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CKCZY2011-YB002)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杜怀明周刚余林春黄斌罗容珍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聚磷酸
  • 3篇聚磷酸铵
  • 2篇水溶
  • 2篇水溶性
  • 1篇性能表征
  • 1篇预聚
  • 1篇预聚合
  • 1篇湿法磷酸
  • 1篇水溶性聚磷酸...
  • 1篇脱氟
  • 1篇尿素
  • 1篇自然循环
  • 1篇脱色
  • 1篇硝酸钙
  • 1篇硝酸磷肥
  • 1篇磷肥
  • 1篇磷酸铵
  • 1篇化学沉淀
  • 1篇化学沉淀法
  • 1篇硅酸

机构

  • 6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6篇杜怀明
  • 5篇余林春
  • 5篇周刚
  • 3篇罗容珍
  • 3篇黄斌
  • 2篇叶宇玲
  • 2篇张峰榛
  • 1篇李春梅
  • 1篇刘兴勇
  • 1篇万霞
  • 1篇黄家骏
  • 1篇杨虎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塑料工业
  • 1篇数理统计与管...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聚磷酸制备低水溶性APP及产品性能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聚磷酸为初始反应原料,尿素为氨化缩合剂,经预聚合和高温熟化两个阶段反应制备聚磷酸铵。实验对制备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产品进行红外(FTIR)和XRD定性检测,研究了产品的微观形貌、水溶性、pH值等参数,确定反应所合成的聚磷酸铵水溶性在0.6 g/100mLH2O以下,氨氮含量和磷含量分别为14.10%和70.02%(均为质量分数)。
余林春黄斌杜怀明叶宇玲周刚
关键词:聚磷酸铵聚磷酸
氟硅酸化学沉淀法净化萃余酸中的镁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净化未经浓缩的革余酸中镁离子的工艺条件,对氟硅酸用量、苹余酸水去除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四个因子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氟硅酸用量为95.71g,除水量为80.41g,反应温度为36.02℃,反应时间为45.03min时,可使镁离子去除率达到最佳值,达到生产优等DAP的磷酸要求;实验得到的镁去除率(y)与氟硅酸用量(z1)、除水量(z2)、反应温度(z3)和反应时间(z4)的模型预测方程为:y=59.1785—0.541156z1+0.425071z2—0.660951z3-1.635317z^21+1.768750z1z2-6.392974z^22+1.011250z1z3—0.9787502223—0.611140z^23-1.106885z^24.
杜怀明罗容珍刘兴勇杨虎黄家骏李春梅万霞
关键词:化学沉淀
聚磷酸铵制备过程中的预聚合反应研究
2014年
以聚磷酸为初始反应原料,尿素为氨化缩合剂,经预聚合和高温固化2个阶段反应制得聚磷酸铵。针对预聚合反应过程中体系随温度变化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复杂过程,探讨了升温速率、温度和时间与表观粘度的关系以及反应压力对预聚合过程的影响。在最佳预聚合反应条件下合成的聚磷酸铵聚合度可以达到65.36,氨氮含量和磷含量分别为14.36%和69.84%(均为质量分数)。
余林春杜怀明张峰榛黄斌罗容珍周刚
关键词:聚磷酸铵聚磷酸预聚合
湿法磷酸脱色脱氟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碳酸钠为脱氟剂,对净化湿法磷酸工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湿法磷酸脱色脱氟同步进行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1.0%湿法磷酸用量的活性炭,并添加1.1倍理论脱氟用量的Na2CO3,在50℃下反应120 min,处理后的湿法磷酸透光率达到80%以上,脱氟率也高于70%。
周刚余林春杜怀明
关键词:湿法磷酸脱色脱氟
硝酸钙溶液自然循环低温预浓缩实验研究
2013年
针对我国磷矿品位下降给硝酸磷肥的生产带来的困难,磷矿酸解液的结晶除钙面临巨大的挑战,采用低温热源实现酸解液的预浓缩是冷冻法结晶除钙应对磷矿品位不断下降并实现低位热能利用的有效举措。将自然循环系统应用于硝酸钙溶液的预浓缩,采用低温余热作为热源,维持进料在20℃~25℃之间蒸发浓缩,浓度在45%~55%之间变化,蒸发管内传热Nusselt数仍然可以保持在28.4~36.7,易于实现低温浓缩操作的连续化,适用于低温热源的利用,具有较大的工业开发价值。
余林春杜怀明张峰榛罗容珍周刚
关键词:硝酸磷肥硝酸钙自然循环NUSSELT数
低水溶性聚磷酸铵的研制及晶体构型被引量:6
2014年
对以聚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制备聚磷酸铵(APP)的工艺参数进行讨论。实验过程分预聚合和高温熟化2个反应阶段,分别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气氛、预聚合温度、高温熟化温度、高温熟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制备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得到制备低水溶性APP的最优化工艺条件:尿素与聚磷酸的投料物质的量比为2.5∶1,在湿氨气氛下反应,预聚合温度为130℃,在220℃下高温聚合150 min,即得到100 mL水中水溶性仅为0.523 6 g的APP产品,其产品质量指标符合HG/T 2770—2008《工业聚磷酸铵》标准,并通过XRD检测,确定该产品为Ⅰ、Ⅱ型的混合晶型。
余林春杜怀明叶宇玲黄斌周刚
关键词:聚磷酸铵聚磷酸尿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