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30200)

作品数:34 被引量:301H指数:13
相关作者:平其能吴正红郭健新李正荣蔡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胰岛素
  • 23篇脂质体
  • 22篇胰岛
  • 11篇血糖
  • 10篇口服
  • 8篇降血糖
  • 8篇降血糖作用
  • 7篇胰岛素脂质体
  • 7篇小鼠
  • 6篇壳聚糖
  • 6篇口服吸收
  • 5篇细胞
  • 4篇凝集素
  • 4篇纳米脂质体
  • 4篇环孢素
  • 4篇CACO-2...
  • 3篇修饰
  • 3篇正交
  • 3篇麦胚凝集素
  • 3篇口服胰岛素

机构

  • 33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平其能
  • 14篇吴正红
  • 7篇郭健新
  • 6篇李正荣
  • 6篇李建英
  • 6篇蔡鹏
  • 5篇雷晓敏
  • 5篇李朝军
  • 5篇徐文方
  • 5篇张娜
  • 4篇魏毅
  • 4篇赖家明
  • 4篇陈颖
  • 3篇吴琼珠
  • 3篇宋赟梅
  • 3篇郭建新
  • 3篇王琰
  • 3篇潘飞燕
  • 3篇吴涛
  • 2篇祁荣

传媒

  • 9篇中国药科大学...
  • 8篇药学学报
  • 3篇中国医药工业...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Journa...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10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胚凝集素修饰的胰岛素脂质体对小鼠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不同磷脂组成及麦胚凝集素(WGA)修饰脂质体对正常小鼠口服胰岛素的吸收促进作用。方法 逆相蒸发法制备包裹胰岛素的磷脂酰乙醇胺(PE)脂质体和普通大豆磷脂(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PC)脂质体。将WGA与PE结合物(WGA-PE)分别掺入上述两种磷脂制备的胰岛素脂质体中制成修饰脂质体。正常小鼠按胰岛素剂量每只7 u分别灌胃给予修饰PE脂质体或PC脂质体,未修饰的PE脂质体或PC脂质体,用葡萄糖酶试剂盒测定小鼠血糖。比较不同WGA-PE掺入浓度的影响。结果 WGA修饰PE脂质体、修饰PC脂质体和未修饰PE脂质体口服后4 h血糖分别降至初始水平的(61.10±16.22)%,(64.72±22.90)%和(86.50±22.40)%,8 h降至(48.52±18.36)%,(46.36±15.12)%和(44.40±28.87)%,12 h为(63.65±16.40)%,(35.9±17.75)%和(72.85±24.08)%。PC脂质体几乎没有降糖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当。低浓度WGA修饰脂质体也表现了降糖作用。结论 磷脂类型对脂质体的促进作用有明显影响,PE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PC,可能与PE在胃肠道通过氨基磷脂移入酶的快速移入作用有关。但WGA修饰脂质体中,改进胰岛素吸收的程度相近,表明在修饰脂质体中以WGA的特异性结合为主导作用而与磷脂的种类关系不大。
张娜平其能徐文方
关键词:麦胚凝集素修饰胰岛素脂质体小鼠口服胃肠吸收
壳聚糖和壳聚糖-EDTA轭合物双层包覆脂质体对胰岛素口服吸收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壳聚糖和CEC双层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吸收状况,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制备胰岛素脂质体;用酶-苯酚法测定血糖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含量,并采用Pkanalyst程序进行拟合。结果 Ch-CEC双层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对负载葡萄糖的正常大鼠的血糖升高具有抑制作用;以皮下注射胰岛素(Ins)为对照,Ch-CEC双层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经糖尿病模型大鼠和beagle犬给药后的相对药理生物利用度均大于9%,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另外,在beagle犬降血糖实验中,根据血清胰岛素浓度-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Ch-CEC双层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灌胃给药的相对生物利度为12.67%。结论壳聚糖-CEC双层包覆胰岛素脂质体有利于改善胰岛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吴正红平其能李建英蔡鹏
关键词:胰岛素脂质体壳聚糖降血糖作用
小鼠口服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降血糖作用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 研究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两种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小鼠po降血糖作用。方法 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 ;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测定它们的形态和粒径 ;用HPLC法和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 ;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溶液试验多糖包覆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 ;用酶 苯酚法测定小鼠po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后降血糖作用。结果 小鼠po 0 1%壳聚糖和 0 1%海藻酸钠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吴正红平其能赖家明魏毅
