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3JJB10012)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罗阳周传艳崔涛黄春华府伟灵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电磁辐射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1篇导管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强度
  • 1篇电磁
  • 1篇新西兰兔
  • 1篇修饰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标本
  • 1篇蒸发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试验
  • 1篇肾脏
  • 1篇生物传感
  • 1篇生物传感器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学
  • 1篇鼠肝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作者

  • 4篇罗阳
  • 2篇周传艳
  • 1篇黄春华
  • 1篇蒋天伦
  • 1篇张洪
  • 1篇府伟灵
  • 1篇崔涛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肝脏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磁辐射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肝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将36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nste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mW/cm2、10mW/cm2和20mW/cm2的电磁波辐照60min,辐照结束后于1h,1、3、7、15、30d分别取小鼠尾静脉血和眼眶血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0mW/cm2)相比,功率密度为10mW/cm2和20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后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随着时间增加,血小板总数则随时间而显著减少(P<0.05)。同时,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亦随时间同步增加(P<0.05)。对于相同指标,功率密度为20mW/cm2的一组所产生的影响要高于10mW/cm2组(P<0.05)。结论低剂量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肝脏损伤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强弱与其对机体的损伤层正相关。
安刚周传艳罗阳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新西兰兔肾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新西兰兔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接受频率为2856MHz,强度分别为0、5、10、20mW/cm2的辐射,每日辐射时间1h,于连续辐射1、3、5、10、20、30d后采血,并进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5、10、20mW/cm2辐射组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与对照组(辐射强度为0mW/cm2)相比,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程度随辐射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即便是低强度的电磁辐射也会对新西兰兔肾功能造成损伤,电磁辐射的强度越高对新西兰兔肾功能的损伤越大,且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重。
周传艳府伟灵罗阳
关键词:肾功能试验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的生物学和医学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是一种能高选择性地识别并酶切完全匹配的DNA双链或者DNA-RNA杂交双链中的DNA,而对单链DNA和RNA几乎没有作用的核酸酶。DSN酶的上述特点使其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全长c DNA文库的均一化、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和高通量测序等。近年来,DSN酶在microRNAs(miRNAs)的检测领域得以长足发展和应用。miRNAs是一组内源性、非编码短序列RNAs,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序列短、丰度低等特点,miRNAs的检测一直是临床难题。新近研究主要基于DSN酶信号放大的特点,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生物传感技术,通过采用不同检测原理如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实现痕量miRNAs检测。本文就DSN酶在miRNAs检测、SNP检测、全长cDNA文库均一化及高通量测序等方面的生物学应用进行了综述。
邱晓沛张洪蒋天伦罗阳
关键词:SNP检测高通量测序
量子点生物传感器中的表面修饰技术及其医学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发光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材料学以及物理光学领域。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标记技术可以用于构建生物传感器,从而实现生物大分子或者是生物体内无机分子的快速、准确检测。量子点的表面修饰对于提高其荧光特性和降低生物毒性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表面修饰技术主要分为多基配体表面修饰技术、双亲性分子表面修饰技术、树枝状分子表面修饰技术、巯基偶联表面修饰技术以及空穴-链式表面修饰技术等几大类。上述修饰技术各具优缺点,可用于组建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各种生物分子的离体检测与在体示踪但各具优缺点。本文就量子点生物传感器中的最新表面修饰技术及其医学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刘星罗阳
关键词:量子点表面修饰巯基丙酸生物传感器
血液标本保存条件对肝功能测定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保存条件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临床血液标本3份,分离血清标本后4、37℃条件下密封保存,每24h进行肝功能指标检测,连续检测5d,筛选出无蒸发条件下较稳定的指标;随机选择临床血液标本53份,分离血清后4、37℃条件下非密封保存,每隔24h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清蛋白(ALB)检测,连续检测7d。对检测结果进行标准化后,进行组间比较的方差分析。结果 4℃非密封保存,ALP、TP第4天检测结果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第3天检测结果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非密封保存,ALP、TP、ALB第2天检测结果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液体蒸发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影响较大;4℃非密封保存2d之内,ALB、TP、ALP检测结果真实可靠,37℃非密封保存24h后,复查结果无意义。
崔涛黄春华罗阳
关键词:血液标本肝功能测定蒸发
细菌生物膜清除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细菌生物膜( biofilm,BF)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黏附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由其自身分泌的胞外多聚体( exopolysaccharide , EPS )及其基质网组成的三维结构的菌细胞群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细菌性感染与生物膜有关。当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时,细菌容易在皮肤、尿道等人体组织或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医疗设备形成生物膜,引起诸如败血病、难治性肺部感染和内膜炎等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气管插管24 h后95%气管表面会出现生物膜,最常见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因导管相关念珠菌生物膜感染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0%。
张洪邱晓沛蒋天伦罗阳
关键词:细菌生物膜中心静脉导管难治性肺部感染细菌性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