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WSTJJ20051025620102195102253910)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胡雪松徐亚伟张新霞邓卫萍于学靖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实验研究表明冷冻消融直接隔离肺静脉以及从左房组织隔离肺静脉,安全有效,不会出现肺静脉狭窄及血栓形成。临床研究亦表明,冷冻消融可减少潜在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隔离肺静脉对控制大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但该手术操作时间长,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冷冻球囊导管可能克服此缺点。
- 裴晓阳潘莹胡雪松徐亚伟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冷冻消融心房颤动
- 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进行冷冻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冷冻消融治疗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在Lasso标测电极指导下了,用Arctic Circler冷冻消融导管在肺静脉开口附近进行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直至肺静脉电位消失。1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10例术中维持窦性心律,3例术中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但均能自行终止。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例于冷冻消融进行中终止心房颤动,1例未能在消融治疗中终止,在消融完成后行体外直流电复律1次,成功转为窦性心律,消融成功率为93.3%(14/15)。共对15例心房颤动患者的54根肺静脉进行了电隔离,其中36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次~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8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术中、术后均无急性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0个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4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4例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导管冷冻消融隔离肺静脉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 裴晓阳胡雪松徐亚伟于学靖邓卫萍张新霞颜雯闵敏
- 关键词:冷冻消融心房颤动肺静脉
-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浓度的变化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 MP-2)的水平,探讨NVAf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NVAf患者(房颤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MMP-2、TI MP-2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清MMP-2水平(390.29±128.6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1.80±104.15ng/ml)水平(P<0.01)。房颤组血清TI MP-2水平(62.84±26.77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15.22±45.00ng/ml),P<0.01,血清MMP-2水平与左房直径呈正相关(r=0.396,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顾模型中左房直径、MMP-2是NVAf发生的危险因素,TI MP-2是保护免于发生房颤的因素。结论:MMP-2与TI MP-2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 裴晓阳潘莹胡雪松颜雯邓卫萍张新霞
- 关键词:心房颤动明胶酶A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
- 经皮导管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导管冷冻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冷冻消融治疗。评价导管冷冻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急性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长期有效性。结果: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对44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其中29根肺静脉单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4~6次即能达到肺静脉的完全电隔离,15根肺静脉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后,需用普通射频消融导管在环形冷冻线上补点消融后才成功隔离肺静脉。随访6~10个月,9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其中3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3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消融后即刻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和术后6个月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均未发现肺静脉狭窄。结论:经皮导管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 裴晓阳胡雪松徐亚伟于学靖张新霞颜雯闵敏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冷冻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