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602037B)

作品数:24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邱凤仙杨冬亚笪祖林曹国荣史成亮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东南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理学
  • 12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篇稀土
  • 8篇聚氨酯
  • 7篇荧光
  • 7篇荧光光谱
  • 7篇光谱
  • 6篇配合物
  • 4篇树脂
  • 4篇偶氮
  • 3篇荧光性
  • 3篇荧光性能
  • 3篇水性
  • 3篇水性聚氨酯
  • 3篇丙烯
  • 3篇丙烯酸
  • 2篇淀粉
  • 2篇旋光
  • 2篇亚胺
  • 2篇氧化淀粉
  • 2篇乳液
  • 2篇三元配合物

机构

  • 24篇江苏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现代农业装备...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扬州工业职业...
  • 1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江苏省新闻出...

作者

  • 24篇邱凤仙
  • 19篇杨冬亚
  • 7篇笪祖林
  • 5篇曹国荣
  • 4篇史成亮
  • 3篇管义钧
  • 3篇李萍萍
  • 3篇周钰明
  • 3篇徐红良
  • 3篇吴冬梅
  • 2篇张旭苹
  • 2篇张清
  • 2篇蒋艳
  • 2篇朱复红
  • 2篇张勤勤
  • 2篇刘举正
  • 2篇孙丽丽
  • 2篇陈丽琴
  • 2篇柳金花
  • 2篇张伟

