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11002)

作品数:24 被引量:285H指数:13
相关作者:金菊良周玉良蒋尚明郦建强费振宇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9篇水利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旱灾
  • 7篇抗旱
  • 5篇农业
  • 5篇风险评估
  • 4篇农业旱灾
  • 4篇抗旱能力
  • 4篇集对分析
  • 3篇信息扩散
  • 3篇水资源
  • 3篇丘陵
  • 3篇丘陵区
  • 3篇扩散
  • 3篇加速遗传算法
  • 3篇江淮丘陵
  • 3篇江淮丘陵区
  • 3篇干旱
  • 3篇层次分析
  • 3篇层次分析法
  • 2篇遗传算法
  • 2篇投影寻踪

机构

  • 24篇合肥工业大学
  • 12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衡阳师范学院
  • 4篇安徽工程大学
  • 4篇安徽省水利厅
  • 4篇水利部淮河水...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水利水电...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安徽省水利部...
  • 1篇安徽省(水利...

作者

  • 23篇金菊良
  • 13篇周玉良
  • 11篇郦建强
  • 11篇蒋尚明
  • 7篇费振宇
  • 5篇欧阳蔚
  • 4篇刘兰芳
  • 4篇张明
  • 3篇张宇亮
  • 3篇袁潇晨
  • 3篇于艳青
  • 2篇何君
  • 2篇许浒
  • 2篇徐勇俊
  • 2篇江龙
  • 2篇刘丽
  • 2篇杜云
  • 2篇刘航
  • 1篇张礼兵
  • 1篇吴开亚

