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0802K011)

作品数:4 被引量:69H指数:3
相关作者:马姜明刘世荣梁士楚张远东史作民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针叶
  • 2篇亚高山
  • 2篇针叶林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暗针叶林
  • 2篇川西亚高山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亚高山森林
  • 1篇针叶树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指标
  • 1篇生物量研究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群落
  • 1篇岷江冷杉
  • 1篇桉树
  • 1篇冷杉
  • 1篇阔叶

机构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广西环境工程...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百色学院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3篇马姜明
  • 2篇刘世荣
  • 2篇梁士楚
  • 1篇缪宁
  • 1篇石贵玉
  • 1篇潘复静
  • 1篇曾小飚
  • 1篇刘兴良
  • 1篇梁月明
  • 1篇史作民
  • 1篇张远东
  • 1篇黄雅丽

传媒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桂林岩溶石山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及分配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以桂林岩溶石山主要灌丛类型:紫凌木灌丛Decaspermum esquirolii Shrub、木灌丛Loropetalumchinense Shrub、龙须藤灌丛Bauhinia championii Shrub、小果蔷薇灌丛Rosa cymosa Shrub、红背山麻杆灌丛Alchornea trewioides Shrub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学调查法研究这5种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5种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大小顺序为:紫凌木灌丛>小果蔷薇灌丛>龙须藤灌丛>木灌丛>红背山麻杆灌丛,生物量分别为:29.48 t/hm2,18.76 t/hm2,15.18 t/hm2,9.78 t/hm2,7.54 t/hm2。5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平均为16.15 t/hm2,不同层次生物量大小顺序为:灌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各自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81.67%、11.89%和6.44%。对于5种灌丛类型建群种生物量所占各自灌丛灌木层生物量的比例而言,其大小顺序为:红背山麻杆>木>小果蔷薇>龙须藤>紫凌木。
马姜明梁士楚梁月明潘复静
关键词:生物量灌丛群落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3
2009年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m阴坡、半阴坡,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a生的箭竹阔叶林、50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20~40a生的藓类阔叶林、50a生的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a生的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共设置了50个样方(20m×20m),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的天然更新状况,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和藓类两种森林类型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密度偏低。对于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岷江冷杉幼苗密度<幼树密度<小树密度;对于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藓类阔叶林幼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小树密度,藓类针阔混交林小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幼树密度,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幼苗密度大于幼树和小树密度。藓类林型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好于箭竹林型。对箭竹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母树密度、倒木蓄积量、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其中母树密度和倒木蓄积量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促进作用,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阻碍作用;对于藓类林型而言,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灌木盖度和苔藓层厚度。灌木和苔藓有利于幼苗的发生,但不利于幼苗向幼树、小树的过渡。
马姜明刘世荣史作民张远东缪宁
关键词:岷江冷杉通径分析川西亚高山
桉树与针叶树、阔叶树生理生化指标季节变化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该文对广西桂林灵田乡桉树、针叶树和阔叶树生理生化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与其它4个针阔叶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因季节更替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5个树种叶片的比叶面积是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均值依次为桉树>红锥>黧蒴栲>杉木>马尾松;叶片叶绿素含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总叶绿素含量四季平均值为桉树>黧蒴栲>红锥>杉木>马尾松;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桉树的平均可溶性糖最高;叶片蛋白质含量都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阔叶树种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针叶树种,桉树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桉树的平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综上所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这5个树种的生理生化等指标对季节的响应机制不同,但桉树的生理指标大于其他几个树种。这反映了人工种植的桉树具有高生产力和生长优势。
石贵玉梁士楚曾小飚黄雅丽
关键词:桉树针叶树阔叶树生理生化指标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海拔(2 900~3 250 m)还是在高海拔处(3 250~3 600 m),随着森林的恢复,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低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1.000~51.583 t/hm2;在高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0.363~35.316 t/hm2.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高海拔处根系生物量比低海拔处均有所减少.在低海拔处,10~2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而在高海拔处,0~1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90%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 cm的土壤层.径级>5 mm的租根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5.0%以上,径级2~5 mm的小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粗根(径级>5 mm)、小根(径级2~5 mm)和细根(径级<2 mm)生物量呈现低海拔处大于高海拔处的趋势.
马姜明刘世荣刘兴良
关键词:根系生物量亚高山森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