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326)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袁金斌陈海芳杨武亮李正红杨标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蜜炙对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从化学角度探讨马兜铃蜜炙减毒的程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马兜铃蜜炙前后几种主要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其他色谱峰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蜜炙减毒的程度。结果:马兜铃经蜜炙后,几种马兜铃酸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有新的物质生成。结论:马兜铃经蜜炙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证实蜜炙能够减毒。
- 李正红杨标杨武亮陈海芳杨明袁金斌严志宏罗小泉
- 关键词:马兜铃蜜炙HPLC
- 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主要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借鉴传统中药炮制经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马兜铃及各个炮制品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同时检测,以其含量变化的大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潜力进行比较。结果各炮制品中马兜铃酸类物质(AAs)含量下降比例按降序排列依次为:碱制-醋制、碱制、蜜炙、盐炙、姜炙、炒焦和醋制。结论炮制后,几种主要的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降低,炮制能降低马兜铃的毒性。
- 杨标李正红杨武亮陈海芳袁金斌
- 关键词:马兜铃高效液相色谱法
- 吴茱萸最佳采收期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确定吴茱萸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吴茱萸中的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合药材感官性状的变化确定最佳采收期。[结果]在所研究的采收期内,吴茱萸药材中吴茱萸内酯的含量变化不大,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缓慢减小的趋势。[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确定的吴茱萸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
- 罗习珍喻理德张敏袁金斌曾金祥
- 关键词:采收期高效液相色谱法
- 异丁基硼酸的超声辐射合成被引量:2
- 2012年
- 在超声条件下,以卤代烃、金属镁粉、硼酸酯为原料合成了异丁基硼酸.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碘及二溴乙烷做催化剂,超声波功率为175 W,反应时间为15 min,反应温度为40℃.
- 崔汉峰袁金斌王星吴云飞喻理德
- 关键词:超声辐射
- 代谢组学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生物体系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变化的一门新兴技术。由于其具有与中医理论整体观类似的特点,并可根据代谢物组的图谱变化发现生物标志物,阐明中药毒性的整体效应,近几年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代谢组学在中药单味和配伍的毒理学研究以及中药毒性成分研究的进展。
- 黄群杨改红袁金斌杨武亮陈海芳严志宏
-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毒性中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马兜铃和蜜马兜铃毒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观察马兜铃和蜜炙马兜铃急性毒性反应,测定其各自半数致死量,观察马兜铃蜜炙后大鼠肾毒性反应。方法:小鼠灌胃给药7天,观察其灌胃后30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或其它变化,记录7天内小鼠的死亡数及死亡时间,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其半数致死量。结果:马兜铃和蜜马兜铃对小鼠LD50分别为34.0 g/kg·天和62.6 g/kg·天;LD50的95%的置信限分别为42.0-27.7 g/kg·天和55.1-71.1 g/kg·天。结论:马兜铃具有较大的毒性,经蜜炙后其毒性降低,故临床宜采用其蜜炙品。
- 杨标施敏李正红杨武亮陈海芳严志宏袁金斌罗小泉
- 关键词:马兜铃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