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30505)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谢飞陈志远叶勇强王卫谢飞更多>>
相关机构: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瘤
  • 6篇动脉
  • 4篇动脉瘤性
  • 4篇动脉瘤性蛛网...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蛛网膜
  • 4篇蛛网膜下
  • 4篇蛛网膜下腔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网膜
  • 4篇下腔出血
  • 4篇膜下
  • 4篇出血
  • 3篇早期手术
  • 3篇颅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痉挛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机构

  • 8篇资阳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7篇谢飞
  • 5篇陈志远
  • 3篇叶勇强
  • 1篇张长风
  • 1篇彭成君
  • 1篇马青松
  • 1篇谢飞
  • 1篇叶永强
  • 1篇王卫
  • 1篇郝建强
  • 1篇刘欢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循证护理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早期手术的预后及并发症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早期手术的预后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均在早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VAS评分、大脑中动脉流速(Vm)显著低于对照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unt-Hess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唐婷谢飞张碧先
关键词:循证护理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
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6例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胶体溶液静脉输注扩容治疗。对比2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GC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TC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Fish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和14d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灌注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容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供血,但会降低血压,临床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叶勇强陈志远谢飞曾家良张长风郝建强刘欢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扩容疗法
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均经3D-CTA检查确诊,其中早期手术(<72 h)39例,延期手术(3~10 d)21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手术组预后情况优于延期手术组(P<0.05),未发生术后再次出血,死亡5例。结论在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早期手术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延期手术。
谢飞陈志远曾家良叶勇强
关键词:HUNT-HESS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延期手术
DSA联合血清SICAM-1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DSA联合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DSA测定脑血管直径判断CVS程度,结合Hunt-Hess分级,分析CVS与SICAM-1浓度关系。结果 56例中,30例无CVS,9例轻度CVS,10例中度CVS,7例重度CVS。重度CVS血清SICAM-1最高浓度出现在术后4~5 d,其余3组均出现在术后1~3 d。无CVS、轻度CVS、中度CVS与重度CVS血清SICAM-1浓度分别为(273.47±86.54)、(393.47±79.85)、(532.79±69.7)、(664.64±98.71)ng/ml,随着CVS加重,血清SICAM-1浓度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行DSA检查联合血清SICAM-1浓度监测可有效预示疾病进展,实现CVS动态观察,可作为CVS发作、进展的危险性评估指标。
谢飞陈志远曾家良叶勇强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层医院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48例行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8例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其中2008年1月-2011年9月手术24例,2011年9月-2012年12月手术24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48例患者瘤颈均成功夹闭,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治疗结果好(GOS4~5分)38例(79.2%),差(GOS2~3分)7例(14.6%),死亡(GOS1分)3例(6.3%),开展此类手术后,手术时间缩短,动脉瘤术中破裂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前后2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理想方法,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谢飞陈志远曾家良叶永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在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将80例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彭成君曾素兰谢飞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后交通动脉瘤护理质量
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认的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女性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2组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20例PTB患者中,肿瘤为分叶状5例,椭圆形14例,不规则形状1例;肿瘤边界清晰18例,不清晰2例;内部回声衰减0例,不便5例,增强15例;发生囊性变6例,没发生囊性变14例;出现钙化现象2例;CDFI显示所有患者均能探测到血流信号。20例小体积恶性PTB患者中,血流信号分级以Ⅰ级(45.0%)、Ⅱ级(35.0%)和Ⅲ级(20.0%)为主;20例小体积恶性PTB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的平均值为(19±6)cm/s,阻力指数为(0.72±0.04);20例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类型为:良性9例、交界性5例、恶性6例;血流信号等级与PTB病理分型并无明显对应关系。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能够显示清晰的具有特征性的彩超声像图,为临床鉴别诊断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较高的临床价值。
温乔谢飞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对比情况。方法:76例可疑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活检诊断,术后均外科病理检查,对比两者在诊断符合率上情况。结果:诊断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确诊胃癌84.21%,疑似胃癌11.84%,排除胃癌3.95%;术后病理诊断确诊胃癌94.74%,疑似胃癌0,排除胃癌5.26%。病理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管状腺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发生率分别为9.21%、38.16%、44.74%、7.89%;术后病理诊断管状腺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印戒细胞癌发生率分别为19.44%、29.17%、23.61%、27.78%。分化程度,术前胃镜活检分化型占59.21%,分化不良型占40.79%;术后病理诊断分化型占80.56%,分化不良型占19.44%。以上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胃镜活检和术后病理不完全一致,但作为术前一种诊断,胃镜活检准确度仍较高。
王卫郭珊岚
关键词:胃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
3D-CT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08-10—2012-10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均行3D-CTA和DSA检查获取CT三维图像,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动脉瘤检出个数及其动脉瘤颈与载瘤血管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D-CTA图像清晰可见颅内动脉主干及分支,与DSA图像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瘤最大病灶者直径16.5mm,最小病灶者直径1.1mm。40例患者中共检查出动脉瘤48个,其中33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3D-CTA方法检查出动脉瘤42个,DSA方法检查出动脉瘤45个,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更能清晰显示载瘤血管与动脉瘤颈形态的三维立体结构,同时,清晰显示周围颅底骨质与动脉瘤体的三维立体关系。结论 3D-TCA可有效应用于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有效地评价颅内动脉瘤形态,作为影像学检查的常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谢飞陈志远马青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3D-CTADS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