传媒

  • 3篇化工时刊
  • 2篇化工科技
  • 2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聚氨酯工业
  • 1篇镇江高专学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材料科技...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阶非线性光学材料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分散红-19(DR-19)合成含染料发色团的聚氨酯,进一步和二酐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缩合生成具有光学性能的聚氨酯-酰亚胺(PUI);采用红外光谱(FT-IR)、示差量热扫描(DSC)、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合成的PUI进行了表征。示差扫描量热和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4℃,在5%的热失重温度为217℃,表明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测定了聚合物的发色团密度,其结果和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表明聚合反应是按计量进行的;采用简单的比色法测定了聚合物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χ(3)为2.42×10-14esu。
朱复红李辉辉李国梁杨冬亚邱凤仙
关键词:三阶非线性光学
钕三元配合物-聚氨酯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在无水乙醇中,以1,10-邻菲口罗啉和酒石酸为配体,合成了钕-酒石酸-邻菲口罗啉三元稀土配合物;利用三元稀土配合物中的两个-OH作为多元醇的活性基团,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与具有活性基团-NCO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新的键合型含稀土及高分子的发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紫外、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测定了三元配合物及发光材料的组成、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酒石酸中的羧基以桥联方式与钕发生配位,phen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与phen相比略有红移;在207 nm波长激发下,三元配合物及发光材料在440和527 nm处均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预计在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和发光油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邱凤仙史成亮杨冬亚笪祖林
关键词:三元配合物荧光光谱稀土
稀土铈-草酸-邻菲啰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被引量:4
2008年
合成了以草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铈为中心离子的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e(OOC-COO)(phen)].H2O。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了配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波长275 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其结果表明,配合物吸收光能后将能量通过无辐射驰豫的方式传递给了稀土中心离子,发射570 nm特征荧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Ce3+的2D5/24-F7/2跃迁,表明合成的新型稀土配合物可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
笪祖林朱复红杨冬亚邱凤仙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荧光光谱
含偶氮苯侧链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能被引量:8
2007年
用5,5′-(六氟异丙基)-二-(2-氨基苯酚)(6FHP)、均苯四甲酸酐(PMDA)及分散红1(DR1)合成了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含偶氮苯侧链型聚酰亚胺。利用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示差扫描量热(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该光致变色聚合物材料进行了结构和热性能表征。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测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98℃,热重分析测得其热分解温度为365℃,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研究了该材料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液和聚合物薄膜在紫外光诱导下的光异构化及热回复异构化行为。结果表明,在一定波长(365 nm)紫外光诱导下均能发生光致变色现象,对于实现偶氮材料的永久光致双折射和永久光存储具有一定意义。
邱凤仙徐红良杨冬亚胡凡明周钰明刘举正张旭苹
关键词:光致变色光异构化聚酰亚胺偶氮苯
稀土铕聚氨酯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6
2008年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丙烯酰胺为配体,合成了铕-对羟基苯甲酸-丙烯酰胺三元稀土配合物,利用该三元稀土配合物中游离的羟基作为活性基团,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T-12)为催化剂,与具有活性基团异氰酸根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反应制备新的键合型稀土高分子聚氨酯发光材料。通过红外、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表征了发光材料的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TDI中异氰酸根的特征2270 cm-1吸收峰消失,含羟基的铕配合物与异氰酸酯单体反应完全;在214 nm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及发光材料在619 nm和592 nm处均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预计在新型发光涂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邱凤仙史成亮笪祖林杨冬亚
关键词:铕配合物稀土聚氨酯荧光光谱发光涂料
稀土钕/聚氨酯光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将稀土钕盐与聚氨酯(PU)制得Nd3+/PU光致发光复合材料。利用红外(FT-IR)、紫外-可见(UV-Vis)、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DSC-TG)、荧光光谱(FS)等手段对PU和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钕离子与PU分子发生了作用;随着PU的NCO∶OH摩尔比值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随之增大;复合材料发出钕的特征荧光,为较好的光致发光材料。
邱凤仙史成亮陈丽琴杨冬亚
关键词:稀土聚氨酯光致发光
玉米淀粉复合胶粘剂制备和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H2O2氧化制成氧化淀粉,直接(未糊化)加入到脲醛树脂中,制得不同氧化淀粉含量的改性脲醛树脂,与不舍氧化淀粉的脲醛树脂胶黏剂的性能对比,具有游离甲醛含量低、羟甲基含量低、粘合强度好和储存稳定等优点,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表明可有效地改善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综合性能。
孙丽丽张勤勤吴冬梅黄春霞杨菊发邱凤仙
关键词:氧化淀粉脲醛树脂改性
含偶氮分散红DR-19的PUI合成及热光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分散红-19(DR-19)合成含染料发色团的聚氨酯,进一步和二酐单体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缩合生成具有光学性能的聚氨酯-酰亚胺(PUI);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合成的PUI进行了表征。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其在5%的热失重温度为297℃,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用阿贝折射仪测定该材料的折射率(n)和热光系数(dn/dT)计算了聚合物的介电常数(ε)、介电热光系数(dε/dT)、体积热膨胀系数β和(dβ/dT)值。制得的聚合物材料的热光系数(dn/dT)值为-3.5771×10-4K-1^-4.5829×10-4K-1,体积热膨胀系数变化率(dβ/dT)为0.7110×10-7K-1~1.190×10-7K-1,表明该聚合物在低驱动功率的新型数字热光开关、光通信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姚润琪邱凤仙蒋艳
关键词:光开关
侧链含偶氮生色分子的聚电解质的合成及表征
2009年
合成了偶氮苯生色分子4-羟基-4'-偶氮苯甲酸,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将生色分子与环氧氯丙烷和α-甲基丙烯酸反应,合成了含偶氮支链的聚电解质(APE)。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 is)等分析手段对中间产物和APE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APE进行了热稳定性表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89.7℃,表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张清陈向晶姜逸倩邱凤仙
关键词:聚电解质侧链差示扫描量热
新型旋光偶氮聚氨酯的合成、热光性能及色散研究
2010年
以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和苯胺为原料,采用重氮-偶合反应方法,合成含偶氮基团的生色分子4-(4’-硝基-苯基二氮烯基)-苯胺(NPDA)。将NPDA与手性试剂L(-)-酒石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制备新型旋光偶氮聚氨酯(OAAPU)。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NPDA和OAAPU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OAAPU进行了热稳定性表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65.1℃,表明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采用ATR技术,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波长和不同温度处的折射率(n),得到了相应的热光系数(dn/dT)。由Sellmeyer色散方程得到了聚合物体系折射率的色散曲线和Sellmeyer系数。结果表明,该材料对研制新型数字热光和全光开关具有一定的意义。
曹国荣管义钧张伟柳金花邱凤仙杨冬亚周钰明
关键词:聚氨酯热光效应折射率色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