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3B06-3-4)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沈镝李锡香方智远宋江萍李全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黄瓜
  • 4篇西双版纳黄瓜
  • 2篇胡萝卜素
  • 2篇Β-胡萝卜素
  • 1篇多基因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叶黄素
  • 1篇营养成分分析
  • 1篇肉色
  • 1篇色差
  • 1篇色差仪
  • 1篇熟期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群体遗传多样...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主基因
  • 1篇主基因+多基...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锡香
  • 5篇沈镝
  • 4篇宋江萍
  • 4篇方智远
  • 3篇李全辉
  • 3篇邱杨
  • 3篇王海平
  • 2篇戚春章
  • 1篇程嘉琪
  • 1篇赵金艳
  • 1篇刘发万
  • 1篇靳松

传媒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西双版纳黄瓜果实成熟期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t.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老瓜果肉橙黄是区别于普通黄瓜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以不同类型西双版纳黄瓜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实成熟期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8份西双版纳黄瓜老瓜的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6.58mg/kgDW,叶黄素0.48mg/kgDW,Vc4.96mg/100g,可溶性糖1.97%,Ca173.21mg/kg,Fe1.28mg/kg,Mg121.89mg/kg,P 339.67mg/kg,Zn1.47mg/kg。不同种质的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1.34~261.55mg/kgDW,变异系数67.68%。随着果实成熟期的延长,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明显下降。在果实成熟期未检测到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积累是西双版纳黄瓜果肉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沈镝李锡香方智远靳松刘发万
关键词:西双版纳黄瓜Β-胡萝卜素叶黄素可溶性糖
黄瓜果肉色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以1份西双版纳黄瓜和2份普通黄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配制2个杂交组合,并构建4世代群体(P1、P2、F1、F2)。分别采用目测分级、色差仪测定a值和b值以及HPLC方法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等4个指标,研究黄瓜果肉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F2群体的果肉色相关指标呈单峰偏态或双峰分布,表现为主基因+多基因的数量遗传特征。多世代联合分析表明,黄瓜果肉色遗传基本符合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两组合8个果肉色相关指标最优模型的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76.0%~99.3%,多基因遗传率较低,为0~23.7%。对黄瓜橙黄果肉色的选择应在分离早期世代进行。
沈镝方智远李锡香李全辉程嘉琪宋江萍王海平邱杨
关键词:西双版纳黄瓜Β-胡萝卜素色差仪
西双版纳黄瓜种质资源形态鉴定和亲缘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对30份西双版纳黄瓜种质资源5个质量性状和13个数量性状的形态鉴定。结果显示:30份西双版纳黄瓜种质在形态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与性型分化和侧枝发生相关的5个数量性状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较高。子叶长等8个性状差异不明显。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29份种质可分为5组,分组结果与其重要农艺性状基本吻合。
沈镝李锡香方智远戚春章宋江萍王海平邱杨
关键词:西双版纳黄瓜形态性状亲缘关系
西双版纳黄瓜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r. 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以20世纪70年代末收集的30份西双版纳黄瓜种质273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SSR技术从群体水平分析其遗传多样性。273个样本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92.86%、0.1818和0.2972。比较30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显示种质间遗传变异54.06%,种质内遗传变异45.94%。17号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0.1376,I=0.2032,多态位点百分率37.2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种质的分组与瓜皮色和瓜肉色基本一致。按不同来源地将种质分为5个群体,其中景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多态位点百分率、H值和I值分别为76.19%、0.1562和0.2516。群体间遗传一致度在0.9071~0.988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地的西双版纳黄瓜在遗传组成上存在差异。群体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2201和1.7718,表明西双版纳黄瓜群体间基因分化不明显,基因交流基本顺畅。
沈镝方智远戚春章赵金艳宋江萍李全辉李锡香
关键词:黄瓜西双版纳黄瓜SSR
黄瓜抗黑星病不同基因源的遗传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获得2份抗黑星病黄瓜材料(HX1,Cucumis sativus var.sativus,DI=5;HX5,C.sativusvar.xishuangbannesis,DI=38.7)和1份感病材料(HX8,C.sativus var.sativus,DI=80)。利用上述3份材料构建了2个组合(HX1×HX8,HX5×HX8)的6世代群体(P1、P2、F1、F2、B1和B2),并分别进行黑星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采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份材料抗黑星病的遗传规律不同。组合HX1×HX8的F1单株表现为抗病,而组合HX5×HX8的F1单株基本表现为感病。HX1对黑星病的抗性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_1模型),HX5的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C模型)。在组合HX1×HX8中,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大于显性效应,B1、B2和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2.51%、98.19%和96.91%,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表明HX1对黑星病的抗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HX5对黑星病的抗性遗传以多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
李全辉沈镝李锡香王海平邱杨宋江萍
关键词:黄瓜抗黑星病主基因+多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