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G[2005]400110)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战平于俊伟刘雪梅武文辉刘云慧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省气候中心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石漠化
  • 2篇夏旱
  • 1篇夜雨
  • 1篇玉米
  • 1篇玉米产量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水稻
  • 1篇土地利用
  • 1篇群落
  • 1篇群落调查
  • 1篇作物
  • 1篇小波
  • 1篇环流
  • 1篇环流特征
  • 1篇环流特征分析
  • 1篇覆盖度
  • 1篇MORLET...

机构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贵州省气候中...
  • 1篇贵州省山地气...

作者

  • 2篇吴战平
  • 1篇袁淑杰
  • 1篇刘云慧
  • 1篇于俊伟
  • 1篇武文辉
  • 1篇刘雪梅

传媒

  • 3篇贵州气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贵阳市夏旱演变及其对应500hPa环流特征分析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了1951-2004年贵阳市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夏旱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方差分析和Yamamoto突变点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
黄桔梅金建德严小冬袁淑杰
关键词:夏旱MORLET小波
文献传递
贵州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提出了作物夏旱度的计算公式和作物历史灾损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研究指出:(1)夏旱对贵州水稻、玉米的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以东地区;(2)伏旱的影响区域大于初夏旱;(3)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区域大于玉米。
武文辉吴战平袁淑杰刘雪梅
贵州的夜雨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选用贵州省86个气象站10 a逐日逐时的降水资料,计算了全省年平均、各月平均夜雨和白天降水百分比,分析了全省夜雨分布,逐时的降水分布,对夜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还重点对避暑之都——贵阳的夜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夜雨较多,以春季最为明显,贵州夜雨较多的原因除了大气环流系统如锋面活动、南支槽活动、低空急流日变化等天气因素外,与地形条件造成的局地大气动力、热力条件变化密切相关,夜雨对空气清洁、睡眠以及户外旅游等十分有利。
于俊伟吴战平高秋沙
关键词:夜雨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在RS、GIS支持下,以贵州省石漠化分布集中的黔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利用植被指数转换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状况以及利用GIS分析土地利用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程度石漠化影响区域在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显示,研究区域内石漠化严重,其中兴义市、安龙县、兴仁县石漠化影响区域均占其总面积的40%以上,应当成为治理的重点区域;随石漠化程度的加剧,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都以低覆盖度和中等覆盖度为主;现有林地、耕地和园地受重度石漠化影响严重。
刘云慧龙俐谷晓平于飞
关键词:石漠化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植被群落调查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对贵州黔西南州、六盘水市部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季节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的季节变化随地区气候、地质、土壤、石漠化程度以及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黔西南州石漠化区植被盖度较六盘水市相应石漠化程度的样地盖度低(特别以草木、灌木为最)。
古书鸿谷晓平严小冬于飞龙俐
关键词:石漠化群落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