关键词:小鼠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
壳聚糖及其EDTA轭合物双层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优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研究制剂因素对壳聚糖(CH)及其EDTA轭合物(CEC)双层包覆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得胰岛素脂质体,并用CH和CEC进行双层包覆。以小鼠口服降血糖效果作为实验指标,分别应用L16(215)和L8(27)正交实验设计优化CH-CEC双层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处方与工艺。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胰岛素.100IU,pH 7.4磷酸盐缓冲液,磷脂150mg,胆固醇25mg,维生素E 15mg,0.2%CH 1.5mL和1%CEC 1.5mL。最佳制备工艺为乙醚10mL,旋转蒸发温度20℃,探针式超声时间0.5min,加CH和CEC后的孵化时间30min,孵化温度10℃,CH要先于CEC加入。经优化得到的双层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经糖尿病模型大鼠口服后,具有平稳持久的降血糖作用,以皮下注射胰岛素为对照,其相对药理生物利用度(PA)达14.78%。结论:CH-CEC双层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组成和制备因素的变化会影响降血糖效果,用CH-CEC双层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具有较好降血糖作用。
吴正红平其能宋赟梅李建英蔡鹏
关键词:正交设计胰岛素壳聚糖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包裹胰岛素经Caco-2细胞转运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研究脂质体包裹胰岛素、壳聚糖包覆脂质体胰岛素对胰岛素透过Caco 2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培养于Transwell上的Caco 2细胞作为通透模型研究胰岛素的通透促进作用;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用荧光标记的方法研究药物的通透途径。结果 脂质体,特别是壳聚糖均可以增加胰岛素的通透量。脂质体和壳聚糖可打开细胞间连接,但是生物大分子主要通过跨细胞转运进行。结论 壳聚糖包覆脂质体胰岛素促进胰岛素的跨细胞转运主要通过胞内途径进行。
王琰李正荣潘飞燕吴正红郭建新平其能李朝军
关键词:CACO-2细胞脂质体胰岛素
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处方与工艺优化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研究制剂因素对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 ,用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对胰岛素脂质体进行包覆。以小鼠口服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效果作为实验指标 ,用正交设计优化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结果 :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组成为 10 0IU胰岛素、2 0 0mg磷脂、4mg/ml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1%PVPK 30、2 5mg胆固醇、10mgVitE和pH 5醋酸盐缓冲液。最佳制备工艺因素为以 10ml乙醚为溶媒、旋转蒸发温度 10℃、探头式超声 0 5min后加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温度 10℃、包覆时间 0 5h。结论 :脂质体的组成和制备因素的变化影响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降血糖效果 ,经优化得到的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在小鼠和大鼠口服后 ,最佳降血糖百分率分别为 17 17%和6 4 75 %。
吴正红平其能陈燕雷晓敏
关键词:正交设计胰岛素脂质体处方
