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3C09)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朱宗友杨军徐涛王继云苏丽亚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主义
  • 3篇中国梦
  • 3篇认识客体
  • 3篇列宁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三中全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道路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建设
  • 2篇马克思主义基...
  • 2篇客体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本原
  • 1篇当代中国发展

机构

  • 13篇阜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共中央编译...
  • 1篇中央司法警官...

作者

  • 7篇朱宗友
  • 5篇杨军
  • 3篇徐涛
  • 2篇季正聚
  • 2篇苏丽亚
  • 2篇王继云
  • 1篇徐涛
  • 1篇陈勇
  • 1篇许丽
  • 1篇王伶俐

传媒

  • 2篇喀什师范学院...
  • 2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中共乐山市委...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3篇2015
  • 10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继承性的思想及其当代中国发展探析
2015年
文化建设要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这是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吸收和借鉴的思想,始终强调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开放的文化心态。
朱宗友王继云苏丽亚
关键词:列宁文化建设继承性中国共产党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论析被引量:3
2015年
列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问题,认为文化建设关涉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能否建成,有助于保障苏俄政权建设,为苏俄经济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列宁提出,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继承性和人民性。列宁还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式,即文化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同发展,在文化队伍建设上坚持运用和培养相结合。
朱宗友王继云苏丽亚
关键词:列宁文化建设思想
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论纲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这条道路是为3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是指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和力量源泉。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外部条件。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社会主义方向。这是3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回望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朱宗友杨军
关键词: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认识客体”范畴质疑
2014年
人的活动包括客观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统一于人的客观实践活动之中;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统一于人的主观认识活动之中。实践客体是自然存在,认识客体是实践活动。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认识客体观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
杨军徐涛
关键词:认识客体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即在道路和方向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制定的路线方针正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
朱宗友季正聚
文献传递
认识的客体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的“认识客体”范畴质疑
2014年
人的活动包括客观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统一于人的客观实践活动之中;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统一于人的主观认识活动之中。实践客体是自然存在,认识客体是实践活动。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认识客体观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理论问题。
杨军徐涛
关键词:认识客体
中国梦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梦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从多维度进行研究和审视,鉴于此,它的实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正能量汇聚并充分发挥。本文在已有的关于中国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归纳,立足于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试图全面、准确和具体地对中国梦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以加深人们对中国梦的理解,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王伶俐
关键词:中国梦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美丽蜕变
2014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发生的美丽的蜕变。辩证分析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增强"三个自信",更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开阔。
许丽
关键词: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4年
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这个重大战略思想,之后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对这一战略思想又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梦提出后,逐渐为社会普遍关注,并成为学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当前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关于中国梦的研究文章呈"井喷式"涌现;关于中国梦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版;学术研讨交流十分活跃;主流学术期刊、国家社科规划办助推中国梦研究。就研究内容而言,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梦的提出及演变过程;中国梦的内涵与特征;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策。未来深入研究应关注对中国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研究,应加强中国梦的域外研究,深化中国梦的理论体系研究。
朱宗友季正矩
关键词:中国梦
认识的客体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原理概论》教材中的“认识客体”范畴质疑
人的活动包括客观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统一于人的客观实践活动之中;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统一于人的主观认识活动之中。实践客体是自然存在,认识客体是实践活动。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认识客体观有助于解决一系列理论问...
杨军徐涛
关键词:认识客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