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X036)

作品数:20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承贵梁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哲学
  • 10篇传统哲学
  • 9篇中国传统哲学
  • 5篇检讨
  • 4篇哲学研究
  • 4篇认知范式
  • 3篇哲学研究方法
  • 3篇中国哲学
  • 3篇主义
  • 2篇视域
  • 2篇科学主义
  • 1篇当代中国哲学
  • 1篇道德
  • 1篇熊十力
  • 1篇学术方法
  • 1篇意蕴
  • 1篇哲学特质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论
  • 1篇中国哲学研究

机构

  • 20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0篇李承贵
  • 1篇梁涛

传媒

  • 3篇河北学刊
  • 2篇社会科学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岱年释“理”之路径及其省察
2012年
张岱年对"理"的诠释,不仅对"理"进行了分类,不仅对诸种意谓"理"之关系进行了梳理,而且对"理"的特性进行了审定。这些探讨的学术意义,不仅表现在对"理"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上,更表现在对"理"之认识主体数量的扩充和素质的提升上。但是,由于唯物论原则被绝对化使用,使得张岱年对"理"内涵的诠释显得贫乏化,对"理"特性的认定显得单一化,从而使"理"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因此,对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诠释,我们既要积极地引用新方法、新知识,同时要考虑所引用方法的适度性。
李承贵
关键词:省察
胡适认知老子“道”的三种路径被引量:1
2009年
胡适认知、理解、解释老子的"道"应用了三种路径,即科学主义、实用主义、进化主义。因为此三种路径的应用,胡适提出了一些独特而新颖的观点:"道"是一种假设、"道"是一种过程、"道"意味着"天人不同类"等;也因为此三种路径的应用,胡适关于老子"道"的理解和解释存在诸多的偏颇:"道"含有阻碍科学发展的特性、"道"具有"重虚轻实"的特性、"道"具有"尚古淡今"的特性、"道"及其德性是无法证实的虚名等。因此,胡适关于"道"的认知、理解和解释,完全是科学主义方法的实践,而在科学主义方法应用过程中,"道"的人文内涵被无情地消解。
李承贵
关键词:科学主义实用主义进化主义
先秦儒道思想解释的进化论向度--胡适的开掘、思考及评论
2013年
胡适以进化论作为方法,对先秦儒家、道家思想展开了阅读与解释,从而较为系统地将孔子、荀子、老子、列子、庄子等的进化论思想呈现出来,并揭示了他们各自特点与异同。胡适的这种解释实践,不仅丰富了我们认知先秦诸子思想的内容,而且深化了我们认知先秦诸子思想的程度。当然,胡适以进化论解释儒家、道家思想所遭遇的学术难题,也是本文所关切的。
梁涛李承贵
西学视域中的中国传统哲学——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及其检讨被引量:2
2006年
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所涉及境域较为广泛,本文只就《易》哲学、儒家哲学、老庄哲学、哲学范畴四个方面,对严复关于中国传统哲学认知的情形予以讨论。这种讨论所传达的信息是:第一,“西学”是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有利武器”,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第二,“西学”引为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国哲学,这种伤害包括化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消解中国传统哲学意义的丰厚性和肢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第三,准确把握“中学”、“西学”的内涵,是避免误读中国传统哲学,从而使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获得积极意义的基本前提。
李承贵
关键词:西学中国传统哲学
牟宗三视域中的中国哲学特质——从生命性问题展开
2013年
自西方哲学出现在中国之后,“中国哲学的特质是什么”便成了中国学人必须直面和思索的课题,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牟宗三是对这个课题进行回应的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那么,牟宗三先生眼中的中国传统哲学特质是什么?他的回应给予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本文即对这些问题展开初步讨论,并提出几点相关的意见。
李承贵
关键词:牟宗三生命视域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
唯物主义认知范式的形成与检讨——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唯物主义方法作为为中国哲学的研究范式,为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命题及观念的发掘、整理与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特殊的理论架构,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丰富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将唯物主义认知范式应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必须妥善处理如下问题:不能以唯物主义为唯一的方法,以避免对中国传统哲学解释的简单化;不能以唯物主义为个别的方法,以避免对中国传统哲学解释的教条化;不能以唯物主义为至上的方法,以避免对中国传统哲学解释的模式化。质言之,若要使唯物主义范式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传统哲学的特殊性及这种特殊性对于唯物主义方法的可适性范围与程度是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
李承贵
关键词:唯物主义认知范式中国传统哲学检讨
严复解释传统哲学的科学主义倾向
2013年
严复在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实践中,表现出浓厚且鲜明的科学主义倾向。严复解释的科学主义倾向,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科学哲学资源的发掘具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却误读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许多观念、命题和范畴。因此,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解释是一把双刃剑,这对于当今处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是有直接启发的。
李承贵
关键词:传统哲学科学主义倾向
逻辑认知范式的形成及其检讨——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方法为中心被引量:1
2014年
逻辑之为学术研究方法,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介绍逻辑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应用上,并表现出主体的广泛性和时间的持续性,从而形成一种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范式。而这种范式的应用产生了诸多积极性影响:第一,开掘了中国古代思想中逻辑学的资源,促进了逻辑学史学科的建立;第二,揭示了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特点与缺点,从而把握着修正和发展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方向;第三,吸收应用了西方逻辑思维方法,从而推动着中国哲学思维的变革。
李承贵
关键词:检讨
中国传统哲学开出科学知识之尝试——以贺麟“时空即理”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如何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开出科学知识,是困惑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家的难题之一。贺麟通过对"理"的诠释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回应。贺麟认为,"理"具有"时空"的基本特性,即言其为"自然知识形成的可能的根据、法则和标准",从而为中国传统哲学开出科学知识展开了尝试性的讨论,在事实上启发了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如何接上知识论的思考。然而,中国传统哲学根深蒂固的道德特性,究竟在什么程度上能够与科学知识接通,却是贺麟释"理"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深度理论困惑。
李承贵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科学知识
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原则被引量:3
2010年
在过去百余年理解、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中,多数哲学家围绕怎样理解、解释中国传统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可以概括为"返乡原则"、"开放原则"、"相契原则"等三大原则,这三大原则对于当下及未来的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
李承贵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