性别、年龄、体力劳动强度和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P〈0.05),与受教育程度和便秘病程、严重程度、分型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对功能性便秘症状的回忆准确性较高,性别、年龄、体力劳动强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可影响患者对个别便秘症状回忆的准确性。
樊文娟辛海威韩少梅王瑾巴莹张军刘诗方秀才
关键词:便秘年龄因素回忆偏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