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825128)

作品数:13 被引量:249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平刘成刘成海顾宏图王宪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纤维化
  • 5篇星状细胞
  • 5篇血管
  • 5篇细胞
  • 5篇甲基
  • 5篇二甲基亚硝胺
  • 5篇肝纤维化
  • 5篇肝星状细胞
  • 5篇肝窦
  • 4篇鼠肝
  • 4篇化瘀
  • 4篇扶正
  • 4篇扶正化瘀
  • 4篇大鼠肝
  • 3篇蛋白
  • 3篇瘀方
  • 3篇门静脉
  • 3篇内皮
  • 3篇静脉
  • 3篇化瘀方

机构

  • 11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4篇刘平
  • 9篇刘成
  • 8篇刘成海
  • 7篇陆雄
  • 7篇顾宏图
  • 7篇王宪波
  • 6篇唐志鹏
  • 6篇胡义扬
  • 5篇徐列明
  • 3篇李风华
  • 2篇童普德
  • 2篇姜春萌
  • 2篇谭英姿
  • 2篇王晓玲
  • 2篇徐光福
  • 1篇吴定中
  • 1篇魏建军
  • 1篇张琴
  • 1篇蒋文娟
  • 1篇张文彤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肝脏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探讨二甲基亚硝胺 (DMN)致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壁病理变化及其与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4 0只用 0 .5 %DMN每周连续 3d共 4周 12次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别于造模后 1d、2d、3d、1周、2周、4周、6周、8周作为动态观察时相点 ;分别取 5只模型大鼠和 3只正常大鼠肠系膜前静脉分支插管法测门脉压力 (Ppv)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Ⅳ型胶原(ColⅣ )、层粘连蛋白 (LM)和Ⅰ型胶原 (ColⅠ )表达 ;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正常大鼠肝窦壁ColⅣ阳性表达 ;模型组肝窦壁除ColⅣ阳性染色呈现为先弱后强外 ,LM和ColⅠ的沉积均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进行性增加 ,4周时表达最为明显 ,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失窗孔和内皮下完整基底膜形成 ;模型组Ppv与肝窦壁LM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DMN大鼠肝窦内皮下基底膜是在功能性基底膜破坏的基础上 ,随着LM与新合成ColⅣ沉积以及两者结合的增加。
王宪波刘平唐志鹏陆雄刘成海胡义扬徐列明顾宏图刘成
关键词:肝窦毛细血管化二甲基亚硝胺DMN门静脉高压
扶正化瘀方对肝星状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干预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对肝星状细胞(HSC)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干预以及对自分泌激活途径的影响。 方法 大鼠灌以扶正化瘀方,制备含药血清;用含药血清添加法观察扶正化瘀方对活化HSC分泌VEGF的影响;以含药血清活化HSC条件培养液温育原代HSC,观察药物对HSC增殖与I型胶原分泌的作用。结果 扶正化瘀方对活化的HSC分泌VEGF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活化的HSC可明显促进静止HSC的增殖与I型胶原的分泌;扶正化瘀方可明显抑制这一促进作用。 结论 扶正化瘀方对HSC的自分泌激活途径有抑制作用,抑制活化的HSC分泌VEGF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刘成姜春萌刘成海刘平胡义扬
关键词:I型胶原肝星状细胞扶正化瘀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自分泌HSC
扶正化瘀中药复方促进CCl_4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配伍机理研究被引量:37
2002年
探讨扶正化瘀方逆转肝纤维化的配伍机制 ,以Wistar大鼠皮下注射CCl4 和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造模 ,重复正交试验设计 ,6因素 (6味中药 )、2水平 (用与不用 )、部分一级交互作用。模成后按L1 6 (2 1 5)正交表随机分组经口给药 4周。检测肝羟脯氨酸 (Hyp)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和白蛋白 (Alb) ,筛选出有显著作用的 4味药物 ,再按上法用L8(2 7)正交表重复正交试验 ;根据 2次结果 ,以秋水仙碱对照 ,比较单味桃仁 (F药 )与优化复方的作用。结果 :F药降低肝组织Hyp含量的作用显著 ,重在提高肝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 1(MMPI)活性 ;丹参 (D)可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TBil含量 ,虫草菌丝 (A)既可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也能有效降低血清ALT活性 ,七叶胆(C)重在降低血清ALT活性。ACDF复方提高肝MMP1 活性 ,降低肝Hyp含量、血清ALT活性及TBil含量 ,提高血清Blb含量等均显著优于F单味药。结论 :在治疗CCl4 大鼠肝纤维化 ,化瘀药桃仁促进胶原降解 ,降低肝组织HyP含量 ;补虚益精的虫草菌丝、活血养血的丹参保护肝细胞 ,改善肝功能 ;清热解毒的七叶胆抗肝细胞损伤 ;4药配伍后 。
刘平吴定中刘成海李风华顾宏图胡义扬徐列明刘成
关键词:肝纤维化药物配伍中药复方
丹参酸乙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观察丹参酸乙对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影响。方法 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量。结果 10μmol/L SAB可抑制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但不能抑制其蛋白表达。细胞经TGFβ1刺激后,不仅1μmol/L SAB甚至10μmol/L SAB均不能抑制a-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基因表达。结论 丹参酸乙在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启动阶段可延缓其活化,对于已活化的细胞丹参酸乙则无逆转作用。
王晓玲刘平童普德谭英姿
