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419)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铁英马玉祥杨铭胡金秋李幼琼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营养血管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血管
  • 2篇皮瓣
  • 2篇腓肠
  • 2篇腓肠神经
  • 2篇腓肠神经营养
  • 2篇腓肠神经营养...
  • 2篇肠神经
  • 1篇血管皮瓣
  • 1篇营养血管皮瓣
  • 1篇神经营养血管...
  • 1篇逆行
  • 1篇皮瓣设计
  • 1篇腓肠神经营养...
  • 1篇脑室
  • 1篇海马
  • 1篇侧脑室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长春医学高等...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胡金秋
  • 2篇李幼琼
  • 2篇杨铭
  • 2篇马玉祥
  • 2篇刘铁英
  • 1篇宋军学
  • 1篇王祥
  • 1篇郑杨
  • 1篇宋佰慧
  • 1篇王玉发
  • 1篇张立忠
  • 1篇赵航
  • 1篇张文嘉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外踝后穿支的解剖研究与皮瓣设计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腓动脉终末支在外踝后间隙内发出的皮肤穿支及其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供血作用。方法:通过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标本的制作,观察测量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皮肤穿支的分支、分布及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的吻合情况。结果:腓动脉终末支为外踝后动脉和跟外侧动脉,其中外踝后动脉外径为(0.7±0.2)mm,参与外踝血管网的组成;跟外侧动脉外径为(1.1±0.2)mm,参与跟网的组成。两者在外踝后间隙内共发出2~5条皮肤穿支(直径0.1~0.8mm),它们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其中总可寻找到1~2条大于0.5mm的皮肤穿支,可作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血供来源,它是皮瓣选取和设计的解剖基础。结论:外踝后穿支位于外踝后间隙内,位置相对恒定,由于吻合丰富,供血区域较大,可设计以外踝后穿支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将旋转轴点下移至外踝尖上方1~2cm,降低了"无效"折叠的距离,适用于治疗足踝远侧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刘铁英杨铭胡金秋张立忠马玉祥王玉发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与逆行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小腿进行血管铸型后解剖,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及与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腓肠神经位置恒定,为多源性血供,且呈节段性分布。腓肠神经在行走全程中,上段有腘窝中间动脉伴行,其直径为(0.06±0.01)cm,并有腓肠肌的肌皮穿支与之吻合;下段有腓肠中间浅动脉伴行供血,其直径为(0.04±0.01)cm,并有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形成了纵行皮神经滋养血管网,在营养神经的同时,还发出小分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在外踝尖上方3-7cm范围内,腓动脉穿支数量为2-4支(平均为3支),直径为0.02-0.10cm,一般0.06cm以上的穿支总能找到1条,该穿支血管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血供较好的特点,可以设计腓动脉穿支为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在不牺牲下肢主干血管的情况下,主要应用于小腿中下1/3段、踝周及足部等处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与治疗。
刘铁英杨铭胡金秋马玉祥宋佰慧李幼琼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健康人群海马与侧脑室颞角的磁共振线性测量及其意义
2014年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海马及侧脑室颞角的线性指标,探讨海马形态相关线性指标的参考值。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105名健康个体在设定的3个标准测量平面上两侧海马及侧脑室颞叶角的面积、高度和宽度,并进行左右侧和不同性别分组间的比较。结果:人脑两侧海马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海马宽度(右侧>左侧)及高度(左侧>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侧脑室颞角的面积、高度及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人群间海马及侧脑室颞角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测量平面上两侧海马宽度及高度存在差异性,提示海马及侧脑室颞角的线性测量指标参考值可作为相关疾病临床诊断依据。
王祥宋军学张文嘉赵航郑杨李幼琼
关键词:海马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