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323)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德伍毛远桂刘德明林尊文宁璞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增生
  • 4篇增生性瘢痕
  • 4篇瘢痕
  • 3篇基因
  • 2篇增生性瘢痕成...
  • 2篇正常皮肤
  • 2篇皮肤
  • 2篇瘢痕成纤维细...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成纤维细胞
  • 2篇创面
  • 1篇型胶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愈合
  • 1篇增生组织
  • 1篇正常皮肤组织
  • 1篇人增生性瘢痕
  • 1篇人增生性瘢痕...
  • 1篇生物信息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南昌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江西护理职业...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刘德伍
  • 3篇毛远桂
  • 2篇宁璞
  • 2篇刘德明
  • 2篇周孝亮
  • 2篇林尊文
  • 1篇彭燕
  • 1篇钟世镇
  • 1篇徐少宏
  • 1篇吕静
  • 1篇俞建兴
  • 1篇胡洋红
  • 1篇游敏
  • 1篇胡杨柳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2年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是创面修复的主要细胞,它通过迁徙、增殖、分化、合成、分泌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有序进行参与创面修复过程。创面正常愈合是EB、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结果。当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FB等的相互调节平衡失调,
周孝亮刘德伍毛远桂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行为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影响因素创面修复
粉防己碱对兔耳瘢痕增生组织Ⅰ、Ⅲ型胶原与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粉防已碱(tetrandrine,Tet)对兔耳瘢痕增生组织Ⅰ、Ⅲ型胶原和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粉防己碱抑制瘢痕增生的体内机制。方法建立兔耳瘢痕模型,并分为生理盐水组、泼尼松龙组、低浓度Tet组(1.0mg/ml)、高浓度Tet组(7.5mg/ml),按分组给药。动态观察瘢痕形态学变化;HE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表达与排列;免疫组化观察Ⅰ、Ⅲ型胶原和TGF—β1表达情况;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和TGF—β1及Smad 3 mRNA表达。结果①伤后24d创面完全表皮化,形成突出皮面、质地韧、暗红色增生样组织块;HE、Masson染色示:瘢痕增生样组织块成纤维细胞数量及胶原面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且胶原排列紊乱呈漩涡和结节状。②形态学观察示,Tet组、泼尼松龙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瘢痕充血程度降低、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厚度变薄,其中高浓度Tet组改善最明显。③HE、Masson染色显示:粉防己碱组、泼尼松龙组较盐水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胶原面密度明显降低(P〈0.01),排列稀疏整齐,未见漩涡与结节,其中高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面密度降低最明显。④免疫组化示:各组Ⅰ、Ⅲ型胶原及TGF—β1均阳性表达;生理盐水组、泼尼松龙组、低浓度Tet组、高浓度Tet组,Ⅰ、Ⅲ型胶原面密度TGF—β1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P〈0.01);另外Ⅰ、Ⅲ型胶原面密度比值也呈下降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理盐水组〉低浓度Tet组〉高浓度Tet组和泼尼松龙组。⑤RT—PCR检测示:各组瘢痕组织I、Ⅲ型胶原和TGF—β1及信号分子Smad3 mRNA扩增条带亮度有明显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et组、泼尼松龙组Ⅰ、Ⅲ型胶原和TGF—β1及Smad3 mRNA表达减弱(P〈0.01);高浓度Tet组对Ⅰ型胶原和TGF—β1及Smad3 mRNA的表达减低最明显。结�
周孝亮刘德伍毛远桂吕静
关键词:粉防己碱SMAD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改良培养和鉴定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的成纤维细胞改良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进行细胞鉴定,作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周期短。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传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强。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法可以较快、较好地获得稳定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其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林尊文徐少宏游敏刘德伍钟世镇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比较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中mRNA表达谱的差异,并对差异基因行生物信息分析,从分子水平全面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各3例,采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进行mRNA芯片检验,利用Genespring 10.0软件筛选表达差异基因,并对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间组内行聚类分析,应用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7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通路(Pathway)分析,获得差异基因相关功能的功能富集类。结果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较,3例样品重复一次相对表达量比值在2倍以上变化的mRNA有6126条,2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3142条,2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2984条,5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28条,5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44条;重复两次相对表达量比值在2倍以上变化的mRNA有6042条,2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3004条,2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3038条,5倍以上上调的mRNA共25条,5倍以上下调的mRNA共38条;其中3例样品都上调的mRNA有3832条,2倍以上上调的1920条,2倍以上下调的1912条,5倍以上上调的18条,5倍以上下调29条。CDKN1C,CDKN2A,CTNNA3,COL6A3,HOXB4等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以及细胞粘附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TGFβ1,CDKN1C,CDKN2A,CDC14A,ITGB6,EGF等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黏着斑形成、b转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结论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mRNA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TGFβ1,SMAD2,SMAD7,BAX,IGF,COL1A1,COL1A2,MMPs,CDC14A,ITGB6,EGF,CDKN1C,CDKN2A,CTNNA3,HOXA3等相关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信号通路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胡洋红胡杨柳刘德伍俞建兴刘德明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基因生物信息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微小RNA的差异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人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微小RNA(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5例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正常皮肤组织,采用Trizol法抽提总RNA,先用mirVana TM miRNA分离试剂盒对其进行纯化,然后使用微小RNA标记和杂交试剂盒进行荧光标记及芯片杂交,利用FeatureExtraction(v10.7)软件对杂交图片进行分析,再用GeneSpring(GXl0.0)软件进行数据归一化及差异分析,同时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验证miRNAs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筛选出在人增生性瘢痕中表达上调的基因92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3个。其中显著上调的基因有hsa-miR一564,hsa—miR-936等;显著下调的基因有hsa.miR-451,hsa.miR-223,hsa-miR-363,hsa—miR-29b一1}等。其中上调基因hsa-miR-21和下调基因hsa.miR-451miRNA的验证结果与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人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性表达,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及演化密切相关。
宁璞刘德伍毛远桂彭燕林尊文刘德明
关键词:瘢痕微RNAS基因表达谱
微小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由烧(创)伤、冻伤、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原因所导致的创面,常伴有皮肤完整性被破坏及部分正常组织丢失,且皮肤的正常功能也受到损害。近期研究显示,微小RNA作为调节基因表达的庞大家族,不仅参与创面正常愈合的基本过程,还被证明与创面病理性愈合、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就微小RNA的起源、作用机制、靶基因预测、在皮肤中的表达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作一综述。
宁璞刘德伍
关键词:微小RNA创面愈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