关键词:丹参酸乙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窦毛细血管化在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研究肝窦毛细血管化在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经4周12次腹腔注射DMN制备火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大鼠门静脉压力测定,24周动态分析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与门静脉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大鼠门静脉压力随着造模的进行不断升高,造模4周时达(1.10 ±0.18)kPa,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4)kPa(t=6.41.P<0.0 1)。造模停止后,大鼠门静脉压力逐渐恢复正常。其动态变化与电镜下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变化规律一致;与反映肝窦内皮表型改变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动态变化成正相关(r=0.833,P<0.01);与反映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形成的层黏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成正相关(r=0.953,P<0.01);与反映肝窦壁星状细胞活化收缩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成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DMN肝纤维化模型门静脉高压产生的主要原因。
陆雄刘平徐光福刘成海李风华刘成
关键词:肝窦毛细血管化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旁分泌活化途径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2
2001年
刘成姜春萌刘平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肝星状细胞
虫草菌丝提取物对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窦内皮细胞(SECs)通透性变化模式,以及虫草菌丝提取物(CME)对SECs通透性的影响,以阐明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MN 10μg·kg^(-1)腹腔注射,每周3次,连续4wk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按10mg·kg^(-1)·d^(-1)剂量给予CME干预和治疗模型大鼠,qd,连续2wk和4wk。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窦壁CD31和小窝蛋白1(Car-1)表达。结果:正常肝窦壁SECs有许多窗孔,CD31和Cav-1呈现弱阳性染色。给予DMN刺激后,模型组大鼠肝窦壁SECs窗孔数量逐渐减少,CD31和Cav-1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增多,至4wk末时到达峰值;停止DMN刺激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窦壁SECs窗孔数量逐渐增多,CD31和Car-1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减少。经2wk和4wk处理后,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CME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肝窦壁SECs窗孔数量显著增多,CD31和Cav-1阳性染色细胞逐渐显著减少。结论:在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SECs表型发生变化,其通透性模式由以窗孔运送为主转变为以小窝运送为主,使通透性减少。CME能够改善SECs通透性,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唐志鹏刘平王宪波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肝窦内皮细胞小窝蛋白1虫草菌丝提取物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基因差异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I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基因差异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差异表达基因在肝纤维化形成与消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DMN 10mg·kg-1剂量腹腔注射...
唐志鹏刘平王宪波徐列明陆雄刘成海胡义扬顾宏图刘成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基因差异表达
文献传递
扶正化瘀方促进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2
2003年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获取血清与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肝功能观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外周胞浆很薄,有许多小窗孔,内皮下未见基底膜。模型组大鼠肝窦扭曲、狭窄,内皮细胞胞浆窗孔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基底膜出现;肝组织可见出血性坏死,门脉区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增强,且范围较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19方治疗组肝窦扭曲、狭窄程度及内皮窗孔减少和消失程度轻,基底膜较薄或不连续,部分肝窦结构接近正常;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肝组织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均显著减弱,分布面积图像分析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319方可显著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
陆雄刘平刘成海徐光福李风华顾宏图刘成
关键词:肝纤维化扶正化瘀方病理生理学
丹参酸乙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的观察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探讨丹参酸乙 (SAB)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Ⅰ型胶原及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位灌注、消化大鼠肝脏 ,分离肝星状细胞。以不同浓度SAB温育TGFβ1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RT 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  1μmol/LSAB和 10 μmol/LSAB可分别抑制Ⅰ型胶原及c fos基因表达 ,但 1μmol/LSAB和 10 μmol/LSAB对SMα actinmRNA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TGFβ1对体外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表达SMα actinmRNA无明显影响 ,可促进Ⅰ型胶原和c fosmRNA的表达。SAB可抑制TGFβ1促进细胞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作用。
王晓玲刘平谭英姿童普德蒋文娟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丹参酸乙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MR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