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169)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9
相关作者:梁广文曾玲冼继东曾赞安王少山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荔枝
  • 10篇蒂蛀虫
  • 10篇荔枝蒂蛀虫
  • 6篇种群
  • 5篇生命表
  • 3篇有机荔枝
  • 3篇植物
  • 3篇生态控制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害虫
  • 2篇印楝
  • 2篇印楝素
  • 2篇园区
  • 2篇实验种群
  • 2篇实验种群生命...
  • 2篇饲养
  • 2篇驱避
  • 2篇驱避作用
  • 2篇种群趋势指数
  • 2篇种群生命表

机构

  • 21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作者

  • 19篇梁广文
  • 11篇曾玲
  • 8篇冼继东
  • 6篇曾赞安
  • 4篇黄寿山
  • 4篇王少山
  • 2篇陆永跃
  • 2篇陈驹坚
  • 2篇彭海辉
  • 2篇邓旭华
  • 1篇吴振其
  • 1篇李赵倾
  • 1篇陈伟琪
  • 1篇宋发燕
  • 1篇游兰韶
  • 1篇陈巧贤
  • 1篇章玉苹
  • 1篇颜亨梅
  • 1篇劳传忠
  • 1篇岑伊静

传媒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昆虫天敌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种群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0
2006年
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Bradley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显著的产卵忌避作用是其对该种群控制的主要机理。在室内,0.3%印楝素乳油在6 mL/L和3 mL/L的浓度处理下,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忌避率分别为89.3%和86.3%。田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印楝素乳油浓度为6 mL/L和和3 mL/L的处理区中,荔枝蒂蛀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23和1.45,显著低于对照区的种群趋势指数11.6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6和0.112。这2个浓度的印楝素乳油对荔枝蒂蛀虫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可达89.4%和87.5%。
冼继东梁广文曾玲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印楝生命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荔枝蒂蛀虫对植物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寻荔枝蒂蛀虫的化学生态调控措施,试验测定了荔枝蒂蛀虫交配前后的雌、雄虫对4种植物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和嗅觉行为反应随该虫的交配前后的不同和植物挥发油种类的不同而差异显著。荔枝蒂蛀虫对植物挥发油的触角电位反应大小顺序是:柠檬油>薄荷油>飞机草挥发油>松节油。对荔枝蒂蛀虫驱避反应大小依次为薄荷油>飞机草挥发油>柠檬油>松节油。
王少山梁广文曾玲黄寿山
关键词:触角电位荔枝蒂蛀虫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饲养及其实验种群生命表被引量:19
2008年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是影响荔枝生产及出口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具有钻蛀为害的习性,其生态学研究薄弱。以荔枝果核、龙眼果核为饲料,在室内成功饲养了连续3个世代的荔枝蒂蛀虫。并编制了荔枝蒂蛀虫实验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参数为:第一世代R0(I)=2.0503,rm=0.0230;第二世代R0(I)=7.5067,rm=0.0538;第三世代R0(I)=0.3104,rm=0.0321。特定年龄生命表参数为:第一世代R0(I)=2.0594,rm=0.0217;第二世代R0(I)=7.5261,rm=0.0559;第三世代R0(I)=0.3114,rm=0.0333。研究了两类生命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换算论证。通过R0≈I的关系,在本例中,两种生命表之间的参数是可以进行换算的。生殖力表不同于特定时间生命表,它丢失了幼期累计存活率而使R0失真。
王少山黄寿山梁广文曾玲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饲养生命表
关于两种赤眼蜂寄生荔枝蒂蛀虫卵的首次报道被引量:11
2007年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室内从18个赤眼蜂蜂种中筛选出食胚赤眼蜂Thichogramma embryophagum Hartig、安荔赤眼蜂Thichogramma oleae Voegele et Pointel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食胚赤眼蜂与安荔赤眼蜂对荔枝蒂蛀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21.67%和29.00%,寄生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1.76%和80.49%,显示出这两种蜂在生物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曾赞安梁广文刘文惠陈巧贤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赤眼蜂卵寄生生物防治
