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30034)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景在平周建冯睿陆清声冯家烜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动脉
  • 8篇腔内
  • 7篇主动脉
  • 6篇腔内治疗
  • 5篇血管
  • 3篇主动脉瘤
  • 2篇动脉疾病
  • 2篇置换术
  • 2篇主动脉疾病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夹层
  • 2篇腹主动脉
  • 2篇腹主动脉瘤
  • 2篇病变
  • 1篇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导管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闭塞

机构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景在平
  • 6篇周建
  • 5篇陆清声
  • 4篇冯家烜
  • 4篇冯睿
  • 3篇赵志青
  • 2篇李振江
  • 2篇张雷
  • 2篇毛华娟
  • 2篇冯翔
  • 1篇曾伟明
  • 1篇陈智勇
  • 1篇洪毅
  • 1篇李海燕
  • 1篇戴伟辉
  • 1篇包俊敏
  • 1篇毛燕君
  • 1篇魏小龙
  • 1篇吴雅妮
  • 1篇刘静

传媒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力学季刊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主动脉病变腔内隔绝术移植物相关的问题被引量:4
2013年
对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1]。胸主动脉病变的开放手术常较复杂,需胸骨切开、左肺萎陷、主动脉置换以及腰动脉和肋间动脉的重建,增加了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缺血、失血性休克等的风险,对于高龄(>65岁)及存在如冠心病、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存病的患者难以耐受。即使是术前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较好的患者。
景在平俞旭华冯家烜陆清声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主动脉病变急性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弓腔内治疗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历史与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腹主动脉瘤的传统治疗为开腹手术。20世纪90年代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开始兴起,早期EVAR受到患者解剖条件、年龄以及器械的限制,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其沿用传统的手术指征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其后腔内技术日趋成熟,腔内器械性能不断改善,使EVAR能应用于更加复杂的病变,治疗效果得以提高。目前EVAR发展仍需面对和解决复杂近端瘤颈、术中术后内漏、累及内脏动脉或髂动脉的腹主动脉瘤以及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完全腔内治疗等难题。在探索这些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和“三明治”技术等新技术和新器械得以创造和发展。相信在血管外科医师的努力下,EVAR将更加完善,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景在平陆清声李振江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
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2016年
外科疾病的微创化治疗是目前外科普遍的发展趋势,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疾病治疗模式。血管疾病由以往的巨创手术发展到腔内微创治疗。充分体现出了外科微创化的这一发展趋势,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主动脉疾病的患者往往年老体弱、全身疾病较多,难以承受时间长、创伤大的开放手术。而时间短、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的腔内微创治疗技术则是这类患者治疗的首选。
景在平张荣杰周建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腔内微创治疗微创治疗技术微创化治疗外科微创化
限制性裸支架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总结应用限制性裸支架(restrictive bare stent,RBS)在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行腔内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6例病例纳入本研究。结果169例行经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187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限制性裸支架植入术(TEVAR4-RBS)。其中10例支架远端再发夹层(stent—graft induced distal redissection,SIDR)。术前不匹配率(覆膜支架远端15径/术前该水平夹层真腔长径)〉120%的患者SIDR发生率高于术前不匹配率≤120%的患者(4.0%和0%);选用RBS的放大率(RBS口径/术前该水平夹层真腔长径)为100%-120%的病例SIDR发生率低于放大率〉120%的病例(0%和3.7%)。当腔内移植物口径与主动脉管腔相匹配时,可降低SIDR发生率(0%和3.9%,P〈0.05),并减少再次腔内治疗的发生率(2.4%和8.2%,P〈0.05)。结论腔内移植物口径与夹层真腔长径不匹配是SIDR的主要危险因素,RBS使用指征及其15径选择标准的把握是降低SIDR发生率的关键。
章思梦冯家烜陆清声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冯睿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
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肿瘤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35例累及肾上段下腔静脉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肾上段下腔静脉受累部位和范围。肿瘤类别:肾癌下腔静脉癌栓19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3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1例。依据肿瘤累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下腔静脉阻断平面及方法、重建方式、预防癌栓脱落的方法。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结果19例肾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10例在术前经颈内静脉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10例行全肝血流阻断,9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19例均行肿瘤切除,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5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中,3例行全肝血流阻断,2例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5例患者均切除病变段下腔静脉,其中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1例合并右肾切除者单纯结扎肿瘤近端和远端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3例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患者中,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缝合,并同时行子宫切除。3例肾上腺皮质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和2例肝癌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均行全肝血流阻断;5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切除联合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直接缝合,1例行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后补片成形。2例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显露下腔静脉近、远端后悬吊,未阻断;均完整将肿瘤从下腔静脉剥离。1例腹膜后纤维肉瘤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拟行肝下下腔静脉阻断,但术中发生癌栓脱落肺栓塞,患者死亡。35例患者中,3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围术期死亡
冯翔宋超张雷
关键词:肾肿瘤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癌栓
不同分子影像学技术在预测腹主动脉瘤进展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致死性主动脉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但这些手段仅能观察到主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对于动脉瘤的风险评估(如动脉瘤破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分子影像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AAA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分子MRI技术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可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AAA的病理学改变从而评估其破裂风险。本文就PET、分子MRI、SPECT在AAA风险评估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朱广浪张磊孙慧莹周建景在平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股动脉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股动脉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例主动脉瓣狭窄行经股动脉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胸闷、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心脏超声,主动脉瓣口面积为(3.2±0.43)cm,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全面的术中配合与护理,可以缩短主动脉瓣狭窄行经股动脉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麻醉风险,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毛华娟李海燕陆清声景在平毛燕君洪毅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配合护理
增设血管病学为二级学科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调整和完善我国血管疾病相关学科的设置是社会发展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心、脑、外周等血管疾病相关学科设置呈割裂状态,以及高素质血管病学人才培养体制滞后,迫切需要增设血管病学为二级学科。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通过对血管病学学科建制的系统发展,为增设血管病学为二级学科提供可行性学术环境和人才培养条件。
吴梦涛周建赵志青陆清声景在平
关键词:血管病学二级学科学科建设
升主动脉根部测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4.3±3.1)^(34.0±5.0)mm,主动脉窦直径变化区间为(29.0±4.0)^(34.0±3.0)mm;窦管结合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5.4±5.2)^(30.5±3.2)mm。比较国人与欧美人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主动脉窦直径测量数据发现,欧美人有大于国人趋势。结论尽管腔内血管修复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受自然解剖结构的限制,升主动脉根部一直被视为腔内血管修复术禁区,相应支架移植物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准确、便利方法进一步了解升主动脉根部数据已成为研究热点,将为研制开发新型、适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支架移植物提供有力依据。
赵玉玺冯家烜周建冯睿景在平
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二尖瓣反流(MR)是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65岁以上人群中有明显(中/重度)MR患者较为常见。尽管外科手术治疗仍是明显MR患者金标准,但这些患者会因高风险拒绝或被认为不适合传统开放手术。随着经导管技术在主动脉瓣膜疾病中成熟应用,更多临床医师和制造商将目光投向人工二尖瓣经导管治疗MR。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二尖瓣位置,从而完成人工瓣膜植入,恢复瓣膜功能。虽然TMVR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但随着对疾病深入了解和技术进步,这些挑战将会逐步克服。相关研究也正在积极推进。该文综述了正在开发的各种人工二尖瓣装置的技术特点以及在人体中初步试验结果。
赵玉玺鲍贤豪曾照祥吴明炜李涛艾尼瓦尔·艾克白尔朱正龙刘晓晨冯家烜周建冯睿景在平
关键词:二尖瓣反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