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143-5)

作品数:19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潘迎捷赵勇孙晓红肖莉莉娄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上海建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副溶血性
  • 10篇副溶血性弧菌
  • 3篇单增李斯特菌
  • 3篇对虾
  • 3篇食品
  • 3篇李斯特菌
  • 2篇荧光
  • 2篇三文鱼
  • 2篇生长动力学
  • 2篇生物被膜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南美白对虾
  • 2篇抗生素抗性基...
  • 2篇蓝莓
  • 2篇基因
  • 2篇即食
  • 2篇白对虾
  • 2篇DGGE
  • 1篇电解

机构

  • 20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建桥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农业科学...

作者

  • 18篇潘迎捷
  • 18篇赵勇
  • 9篇孙晓红
  • 5篇肖莉莉
  • 5篇娄阳
  • 4篇刘海泉
  • 3篇谢晶
  • 2篇郭丹凤
  • 2篇蓝英
  • 2篇王旭
  • 2篇张炜佳
  • 2篇付娇娇
  • 1篇崔泽林
  • 1篇姜文洁
  • 1篇刘冰宣
  • 1篇朱颖
  • 1篇吕利群
  • 1篇李沁
  • 1篇王敬敬
  • 1篇袁琳

传媒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在即食虾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噬菌体作为天然生物防控剂应用于食品中的前景,本实验从水产品市场的污水中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出一株烈性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SHOU24,测定其生理特性,并探讨其在即食虾中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只对含有毒力基因tdh的副溶血性弧菌有裂解能力。电镜观察其形态表明该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HOU24的最适p H为7~8。在50℃温度以下,存活率很高。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在常温条件下对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使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浓度下降1log CFU/g。本研究为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SHOU24作为抑菌剂应用于食品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袁琳张昭寰崔泽林郭晓奎赵勇
关键词:噬菌体副溶血性弧菌抑菌
超高压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单增李斯特菌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2株4b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Wa X12、ATCC13932)为研究对象进行超高压处理(100~500 MPa,15 min,20℃),通过24孔板结晶紫染色方法对2株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合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来观察生物被膜形成情况。Wa X12比ATCC13932形成被膜的能力强。100 MPa压力处理显著增强Wa X12的被膜形成能力(P<0.05),200 MPa压力处理使ATCC13932被膜形成量显著增多(P<0.05),而大于300 MPa的超高压处理使2株菌的被膜形成量均显著减少(P<0.05)。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晶紫染色结果相符,超高压处理对2株单增李斯特菌被膜形成能力均有影响。小于200 MPa压力处理后单增李斯特菌被膜形成能力增强,并在48 h后被膜形成量达到最大值。
莘似韵孙晓红徐忆宁赵勇吴启华潘迎捷
关键词:超高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SEM
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了8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6株菌株具有耐药性,其中,1株耐3种抗生素,1株耐2种抗生素,其余4株耐1种抗生素。比较了20、25、37℃下这8株菌株在TSB(含3%NaCl,pH8.0)中的生长特性。通过Bioscreen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建立了这8株菌的一级生长模型,并比较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延滞期(λ)及最大生长量(a)。同时比较了这8株菌的ERIC-PCR图谱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生长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菌株的各个生长参数的大小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且发现ERIC-PCR图谱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研究为耐药性致病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郭丹凤张昭寰肖莉莉娄阳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耐药性风险评估
单增李斯特菌WaX12及其sigB缺失突变株在不同pH下生长动力学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探究σB因子对单增李斯特菌(LM)的生长影响,比较了LM-WaX12及其sigma B缺失突变株在不同pH值下生长动力学的差异。作者运用重叠延伸PCR(SOE-PCR)和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缺失SigB基因的LM突变株WaX12-△sigB;利用sigB外围引物扩增其两侧片段鉴定突变株,并且通过修正的Logistic模型拟合两个菌株在不同酸碱度下(p H 59)的生长曲线,分析各生长参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sigB缺失突变株构建成功;WaX12-△sigB和WaX12在p H 5的环境下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延滞期λ与最大菌浓MPD-O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二者无明显差异。
王旭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
四种北高丛蓝莓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四个北高丛蓝莓品种的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糖、总酚、花青素及黄酮的含量,并利用体外法研究了四种蓝莓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采摘的蓝莓,总糖、总酚、花青素以及黄酮含量最高的是爱国者,它们的值分别为9.77%,1.91mg/g,0.668mg/g,0.22mg/g,其次为北青,含量最低的为尼尔森(除花青素外)。四个品种的蓝莓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爱国者和北青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能够达到30%以上,这与其中所含的总酚、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