机油乳剂对垫囊绿绵蜡蚧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了机油乳剂对垫囊绿绵蜡蚧Chloropuicinaria psidiiM ask.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垫囊绿绵蜡蚧的种群趋势指数(I)为7.96;在机油乳剂处理区中,I为0.237,IIPC为0.030,表明机油乳剂对垫囊绿绵蜡蚧的自然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7%。
冼继东梁广文曾玲邓旭华
关键词:机油乳剂生命表种群趋势指数
有机荔枝园区害虫生态控制系统组建及其效益评价
应用害虫种群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组建了荔枝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评价了荔枝害虫生态控制系统应用于有机荔枝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荔枝园区的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荔枝生产的过程中,采用生态控制的方法...
冼继东梁广文岑伊静曾玲李赵倾
关键词:有机荔枝环境经济分析
文献传递
不同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嗅觉反应与驱避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蒂蛀虫成虫对国际有机常用的印楝素、迷迭香、薄荷、薰衣草、柠檬、尤加利、木酢液、木酢液+大蒜和木酢液+辣椒等9种植物保护剂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成虫对9种植物保护剂有明显的负趋向反应。其中,荔枝蒂蛀虫对0.3%印楝素和迷迭香的气味反应较强。0.3%印楝素流量为50、100 mL/s时,荔枝蒂蛀虫的活跃程度相当。9种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室内测定影响结果表明,9种有机植物保护剂处理后24 h的驱避率在65.38%~93.59%之间、处理后48 h的驱避率在47%~83%之间,以0.3%印楝素的效果为最佳,其驱避率分别为93.59%和83.33%。结果还表明,供试的植物保护剂对荔枝蒂蛀虫的驱避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曾赞安梁广文
关键词:植物保护剂荔枝蒂蛀虫嗅觉反应驱避
荔枝蒂蛀虫对寄主植物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被引量:15
2006年
测定了荔枝蒂蛀虫Conopom orpha sinensisB rad ley交配前后的雌雄虫对荔枝果肉、荔枝果皮的水蒸气提取物、荔枝嫩梢和龙眼嫩梢的正已烷提取物的触角电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随提取物种类不同和该虫的交配前后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交配前的荔枝蒂蛀虫对各提取物的反应差异不显著,而交配后荔枝皮提取物对雌虫的活性最大;荔枝皮和嫩梢的提取物体积混合比不同,触角的电生理活性也不同,以荔枝皮和荔枝嫩梢的提取物按体积比4∶2混合后活性最大;在不同时间段,触角电生理活性变化明显,在23时到凌晨1时之间呈现高峰期.
彭海辉冼继东曾玲梁广文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生物活性
寄主植物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引诱作用被引量:18
2007年
试验观察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Bradley对寄主植物品种、器官及器官部位的产卵选择性规律。结果表明,与老梢相比,荔枝蒂蛀虫明显倾向于选择嫩梢产卵;4个荔枝品种果枝中以妃子笑上落卵数最多,在淮枝、糯米糍荔枝果实上较少,桂味荔枝上最少;不同的荔枝品种果实气味引诱雌虫产卵的能力不同,其中妃子笑引诱力最强,淮枝、糯米糍引诱力较低,桂味最低;在同一荔枝果实不同部位的落卵量,以果皮上、下两部分较大,全果明显低于果皮上部,而荔枝肉和荔枝核上没有落卵。
彭海辉陆永跃梁广文曾玲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寄主植物产卵选择性
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象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2
2008年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和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了在有机荔枝园区中荔枝蝽象卵寄生天敌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对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自然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放蜂区和对照区中,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分别为82.57%和9.23%,荔枝蝽象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97和11.55,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84,即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象的控制效果达91.6%.可见,在有机荔枝园中,单独释放平腹小蜂完全可达到控制荔枝蝽象种群数量的目的.
冼继东梁广文陈驹坚黄小鹄
关键词:平腹小蜂荔枝蝽象种群生态控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