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224021-03)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思仲施佳军孙岩马崔韩海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3篇默氏病
  • 3篇阿尔茨海默氏...
  • 2篇蛋白
  • 2篇心病
  • 2篇冠心病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对氧磷
  • 1篇对氧磷酶
  • 1篇对氧磷酶1
  • 1篇多态分布
  • 1篇血浆
  • 1篇血脂
  • 1篇载脂蛋白
  • 1篇载脂蛋白E基...
  • 1篇正常老年人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7篇张思仲
  • 5篇施佳军
  • 4篇孙岩
  • 3篇郭扬波
  • 3篇唐牟尼
  • 3篇刘协和
  • 3篇韩海英
  • 3篇马崔
  • 2篇王英成
  • 2篇何国平
  • 1篇邓莹
  • 1篇孔祥东
  • 1篇冯容妹
  • 1篇苗国栋
  • 1篇董景涛
  • 1篇张立
  • 1篇苏智广
  • 1篇赵振环
  • 1篇张炜
  • 1篇张克兰

传媒

  • 3篇遗传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对氧磷酶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D组与对照组PON1 基因Gln192Arg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按ApoEε4携带状况分层后,各亚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D不存在关联。
施佳军张思仲马崔唐牟尼刘协和王英成韩海英郭扬波冯容妹苗国栋
关键词: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阿尔茨海默病
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脂的关系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 3-羟 -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3- hydroxy- 3- 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 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 ( 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 HMG- Co A还原酶基因第 2内含子区 Scr F1酶切多态性。结果  Scr F1多态位点等位基因 A、a频率在 CHD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0 .5 19、0 .4 81和 0 .4 4 0、0 .5 6 0。基因频率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Scr F1酶切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 A、a频率在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但是 ,基因型为 AA的冠心病患者 ,其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 ( P<0 .0 5 )。中国人 Scr F1多态位点 A、a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白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0 .4 4 vs0 .5 5 ,0 .5 6 vs0 .4 5 ,P<0 .0 5 ) ,可能由于标本的种族来源不同所致。结论  Scr F1酶切多态性与 CHD无相关性 ( P>0 .0 5 ) ,但是 ,患者组 AA基因型与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 ( P<0 .0 5 )
童煜张思仲苏智广孔祥东施佳军张立张恒愉张克兰
关键词:HMG-CO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血浆血脂冠心病聚合酶链反应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C766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氏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 gene,LRP-1)第三外显子C766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关系。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OBM),纳入内容涉及LRP-1基因C766T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或)等位基因频率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各文献满足研究方法相似,有综合的统计指标。研究年限为1997-2004年。语种不限。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AD组3764例和对照组3647例研究对象中,分别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做合并统计。各研究之间有显著的异质性,P〈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结果。总体效应检验未发现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对照之间统计学上的差异(Z=1.74,P=0.08,OR=1.17,95%CI:0.98-1.39),C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对照之间也未发现差异(Z=1.31,P=0.19,OR=1.11,95%CI.0.95—1.31)。Meta分析结果提示,LRP-1基因C766T多态性不是AD的主要风险因子,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在AD发病中具有微弱的作用。
邓莹孙岩施佳军张思仲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氏病
RNA干扰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RNA干扰 (RNA interference,RNAi)即双链 RNA(double- stranded RNA,ds RNA)介导的同源m RNA特异性降解过程。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影响基因表达和一定程度上替代基因敲除的遗传学工具 ,RNAi已在秀丽新小杆线虫、黑腹果蝇、拟南芥、红色面包霉菌等多种模式生物体中得到广泛证实。同时 ,RNAi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包括对基因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基因组甲基化及沉默信号的传递等层次的研究。清晰地阐明 RNAi作用机理 ,将为大规模的基因系统筛查、新基因的发现、人类肿瘤及难治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工具。
何国平张思仲
关键词:RNA干扰分子机制转录后基因沉默
组织蛋白酶D基因C224T多态与散发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是一种细胞核内体/溶酶体内的门冬酰胺蛋白酶。它有可能通过剪切淀粉样前体蛋白参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相关的神经退化。在以德国人为对象中的研究显示组织蛋白酶D基因(CTSD)C224T多态与AD发病风险紧密相关。然而,此结果未能在另一些群体中得到重复。为此,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 CTSD 基因 C224T 多态性和载脂蛋白 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在成都地区汉族老年人中的分布,探讨了 CTSD C224T多态与散发 AD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TSD 基因C224T多态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 CTSD 基因 C224T多态与散发AD不具有关联;但比值比的比较提示CTSD 等位基因T 和ApoEε4有弱的协同作用。
孙岩施佳军张思仲唐牟尼韩海英郭扬波马崔刘协和李涛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CTS多态分布
α2 -巨球蛋白基因 I10 0 0 V多态性与散发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关联研究(英文)
2005年
目的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α2 -巨球蛋白基因(α2 - macroglobulin,A2 M) Ile10 0 0 Val多态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有关联,但也有相悖的研究结果报道。因此,我们利用较大的样本,观察了A2 M基因Ile10 0 0 Val多态在广州及成都地区汉族老年人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散发AD的相关性。方法 以广州地区2 5 7例散发AD患者和2 4 2名正常老年人、成都地区112例散发AD患者和113名正常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A2 M基因I10 0 0 V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 E)多态性。结果 (1)在两地合并样本中,AD患者与对照组中等位基因A2 M- 10 0 0 V的频率分别为7.7%与8.7% ,广州与成都地区AD患者与对照组中A2 M基因I10 0 0 V多态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散发AD无论按是否伴有apo E-ε4或按发病年龄分成不同亚组后,A2 M基因I10 0 0 V多态的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与成都汉族人群中A2 M基因I10 0 0 V多态与散发AD不具有关联。
孙岩施佳军张思仲唐牟尼刘协和王英成韩海英郭扬波邓河晃赵振环马崔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氏病病例一对照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正常老年人AD患者
ABC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为了探讨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1(ABCA1)基因R219K多态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396例CHD患者和417名正常人ABCA1基因R219K多态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R219K多态K等位基因及KK基因型的频率(0.465、0.228)较CHD组(0.381、0.162)显著增高(P<0.05);根据发病年龄分组,早发CHD组K等位基因及KK基因型频率(0.34、0.111)明显低于晚发CHD组(0.419、0.205)和对照组(P<0.05),而在对照组和晚发CHD组间无此频率差异显著性(P>0.05);KK基因型患者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较RR基因型显著降低(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ABCA1基因R219K多态与CHD存在相关性;KK基因型可能具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伴有血浆HDLC水平的改变。
李亚张思仲马用信贺勇董景涛孙岩何国平张炜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