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419)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胡志前姚骏张育瑆易伟钱琤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休克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重症
  • 2篇重症失血性休...
  • 2篇黏附蛋白
  • 2篇含铜
  • 1篇学法
  • 1篇思维
  • 1篇思维培养
  • 1篇普外科
  • 1篇普外科临床
  • 1篇外科
  • 1篇外科临床
  • 1篇临床疾病
  • 1篇疾病

机构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九四...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张育瑆
  • 2篇姚骏
  • 2篇胡志前
  • 1篇王育红
  • 1篇黄云
  • 1篇钱琤
  • 1篇易伟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对住培医师普外科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教学模式对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学员普外科临床思维培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科轮转的110名住培医师,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观察组采用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对两组的临床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各项临床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是否加重工作学习负担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教学总满意度98.18%,对照组教学总满意度9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MDT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住培医师普外科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姚骏孙强王伟军
关键词:CBL教学法普外科教学模式
血管黏附蛋白1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血管黏附蛋白1(VAP-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多功能蛋白。VAP-1既是一种黏附分子,又是一种胞外酶,其在白细胞渗出、黏附级联反应、糖代谢调节、血管损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炎症性疾病、糖代谢相关疾病、肿瘤、脑卒中等众多临床疾病中,VAP-1的表达及功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使用VAP-1抗体和抑制剂已经在许多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上显示了显著的治疗作用。
易伟姚骏胡志前
关键词:临床疾病
VAP-1:重症失血性休克治疗的下一个靶点
2014年
重症休克通常指经输血、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物等传统治疗手段治疗后仍难以逆转的休克。休克进入"不可逆"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性低灌注以及顽固性低血压,它们分别由白细胞阻塞及血管平滑肌反应性降低引起。血管黏附蛋白-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多功能蛋白,其既是一种黏附分子,又是一种酶。其能在炎症条件下调节白细胞黏附至血管内皮,作为胞外酶可将伯胺类物质转化为相应的醛类并产生H_2O_2与NH_3。鉴丁休克进入"不叮逆"阶段的两个因素: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及血管反应性降低与血管黏附蛋白-1蛋白的功能均有联系,故认为血管黏附蛋白-1在重症休克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对其进一步研究可能为救治重症休克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张育瑆黄云王育红
血管黏附蛋白1在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过程中大鼠小肠及血清中血管黏附蛋白1(VAP-1)的表达和活性变化,探讨抑制其功能对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复苏对照组和复苏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大鼠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和real-time RT-PCR法检测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复苏组休克前、休克1h、复苏1h时小肠组织中VAP-1表达及其编码基因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复苏实验组加用20mg/kg 2-溴乙胺,复苏对照组加用1mL/kg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复苏后的血压、复苏24h后小肠黏膜损伤情况(Chiu’s评分)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TUNEL),并比较大鼠24h生存率。结果重症失血性休克组大鼠小肠组织VAP-1蛋白水平以及其编码基因mRNA水平、血清中VAP-1含量及其活性均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0.05),复苏后上述各值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休克复苏后1h和24h使用20mg/kg 2-溴乙胺的复苏实验组大鼠血压升高(P值分别为0.010和0.039),且复苏实验组Chiu’s评分及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复苏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2和0.002),休克大鼠24h生存率也高于复苏对照组(90%vs 60%)。结论重症失血性休克能使大鼠VAP-1的表达、活性增高,而液体复苏能减轻这种增高;抑制其活性能改善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的低血压以及小肠黏膜的损伤和细胞凋亡,提高大鼠24h生存率。
姚骏易伟张育瑆钱琤胡志前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