朱颖孙晓红姜文洁赵勇吴启华潘迎捷
关键词:蓝莓总糖总酚花青素黄酮抗氧化
水产品批发市场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探究待售水产品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水产品批发市场中的扩散污染情况,选取上海市3个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的方法,对市场内部和市场附近的排污沟表层淤泥中5大类(4种磺胺类、8种四环素类、6种β-内酰胺类、5种氯霉素类、4种链霉素类)共27种ARGs进行了检测,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细菌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共有17种ARGs在批发市场淤泥中被检出,其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和链霉素类ARGs的检出率较高且检出种类较多,表明水产品批发市场含有种类丰富的ARGs,水产品以磺胺类、四环素类和链霉素类ARGs污染为主。对市场外围的检测显示市场外围区域ARGs的种类分布略低于市场内部,表明水产品批发市场中ARGs的存在会通过污水排放途径扩散到周边环境。DGGE图谱的分析结果显示,3个批发市场污泥样品细菌种类差异性较大,表明环境中ARGs的种类分布与细菌的种类并无直接关联。本研究表明水产品携带的ARGs会扩散到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导致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以此造成的污染会进一步传播到周边环境,此外,这些种类丰富的ARGs重新扩散到待售水产品中的风险很大,需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巴永兵娄阳赵飞谢晶潘迎捷潘迎捷
关键词:水产品安全抗生素抗性基因水产品批发市场淤泥DGGE
食品工业中新型杀菌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5年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杀菌技术不断得到研究与应用。传统杀菌技术虽然能保证食品在微生物方面的安全,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特性。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固有品质,一些新型杀菌技术应运而生,如超高压杀菌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纳米颗粒杀菌技术、酸性电解水杀菌技术和噬菌体杀菌技术。本文详述了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它们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型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徐娟张昭寰肖莉莉王旭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食品
应用三种方法观察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三种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荧光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观察了两株分离自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Vp8和Vp32在4℃条件下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种观察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Vp8有大量生物被膜形成,而Vp32几乎没有生物被膜形成。结论:在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中,各种观察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不同实验室条件或不同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蓝英郭卓然付娇娇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
多重与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纯培养及南美白对虾中生长动力学的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比较多重与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生长动力学差异,并探索"细菌耐药性"与"风险"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应用Bioscreen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结合梯度稀释法,对不同耐药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在纯培养条件(TSB)下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选取六重耐药的VPD18菌株与单一耐药的VPD43菌株接种于南美白对虾中,构建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采用Baranyi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生长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纯培养条件下,多重与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的μmax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南美白对虾中,单一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的μmax更大,但六重耐药的菌株却具有更短的延滞期(λ)。基于该现象提出假设:细菌耐药程度的增加可能导致其延滞期缩短,但对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影响不显著。该结果可为我国开展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娄阳张昭寰肖莉莉郭丹凤刘海泉潘迎捷潘迎捷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细菌耐药性
GC夹对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rpoB-PCR-DGGE图谱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旨在探讨不同的GC夹以及GC夹连接引物的不同位置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DGGE图谱结果的影响,合成6对RNA聚合酶β亚基编码基因rpo B引物(rpo B 1-6),含3种不同GC夹(GC-1,GC-2,GC-3),且每种GC夹分别连接于正反引物5'端。应用rpo B-PCR-DGGE对副溶血性弧菌(5株),单增李斯特菌(5株)和沙门氏菌(3株)进行分析,并与V3-PCR-DGGE和ERIC-PCR的图谱及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GC-3夹连接于反引物上的rpo B-PCR-DGGE分辨效果最好,分辨力指数达0.9,与ERIC-PCR相同,高于V3-PCR-DGGE。GC夹序列和连接引物位置均对rpo B-PCR-DGGE图谱结果产生影响。选择或设计无连续鸟嘌呤(G)排列的GC夹序列且将其连接于反引物5'端,均能有效提高rpo B-PCR-DGGE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与分型的效果。
廖超张昭寰姚鑫谢晶张炜佳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RPO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