TM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季铵化程度和不同浓度的N 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 (TMC)对胰岛素脂质体的影响。方法 用壳聚糖合成TMC ;采用逆相蒸发制备胰岛素脂质体 ,用TMC对胰岛素脂质体进行包覆 ;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及激光多谱勒测定仪测定它们的形态、ζ电位和粒径 ;用HPLC和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 ;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溶液实验TMC包覆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 ;用酶 苯酚法测定小鼠血糖值。结果 TMC的产率和季铵化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用TM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的 ζ电位和粒径 ,随着季铵化程度的增加而有所下降 ;随浓度增加而增加。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对 ζ电位和粒径无明显影响。包封率与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和浓度相关性不大。形态均为球形或近球形。在胃蛋白酶溶液中 ,TMC对胰岛素溶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用TM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有明显提高 ,且随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和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在胰蛋白酶溶液中 ,TM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对胰岛素则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且随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TMC对胰岛素溶液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和浓度TM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中 ,以 0 .2 %TMC1.
吴正红平其能雷晓敏陈燕
关键词: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
壳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处方与工艺优化被引量:18
2003年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得胰岛素脂质体 ,用壳聚糖进行包覆。以小鼠口服该品的降血糖效果作为实验指标 ,分别应用 L1 6 (2 1 5)和 L8(2 7)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壳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处方组成为水相(胰岛素 10 0 IU、含 1% PVP- K30 的 p H 7.4磷酸盐缓冲液 )、油相 (磷脂 2 0 0 mg、胆固醇 2 5 m g、维生素 E 10 mg)、壳聚糖溶液浓度 1%。最佳制备工艺为乙醚 10 ml、旋转蒸发温度 2 0°C、探头式超声 0 .5 min后加壳聚糖、包覆温度 10°C、时间 0 .5 h。优化后的工艺制得的制品经大鼠和小鼠口服后 ,血糖值下降至最低时分别为实验前的 39.13%和16 .94%。
吴正红平其能魏毅赖家明
关键词:壳聚糖胰岛素脂质体正交实验设计
大鼠在体肠回流法研究环孢素纳米脂质体的吸收行为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研究环孢素纳米脂质体在大鼠小肠的吸收行为。方法 :利用旋转薄膜 超声法制备环孢素纳米脂质体。采用大鼠在体回流法研究脂质体在大鼠小肠的吸收行为。结果 :当脂质体中药物浓度从 1g·L- 1逐渐增至 2 .4 g·L- 1时 ,累积吸收量从(0 .0 2 5±s 0 .0 2 4 )mg·cm- 2 增至 (0 .0 6 7± 0 .0 0 7)mg·cm- 2 ,但当浓度继续增至 7.5 g·L- 1时 ,累积吸收量缓慢增至 (0 .0 85± 0 .0 11)mg·cm- 2 ,呈现饱和现象。使用载体竞争剂和降低Na+浓度 ,对累积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应用能量抑制剂 (二硝基苯酚 )和P 糖蛋白抑制剂 (维拉帕米 )均使累积吸收量从 (0 .0 90± 0 .0 2 0 )mg·cm- 2 增至 (0 .15± 0 .0 3)mg·cm- 2 ,有显著促进作用 (P <0 .0 1)。结论
陈颖平其能郭健新吴涛高静
关键词:环孢素纳米脂质体小肠淋巴系统
荆豆凝集素修饰脂质体对小鼠口服吸收胰岛素的促进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荆豆凝集素(UEA1)修饰的胰岛素脂质体在小鼠胃肠道的吸收作用。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偶 联法制备荆豆凝集素修饰的磷脂酰乙醇胺(PE),将PE UEA1参入胰岛素脂质体中制成凝集素修饰脂质体,并证实 UEA1凝集活性不受影响。分别对正常小鼠及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给予350u·kg-1胰岛素的修饰脂质体溶液,用 葡萄糖酶试剂盒测定小鼠血糖,并与同剂量普通胰岛素脂质体比较。结果 对于正常小鼠,荆豆凝集素修饰脂质体 在4h使血糖降至初始水平的(84±15)%,8h降至(78±11)%,12h为(90±12)%。胰岛素普通脂质体几乎没有 降糖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当。对于糖尿病模型小鼠,荆豆凝集素修饰脂质体在4h使血糖降至初始水平的(73 ±7)%,8h降至(74±9)%,12h为(86±9)%。结论 荆豆凝集素修饰的脂质体可能通过与M细胞表面特异性受 体的结合促进大分子药物的胃肠吸收。
张娜平其能徐文方
关键词:胰岛素荆豆凝集素脂质体血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