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A64080)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建新潘相敏张存满李志勇李昕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嘉兴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活性炭
  • 3篇储氢
  • 2篇氢能
  • 1篇电池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诱导期
  • 1篇玉米芯
  • 1篇预处理
  • 1篇制氢
  • 1篇双金属
  • 1篇双金属催化剂
  • 1篇氢气
  • 1篇氢气泄漏
  • 1篇氢氧化
  • 1篇氢氧化钾
  • 1篇燃料电池
  • 1篇物理吸附
  • 1篇吸附储氢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催化剂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 2篇嘉兴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6篇马建新
  • 3篇潘相敏
  • 3篇张存满
  • 2篇李志勇
  • 1篇林瑞
  • 1篇徐军科
  • 1篇周伟
  • 1篇张靖
  • 1篇赵健
  • 1篇周向阳
  • 1篇耿振
  • 1篇王达斌
  • 1篇罗义英
  • 1篇万术伟
  • 1篇李昕
  • 1篇刘旭鹏
  • 1篇辛海峰

传媒

  • 2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氢能基础设施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分析了国际上主流的3家标准和规范起草机构即欧洲工业气体协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防火协会确定安全距离的方法,比较其在处理泄漏孔径、泄漏频率、点火概率、后果类型、有害影响、伤害限值和风险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风险不确定性较高和标准之间可比性差,展望了今后氢能基础设施安全距离制定需要努力的方向,即降低风险不确定性和促进统一标准的形成。
李志勇潘相敏罗义英马建新
二次活化对活性炭储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储氢技术是燃料电池汽车完成商业化推广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材料是近年来车载储氢介质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KOH与商业活性炭物理混合,在管式炉中二次活化处理商业活性炭,通过二次处理实现对材料的改性.采用氮气吸脱附等温线、XRD、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860m2g-1)和较大的孔容(1.50cm3g-1),与普通商业活性炭相比,其吸附性能增强,储氢性能增加,在77K,1bar的条件下储氢量到达了2.12wt%.为以后制备具有超高比表面积的超级活性炭材料奠定了基础.
刘旭鹏张存满马建新
关键词:二次活化储氢性能
预处理方法对Ni-Co双金属催化剂性能与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浸渍法制备了Ni-Co/La2O3-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经氢气还原预处理后,再分别由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进行再次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方法对该催化剂上沼气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氢气还原预处理相比,经氢气与一氧化碳预处理后,催化剂性能无明显变化;经氢气与甲烷预处理后,催化剂性能明显变差;而经氢气和二氧化碳预处理后,催化剂性能明显变优,且能基本消除该催化剂上沼气重整反应的诱导期.分析结果表明,经氢气和二氧化碳预处理后,催化剂中金属颗粒较小,分布较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从而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碳的沉积,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可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赵健周伟徐军科马建新
关键词:预处理NI-CO双金属催化剂制氢诱导期
氢能与燃料电池的研发及商业化进展被引量:13
2011年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近年来以燃料电池技术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和利用已在全球各国取得巨大进展,并开始部分实现商业化。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近两年来全球范围内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示范和商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提出关于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发展的建议。
潘相敏林瑞李昕马建新
关键词:燃料电池氢能
活性炭储氢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综述了模板法、物理活化及化学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原材料种类、制备方法及表征技术对材料结构及储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材料结构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储氢机理,分析了该技术研发中需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活性炭储氢材料的发展趋势。
张靖张存满辛海峰万术伟马建新章道彪陈诚
关键词:活性炭储氢物理吸附
生物质活性炭的微结构调控及其储氢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生物质玉米芯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制备的样品通过热重和氮气吸脱附进行表征,并对样品进行了储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碱碳比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有很大影响,并且随碱碳比和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中的微孔比例逐渐减小.储氢测试结果表明,碱碳比为4,活化温度为850℃时,样品的储氢性能最好(-196℃、0.1MPa下为3.21%,4.0MPa下为5.80%).分析活性炭储氢量与微孔孔容的关系可知,吸附氢气最有效孔径随气体压力的变化而变化.0.1 MPa下,孔径为1.5-2nm 的孔最有利于氢气吸附,而更高压力下(4.0 MPa),孔径为0.85-1.5nm 的孔型更有利于氢气吸附.
周向阳耿振张存满王达斌胡振悦
关键词:玉米芯氢氧化钾活性炭吸附储氢
加氢站氢气事故后果量化评价被引量:8
2012年
定量研究了加氢站内物理爆炸、闪火、射流火焰和气云爆炸四种典型氢气事故后果,考察储氢压力、泄漏孔径以及风速大小对事故后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物理爆炸和气云爆炸的有害影响距离最大,可分别作为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的决定性后果;物理爆炸、闪火、气云爆炸和射流火焰的有害影响距离均随着储氢压力和泄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在各个方向上的增幅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加氢站氢气泄漏事故可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李志勇潘相敏马建新
关键词:加氢站氢气泄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