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LZUJBWYB025)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马梅萍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心理解析
  • 1篇学史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教
  • 1篇意蕴
  • 1篇指归
  • 1篇中国汉语
  • 1篇终极关怀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意蕴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意蕴
  • 1篇文类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史
  • 1篇文学史分期
  • 1篇民族
  • 1篇民族精神
  • 1篇精神指归
  • 1篇回族文化

机构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马梅萍

传媒

  • 2篇回族研究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动静之间——石舒清小说《果院》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
2013年
回族作家石舒清书写西海固回族社会生活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回族文化底蕴获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他的短篇小说《果院》于2005年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本文通过对《果院》的分析,认为该作品中蕴含着动与静之间的张力,在终极关怀层面上则表现了一种和谐、顺应的生命状态,暗合回族文化最本质的宗教意蕴。
马梅萍
关键词:回族文化终极关怀宗教意蕴
乡土传统与精神指归——石舒清创作心理解析被引量:2
2012年
石舒清的文学创作依托宁夏南部山区回族村落的社会生活背景,阐释了一种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其文本流露出底层立场、恋土情结、怀旧心理、神秘主义体验、尚洁意识等主体创作心理,并从中折射出作者的文化心理:作为农民之子认同乡土传统的农耕文化之根;作为回回后代承续宗教信仰的民族文化之根。
马梅萍
关键词:创作心理民族精神
中国汉语伊斯兰教文学史发凡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为作者承担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编纂子项目"中国汉语伊斯兰教文学史"(暂名)的总体设计思路与框架。汉语伊斯兰教文学指的是中国内地使用汉语的穆斯林所创作的以汉语文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及在其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化互融性、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及综合使用多种语文等特点。几乎与中国内地伊斯兰教的发展同步,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经历了唐至明中前期的移植萌芽期、明中晚期至清末的繁荣鼎盛期、清末至民国的现代转型期、从建国至今的当代发展期。在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碑铭文学、汉文译著、《古兰经》汉译、苏非文学、诵念文学、劝教歌谣、楹联匾额文学、史传与游记文学、报刊文学、当代作家文学等重要类别。
马梅萍
关键词:文学史分期文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