传媒

  • 5篇水电能源科学
  • 4篇灾害学
  • 3篇水利学报
  • 2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淮丘陵区农业旱灾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1949年以来62年的江淮丘陵区农业干旱灾害数据,从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受旱率和成灾率、灾害异常指数等方面分析江淮丘陵区旱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江淮丘陵区农业旱灾灾情轻重交替出现,呈现较为明显的类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大致为5~10a。该研究结果可为江淮丘陵区抗旱减灾提供决策参考。
石城蒋尚明金菊良刘兰芳郦建强
关键词:江淮丘陵区
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区域干旱与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提出了由区域背景特征、水利工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生产水平、抗旱组织管理水平5个子系统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由上述子系统及其二级评价指标构成区域抗旱能力评价系统的初步指标体系,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最终构建了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信息熵原理的投影寻踪与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集对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联系数的区域抗旱能力评价模型(CW-SPI)。CW-SPI在安徽省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整体抗旱能力水平较弱,抗旱组织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费振宇周玉良金菊良蒋尚明
关键词:投影寻踪模糊层次分析法集对分析
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南方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曲线计算方法被引量:17
2014年
基于前期研究提出的4种假定灌溉条件下季节性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定量关系曲线,针对不同频率干旱发生时来水条件存在的差异与实际抗旱能力的不同,研究在变化的实际抗旱能力下,农业季节性干旱频率和旱灾损失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此计算出实际抗旱能力下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曲线。首先,以干旱期间供水满足需水的比例作为抗旱能力指标,分别建立抗旱能力指标-来水频率、干旱频率-干旱烈度保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干旱烈度保证频率表征来水频率,进而得出各次干旱过程的抗旱能力指标与干旱频率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利用Copula函数计算干旱频率,通过EPIC模型模拟水稻产量并计算损失,建立干旱频率-假定灌溉水平-旱灾损失率三者间关系。最后,根据抗旱能力和干旱频率的对应关系,并以抗旱能力指标反映灌溉水平,可推得现状水平年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曲线。在湖南株洲市水稻旱灾损失风险计算的应用实例表明,实际抗旱能力下双季早稻夏季5—7月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之间,基本呈半对数函数趋势关系。对比历史旱灾损失调查结果,当发生2、5、10年一遇的干旱时,旱灾损失率的实际调查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差值分别为1.69%、-5.33%和-4.81%。
孙可可陈进金菊良郦建强许继军费振宇
关键词:农业旱灾抗旱能力脆弱性水稻
基于GIS的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子系统选取指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GIS中自然断点分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各地区相关性和差异性。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实例,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区划方法,将淮河流域分为6个旱灾风险分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析,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和非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刘航蒋尚明金菊良郦建强周玉良刘丽
关键词:区划淮河流域
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被引量:66
2014年
旱灾风险评估是定量认识旱灾风险机理、科学防控旱灾风险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在旱灾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旱灾风险的形成机制,在旱灾风险评估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由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灾损敏感性、暴露和抗旱能力组成的旱灾风险系统。在此系统结构基础上提出了旱灾风险评估方法论和旱灾风险评估理论模式,进而建立了由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承灾体脆弱性分析、旱灾损失风险分析、旱灾风险评价、旱灾风险决策分析方法组成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及由干旱频率与旱灾损失关系曲线图、干旱频率空间分布图、旱灾损失空间分布图、与旱灾风险有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等各种专题图、旱灾风险区划图组成的旱灾风险评估应用模式体系。由上述旱灾风险系统结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论和理论模式、旱灾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应用模式体系组成旱灾风险评估的初步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在其它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金菊良郦建强周玉良费振宇蒋尚明袁潇晨何君
关键词:方法论
塘坝工程在江淮丘陵区旱灾防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2年
以江淮丘陵区的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水利工程现状、种植结构和灌溉技术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该区域干旱发生的原因。阐述了塘坝在灌区系统中对水库防洪灌溉的补充作用,以及在非灌区对拦蓄地表径流的重要意义。根据江淮丘陵区内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塘坝运行现状,提出合理规划塘坝建设、加大塘坝扩挖整治力度和加强用水管理以增加可用水量,并依靠节水灌溉技术和调整种植结构措施以减少灌溉用水,从而改善江淮丘陵易旱区缺水状况。
王庆蒋尚明金菊良许浒
关键词:江淮丘陵节水灌溉水资源利用
基于Copula的区域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以邵阳市15个雨量站逐月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适线法估计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分布函数,利用3种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了两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并比较了3种Copula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后分析了邵阳市干旱重现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opula理论能够为多变量干旱特征分析提供有效的研究途径,Archimedean Copula函数中的Gumbel-Hougaard Copula和Frank Copula函数较好地描述各站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适线法避免了基于数据估计分布函数参数的不合理性,使基于Copula函数的频率分析结果更客观可靠;区域干旱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性,各站干旱程度差异较大。
徐春晓袁潇晨金菊良郦建强
关键词:COPULA函数
基于信息扩散与自助法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以安徽为例被引量:14
2015年
旱灾风险管理是抗旱减灾的科学手段、干旱及旱灾研究的重要方向,定量评估旱灾风险是旱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为降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旱灾风险评估结果的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提出运用信息扩散法估计旱灾损失的超越概率,结合自助法的区间估计算法,建立基于信息扩散与自助法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用不同置信水平下旱灾损失对应超越概率的置信区间来反映旱灾风险。将该模型运用于安徽省农业易旱地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并确定在置信水平为0.75时安徽省易旱地区的旱灾风险区间评估结果合理、可靠,可为抗旱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欧阳蔚于艳青金菊良周玉良郦建强刘兰芳
关键词:自助法
基于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的江淮丘陵区塘坝灌区抗旱能力评价被引量:28
2013年
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及塘坝建设情况,提出了基于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的塘坝灌区抗旱能力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江淮丘陵区5地市及全区塘坝灌区抗旱能力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历史上较高的水平,此后呈波动下降趋势,至21世纪初又有所提高,客观地反应了50年代至今江淮丘陵区塘坝灌区抗旱能力的历史演变特征;塘坝塘容、作物水旱比和复种指数对塘坝灌区抗旱能力影响较大,建议从增加塘坝蓄水量、调整种植结构合理性两方面采取供需双侧管理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塘坝灌区抗旱能力。该模型直观,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应用于塘坝灌区抗旱能力计算。
金菊良原晨阳蒋尚明许浒
关键词:灌溉需水量可供水量江淮丘陵区
干旱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6年
干旱分析是全面认识干旱及其影响的有效途径,是旱灾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基础,可为旱灾风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以旱灾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旱灾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出发,提出了由14类分析技术组成的干旱分析技术体系,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干旱区划、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旱灾脆弱性分析和抗旱能力分析。系统综述了这14类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从致灾因子、承灾体、防灾减灾措施、孕灾环境的单方面研究逐步过渡到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研究和多种干旱分析技术的复合研究,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从统计分析过渡到物理成因解析的研究发展趋势。
金菊良杨齐祺周玉良崔毅张宇亮蒋尚明张明袁潇晨
关键词:致灾因子承灾体防灾减灾措施孕灾环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