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3003)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杨鸣波刘正英兰小蓉付晓蓉华笋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聚乳酸
  • 6篇PLA
  • 4篇共混
  • 3篇乙烯
  • 3篇温度场
  • 3篇流变性
  • 3篇流变性能
  • 3篇晶体
  • 3篇聚丙烯
  • 3篇聚碳酸
  • 3篇复合晶体
  • 3篇丙烯
  • 2篇增容
  • 2篇熔融
  • 2篇聚碳酸亚丙酯
  • 2篇聚乙烯
  • 2篇共混体
  • 2篇共混体系
  • 2篇共混物
  • 2篇二醇

机构

  • 20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9篇杨鸣波
  • 12篇杨伟
  • 9篇谢邦互
  • 6篇刘正英
  • 4篇付晓蓉
  • 4篇兰小蓉
  • 3篇华笋
  • 3篇冯建民
  • 3篇包睿莹
  • 3篇季得运
  • 3篇吴枫
  • 2篇魏馨丰
  • 2篇张文霞
  • 2篇张来
  • 1篇杨敖霜
  • 1篇蒋文柔
  • 1篇谢琪
  • 1篇古力
  • 1篇刘小亭
  • 1篇张瑞岩

传媒

  • 4篇高分子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中国塑料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塑料工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子量聚乳酸立构复合晶体:制备,机理及其对聚乳酸结晶的影响
<正>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右旋乳酸(PDLA)形成的立构复合晶体(sc),熔点较PLLA或PDLA的单组份晶体(hc)高约50°C。同时,在PLLA中加入少量的PDLA,在PLA结晶时sc可作为成核剂改善其结晶性能...
杨伟包睿莹魏馨丰杨鸣波谢邦互
关键词:聚乳酸
文献传递
二次流动过程中HDPE/PC微纤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本文通过热拉伸微纤化技术获得聚乙烯/聚碳酸酯原位微纤共混物,在二次熔体流动过程中,研究聚乙烯/聚碳酸酯(HDPE/PC)微纤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发现,多种高取向结晶结构(hybrid ...
夏小超冯建民杨伟杨鸣波
关键词:聚碳酸酯聚乙烯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诱导聚偏氟乙烯极性相形成的研究
<正>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有机压电薄膜材料,在电子、航空航天工业以及生物智能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PVDF的压电性强烈依赖于晶型结构。本文通过对样品进行等温结晶和退火处理,分析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
谢琪梁成露杨伟谢邦互杨鸣波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温结晶退火断裂伸长率
文献传递
CNTs纳米粒子迁移对iPP/sPP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正>以等规聚丙烯(iPP)/间规聚丙烯(sPP)为基体,以碳纳米管(CNTs)为填料,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iPP/sPP/CNTs复合材料,探讨了CNTs由iPP相向sPP相的迁移对复合材料形态结构、流变性能和熔融结...
杨敖霜古力杨伟谢邦互杨鸣波
关键词:流变性能
文献传递
立构复合晶体和剪切对聚乳酸结晶的协同促进作用
<正>聚乳酸(PLA)较差的耐热性一直限制着它的使用范围,可通过提高PLA材料结晶度的方法来改善其耐热性。本文采用低温法成功制备了含有立构晶体的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PLLA/PDLA)(99/1wt/wt)共混物,然...
魏馨丰包睿莹杨伟杨鸣波谢邦互
关键词:聚乳酸
文献传递
PLA热性能参数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乳酸(PLA)在温度区间为40~180℃的连续质量定压热容(比热容)值;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技术(TPS)研究了不同注塑工艺条件下聚乳酸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研究表明:聚乳酸的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变化发生改变,造成其固液相比热容的不同;聚乳酸的热导率受注塑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小,在设定的范围内可以忽略其对热导率的影响;而热扩散率受注塑压力的影响较大,这与聚乳酸的相形态结构有关。
张来张文霞蔡广楠付晓蓉
关键词:聚乳酸比热容热导率热扩散率
聚乳酸吹膜过程中传热系数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Fluke热像仪采集聚乳酸(PLA)在挤出吹膜过程中的温度场,研究冷却风风量(Q_v)及吹胀比对PLA吹膜过程中对流-辐射联合传热系数(h)的影响,同时对传热系数在低Q_v下和高Q_v下随高度的变化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着Q_v增大,温度下降速率增大;低Q_v下(Q_v=0,0.66 L/s),随着Q_v增大,h变化不明显;高Q_v下(Q_v=1.32、2.00 L/s),随着Q_v增大,在距口模出口高度(Z)为0~0.03 m内h增大明显;随着吹胀比的增大,温度下降速率增大,在口模位置处h增大明显;在不同Q_v下,h可近似表示为高度Z的函数。
陈历波王鹏黄伟付晓蓉杨鸣波
关键词:聚乳酸传热系数温度场
不同催化剂作用下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的酯交换反应被引量:1
2017年
选用辛酸亚锡[Sn(Oct)_2]和钛酸四丁酯(TBT)作为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的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研究了溶液条件下单一催化剂及复合催化剂对PLA/PPC酯交换反应的催化作用.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子结构、热力学及流变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论在单一催化剂还是复合催化剂作用下,PLA与PPC分子间均发生了酯交换反应,同时伴随着断链反应.其中,当Sn(Oct)_2作为单一催化剂或Sn(Oct)_2/TBT作为复合催化剂时,样品更倾向发生断链反应而非显著的酯交换反应.进一步分析纯样品在催化剂Sn(Oct)_2或TBT作用下的反应情况,结果发现,PPC在反应最初阶段以高分子量的分子链断链为主,且会发生明显的解拉链降解,从而导致PLA/PPC在等质量比时酯交换反应程度不高,这为今后更好地研究PLA/PPC酯交换反应提供了思路.
张敏张书洋刘正英杨伟杨鸣波
关键词: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酯交换断链
聚烯烃/碳纤维导电复合材料在热循环下特殊的温度-电阻效应研究
<正>本文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碳纤维(CFs)含量的线性高密度聚乙烯/碳纤维(HDPE/CF)和等规聚丙烯/碳纤维(iPP/CF)导电复合材料。在这两种导电复合材料中我们分别观察到特殊的电阻-温度效应。在HDPE...
任丹琪郑少笛刘正英杨伟冯建民杨鸣波
关键词:碳纤维高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正温度系数效应
文献传递
PLA薄膜挤出吹塑成型加工过程中温度场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对聚乳酸(PLA)在挤出吹塑薄膜成型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吹膜冷却过程中膜厚方向(径向)和机器方向(轴向)的温度场分布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用Matlab数学软件模拟了PLA在吹膜冷却过程中的一维温度场。结果表明:在口模出口附近,PLA薄膜内外表面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故在吹膜冷却过程中,膜厚方向的热传导必须给予考虑,只有在冻结线附近才可以忽略不计;由于空气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在薄膜外表面进行,因此,吹膜过程的传热主要发生在薄膜外表面;冷空气流量对冻结线高度(FLH)有重要影响,通过模型计算,可以控制FLH,从而实现对薄膜性能和产量的调控。
张文霞张来杨鸣波付晓蓉
关键词:聚乳酸挤出吹膜温度场分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