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XLX001)

作品数:10 被引量:236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力管健杨晓莉程婕婷杨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社会
  • 2篇社会认同
  • 2篇情绪
  • 2篇刻板印象
  • 1篇低地
  • 1篇动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信心
  • 1篇性人格
  • 1篇央视春晚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职业决策自我...
  • 1篇社会表征
  • 1篇鼠标
  • 1篇鼠标轨迹
  • 1篇双文化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趋利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刘力
  • 4篇管健
  • 2篇杨晓莉
  • 2篇程婕婷
  • 1篇张笑笑
  • 1篇林崇德
  • 1篇赵显
  • 1篇邱佳
  • 1篇黄桢炜
  • 1篇戴万稳
  • 1篇郑雯雯
  • 1篇史佳鑫
  • 1篇李琼
  • 1篇郑健
  • 1篇邝磊
  • 1篇弯美娜
  • 1篇杨萌
  • 1篇程千

传媒

  • 5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1
  • 3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被引量:27
2011年
内群体偏好是群际关系中较为普遍现象。但是,近来研究发现,在低地位群体中存在着外群体偏好现象。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优势理论和系统公正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情境因素的作用,它描述了在何种情境下,外群体偏好可能会出现。社会优势理论认为,低地位群体成员的社会优势取向水平会决定其究竟是反抗现状还是接受现状。系统公正理论提出,系统公正动机会使低地位群体成员支持与其内群体利益相违背的现存等级系统。每个理论各有优劣之处,将各理论进行整合是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在解释低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现象时,社会认同与社会优势取向之间可能会存在交互作用。
李琼刘力
趋利避害相容效应的定义、理论与研究范式被引量:6
2013年
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是指情绪性刺激与趋避行为之间存在相容性关系。趋避行为的现有定义不一,且常与其他行为混淆,以表征距离变化为标准可以统一趋避行为的定义。动机定向理论是解释趋利避害相容效应的最佳理论,事件编码理论与特定肌肉激活论是对其他现象的解释。用鼠标轨迹这一新的研究范式考察相容效应,或许可以整合已有研究范式的长处,并且具备独特的优势。
郑健刘力史佳鑫赵显黄桢炜
关键词:鼠标轨迹
中国城市移民的污名建构与认同的代际分化被引量:3
2011年
污名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不仅因为其关系到被污名者的生存、生活和与主流社会的融合,也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研究引入社会表征的研究视角,探讨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而迅速分化和形成的第一代城市移民和其子代污名社会表征,认为城市移民污名的建构体现了对话与互动的双向特征,并通过锚定和具化机制加以实现。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一代移民和二代移民的认同根基与认同应对策略选择都显现出代际的差异和不同的偏好,同时也体现了代际之间从自在阶段到自为阶段的过渡,这是代际认同分化和污名感知的深层动力和驱动性的基耦的所在。
管健戴万稳
关键词:污名社会表征
社会认同复杂性与认同管理策略探析被引量:27
2011年
社会认同论作为群体间行为的解释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由于群体地位的差异,当某一群体在认知、情感上产生对所属群体身份不承认或疏离和自卑时便产生了社会认同威胁。为应对威胁和困境,社会认同管理策略旨在通过不同的策略手段以期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提高个体和群体自尊。社会认同复杂性与管理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我国转型期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共生,消减个体认同的困境,促进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入与和谐。
管健
关键词:社会认同
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被引量:39
2011年
集群行为有两个特征:以群体行为的姿态出现;行为的目的在于提升群体的利益。集群行为理论、精细化社会认同理论和去个性化理论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行为的形成、发展及维持进行了解释。其中,社会认同、愤怒情绪以及效能感描述了集群行为发生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群际间不良的互动模式以及志同道合者的出现,是大规模集群行为得以引爆的重要条件;而在集群行为爆发后,群体内所形成的暂时性的、情境性的"规则"则是集群行为得以维持的关键。目前集群行为研究常用的方法有:特定情境下的参与行为意向测量和对历史数据的回溯。西方集群行为的理论与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弯美娜刘力邱佳杨晓莉
关键词:集群行为情绪效能感社会认同去个性化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确认、测量及卷入的影响被引量:46
2011年
目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陆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和系统模型进行确认、测量,并检验心理卷入是否影响刻板印象改变。方法:预研究通过125名被试的开放式问卷收集典型群体32个,研究一通过103份有效问卷获得群体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研究二通过112份有效问卷探索卷入对于模型改变的影响。结果:①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在中国大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②32个群体可以通过热情和能力维度聚类为四个群体类别;③以农民工群体为例,其刻板印象是混合的;④心理卷入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具有较大影响。结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对中国群体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心理卷入程度改变模型的静态性。
管健程婕婷
主流媒体对农民工的表征及其变迁——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节目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新群体,为社会提供了独特的媒介资源。他们与城市人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受到主流媒体的影响。主流媒体对农民工的表征与城市主流社会心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文章选取了从1983年至2009年的26年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涉及农民工、农民、城市人的小品,通过对三者的对照分析来考察主流媒体对农民工的表征。研究结果显示,春晚小品在农民工的表征模式中最主要特征为:农民工作为个体客居于城市中、以打工的状态而存在,其地位处于城市人之下,并无改变现实的权利,即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他们与城市人保持着和谐相处、互相妥协、维护与服从的关系;同时,他们身上并未改变的是与农民相似的传统人格——老实、简单、淳朴、善良。文章还探讨了主流媒体对农民工表征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因素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程千刘力
关键词:农民工央视春晚
系列再生法:探讨刻板印象的新思路被引量:5
2010年
系列再生法最早起源于Bartlett(1932)对记忆的研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该方法旨在寻找被试之间的信息如何传递和变形,其传播变形背后的意义和规律何在。目前应用该方法的最新研究围绕以记忆探测为出发点,寻求记忆链条的传播规律对刻板印象的解释,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评述了系列再生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后,分析了该方法在刻板印象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证据和未来的应用与展望。
管健程婕婷
关键词:刻板印象记忆
大学生的经济信心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归因和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4
2011年
通过对513名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研究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以及内外控制点和主动性人格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能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内外控制点和主动性人格在此关系中,分别都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当两者进入同一个调节模型时,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掩盖了内外控制点的作用。这一调节模型丰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理论,对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具有借鉴意义。
邝磊郑雯雯林崇德杨萌刘力
关键词:经济信心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主动性人格
双文化个体的文化框架转换:影响因素与结果被引量:40
2010年
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兴趣已经从关注文化差异转移到文化与心理如何相互影响。基于动态建构主义取向的文化框架转换(cultural frame switch,CFS)模型认为:个体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文化构念网络,它们具有动态性,受情境线索所驱动,个体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间根据情境需要进行文化框架的转换。CFS受到个体的种族内隐观和双文化认同整合的影响;CFS所积累的多元文化经验可以提高创造性和认知复杂性,也可能产生文化刻板化,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未来研究可以探讨CFS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细化研究,考察主流群体成员的CFS,重视整合视角的研究,运用多元研究方法。借鉴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对于考察我国的少数民族等多元文化个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具有重要启示。
杨晓莉刘力张笑笑
关键词:文化适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