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YW-N-077)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朱先灿刘胜群陈笑莹宋凤斌马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胁迫
  • 3篇菌根
  • 3篇菌根真菌
  • 3篇丛枝菌根
  • 3篇丛枝菌根真菌
  • 2篇低温胁迫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荧光
  • 2篇幼苗
  • 2篇玉米
  • 2篇光合作用
  • 1篇氮代谢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磷农药残...
  • 1篇幼苗形态
  • 1篇玉米光合特性
  • 1篇玉米幼苗
  • 1篇摄入
  • 1篇摄入量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宋凤斌
  • 3篇陈笑莹
  • 3篇刘胜群
  • 3篇朱先灿
  • 2篇马福
  • 1篇王洋
  • 1篇王其存
  • 1篇刘景双
  • 1篇于锐
  • 1篇柏会子
  • 1篇刘强

传媒

  • 3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抗寒性的作用及其机理,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研究显示,低温胁迫下,与非AM真菌接种处理玉米相比,接种玉米具有更大的叶片大小和更高的地上生物量。低温胁迫降低了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无论常温或低温,接种AM真菌玉米叶片Fm和Fv高于非接种植株,同时,接种真菌玉米的叶片Fm/Fv和Fv/Fo也均高于不接种植株。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能够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造成严重伤害;低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能够通过其对玉米植株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改善玉米的生长,以及对叶片光合系统的保护作用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增强玉米幼苗的抗寒能力。
陈笑莹宋凤斌朱先灿孙露莹马福刘胜群
关键词:低温胁迫丛枝菌根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
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幼苗氮代谢的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旨在了解菌根真菌参与宿主抗寒的潜在作用,为开发生物肥料,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处理对玉米生物量、总氮、硝态氮、铵态氮、蛋白和氨基酸合成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对比未接种处理,接种AM真菌提高玉米地上生物量。低温胁迫降低了玉米叶片总氮、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根部总氮含量,增加了叶片铵态氮的含量和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接种AM真菌均能增加玉米幼苗单位质量叶片的总氮、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常温下,接种AM真菌能够增加玉米叶片铵态氮浓度,而低温下,接种AM真菌却降低玉米叶片铵态氮浓度。低温处理均降低玉米根部所有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接种AM真菌均增加玉米根部所有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AM真菌接种和温度均显著影响玉米硝酸还原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仅被温度影响,谷草转氨酶活性仅受AM真菌接种处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和氮吸收代谢造成严重伤害;低温胁迫下,接种AM真菌能够通过自身的氮吸收运输,改善玉米生理生长及玉米氮吸收代谢酶活性,保护低温下玉米氮吸收代谢系统,增强玉米幼苗的低温抗寒能力。
陈笑莹宋凤斌朱先灿孙露莹马福刘胜群
关键词:低温胁迫丛枝菌根真菌氮代谢玉米幼苗
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生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非菌根玉米相比,菌根玉米具有效高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高温胁迫降低了所有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40℃条件下,菌根玉米叶片Fm和Fv高于非菌根植株。在所有温度处理中,接种真菌的玉米叶片Fm/Fv和Fv/Fo均高于不接种植株。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改善植物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来减缓高温胁迫对玉米植株造成的伤害,提高植株耐受高温的能力。
陈笑莹宋凤斌朱先灿刘胜群柏会子
关键词:丛枝菌根叶绿素荧光高温胁迫玉米光合作用
长春市郊区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与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明晰长春市郊区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现况,原位采集7种214个蔬菜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GC-FPD)对11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法等对其风险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可食用部分有机磷农药含量超过与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的比率分别为23.4%和68.7%,仅7.9%样品未检出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检出率顺序依次为:二嗪农(82.2%)>甲拌磷(45.8%)>乐果(29.4%)>甲基对硫磷(27.6%)>氧化乐果(23.8%)>敌敌畏(22.9%)>杀螟硫磷(21%)>倍硫磷(18.7%)>对硫磷(18.2%)>甲胺磷(17.3%)>马拉硫磷(12.1%).叶菜类蔬菜有机磷超标率高于根茎类和茄果类蔬菜.不同种类蔬菜有机磷农药超标率顺序依次为:葱(82.5%)>萝卜(37.5%)>辣椒(17.2%)>白菜(14.3%)>黄瓜(3.2%)>茄子(2.9%)>西红柿(0%).49.5%蔬菜中检测到1种以上有机磷农药.目标平均危险系数(ave THQ)均小于1,ave HI为0.462.因此,从蔬菜有机磷农药平均含量看,目前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不会对市民造成明显的健康风险.
于锐刘景双王其存刘强王洋
关键词:蔬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