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70034)

作品数:9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卢勇王思明洪成沈志忠曹颖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哲学
  • 2篇治水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2篇传承
  • 2篇传统哲学
  • 1篇大运河
  • 1篇渊源
  • 1篇哲学视野
  • 1篇治河
  • 1篇治河思想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文化
  • 1篇农业文化遗产
  • 1篇全球重要农业...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内涵
  • 1篇文化挖掘
  • 1篇历史渊源
  • 1篇流域城市

机构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卢勇
  • 2篇王思明
  • 1篇洪成
  • 1篇沈志忠
  • 1篇李娜
  • 1篇曹颖

传媒

  • 2篇安徽史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古今农业
  • 1篇绿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兴化垛田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传承被引量:24
2013年
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化与城市化等的影响,垛田在地形地貌、传统技术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威胁,甚至有濒临消亡的危险。要保护和传承好垛田必须深刻认识其价值,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开发生态旅游,并且做到合理规划,密切监测,才能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和谐发展之路,并传诸后世。
卢勇王思明
关键词:历史渊源传承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中国古代治水的历史悠久,成就斐然。其原因在于古代治水中常常以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不仅重视水利工程位置的选择,而且在统筹规划中突出重点,辩证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善加转化,同时又能根据当地环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辩证统一、因地制宜等核心理念。这些治水活动的成功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并实证地验证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科学性,对我们今天的治水活动依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卢勇洪成
关键词:治水传统哲学
明初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水工技术考被引量:9
2015年
明朝初年,国脉皆仰东南,为解决南方粮财物的北运问题,宋礼和白英受命组织修建了大运河山东段南旺分水枢纽。该枢纽主要包括引汶济运、导泉补源、设立水柜和置闸节流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引汶济运是工程之重点,包括戴村坝、小汶河、南旺分水以及配套工程等四个子系统。这些水利设施组成一个和谐的系统工程,保证了该段运河的水量稳定充足,从而实现了大运河500余年的正常通行。南旺分水枢纽代表了我国古代运河水工的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经典范例。
卢勇刘启振
关键词:明初大运河
挖掘与传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文化内涵探析被引量:5
2015年
文化是农业遗产之根,挖掘和整理这些文化内涵,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味,从而契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的宗旨。垛田是江苏省中部地区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2013、2014年先后被遴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地貌特殊,景色秀丽,不仅出产丰饶,而且孕育了鲜明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主要包括永不屈服的治水精神、天人合一的农耕体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清淡自然的垛田美食等多个方面。兴化垛田的保护和传承一定要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调研挖掘的基础上作战略谋划,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卢勇高亮月
关键词:文化挖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文化内涵
黄河河道变迁对黄淮流域城市的影响——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迁"称著于世,北宋之前,以北流为主,南宋时起,改道南泛,清咸丰五年之后,复北流。南泛期间,在黄淮大平原上来回滚动,对砀山河段变迁的考证,印证了河道多次变迁。黄河河道在黄淮地区的变迁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灾频繁、摧屋毁稼,沙灾伴之、破坏环境,淹没城市、城址变迁,治理黄河、建设河防。
李娜卢勇
关键词:黄河河道变迁城市
明清时期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成就被引量:7
2011年
高家堰大堤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东岸堤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安时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大堤主体部分由千斤条石砌就,用石达60万立方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石质人工堤坝,有“水上长城”之誉①。今天所见的高家堰大堤主要建自明代中后期,历经400多年的增修、扩建,千百万河工的不停修筑,高家堰大堤的总土方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本文拟对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技术成就试作考察。
卢勇沈志忠
关键词:建筑成就洪泽湖明清时期明代中后期建安时期
以国治水,以水知国——评戴维·艾伦·佩兹《工程国家》
2011年
淮河流域居我国之腹心地位,扼南北往来之要冲,从古至今,她都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淮河治理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事关国家稳定大计,受到上自庙堂、下自草莽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
卢勇王思明
关键词:治水淮河流域军事地位国计民生
传统哲学视野下的明清时期治河思想与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明清时期,黄淮运水患治理交错复杂,治河思想与实践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合流与分流的论争显示了在实践基础上遵道而用权的儒家思想,将黄淮运作为整体治理,以及治河筑堤中对天地人水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古代系统思想的明证,治河工程中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彰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朴素辩证的思考则在化水害为水利的多种思路中处处显现。本时期,传统哲学思想与明清治河思想和实践互为表里,相互验证,至今仍充满很多合理化因素,对当代治水思想与实践意义重大。
曹颖高亮月
关键词:明清时期传统哲学治河思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