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77700)

作品数:177 被引量:1,296H指数:19
相关作者:王伟铭陈哲邓涛周传明张俊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9篇天文地球
  • 140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0篇化石
  • 21篇英文
  • 17篇植物
  • 16篇地层
  • 14篇寒武世
  • 13篇义县组
  • 12篇早寒武世
  • 11篇生物群
  • 11篇腕足
  • 11篇寒武纪
  • 11篇白垩世
  • 10篇早白垩世
  • 10篇腕足动物
  • 10篇奥陶纪
  • 9篇动物群
  • 9篇疑源类
  • 9篇泥盆世
  • 7篇新属
  • 7篇新元古代
  • 7篇元古代

机构

  • 120篇中国科学院南...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西北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西安地质矿产...
  • 3篇贵州大学
  • 3篇里尔科技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岛大学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作者

  • 14篇王伟铭
  • 9篇陈哲
  • 9篇邓涛
  • 8篇张俊峰
  • 8篇周传明
  • 8篇钱逸
  • 8篇李军
  • 7篇王怿
  • 7篇汪筱林
  • 7篇李国祥
  • 7篇周志毅
  • 7篇朱茂炎
  • 7篇华洪
  • 7篇马学平
  • 6篇詹仁斌
  • 6篇周忠和
  • 6篇薛耀松
  • 6篇徐星
  • 5篇张海春
  • 5篇廖卫华

传媒

  • 59篇古生物学报
  • 23篇地层学杂志
  • 2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7篇科学通报
  • 15篇古脊椎动物学...
  • 8篇Scienc...
  • 4篇自然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Acta G...
  • 2篇第八届中国古...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10篇2006
  • 26篇2005
  • 38篇2004
  • 33篇2003
  • 31篇2002
  • 34篇2001
  • 9篇2000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被子植物起源:对老问题的新看法被引量:6
2001年
简要总结了被子植物起源问题的研究状况, 评论了近年来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问题的假说和理论, 重点介绍了近期根据DNA序列构建的被子植物系统树. 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进行了重新认识, 对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进行了新的推测, 为被子植物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 被子植物起源问题仍是一个假说众多、悬而未决的“讨厌之谜”, 其最终的解决需现代植物学家、古植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协作.
冷琴杨洪
关键词:被子植物DNA序列系统树
辽西早白垩世今鸟亚纲两新属与现生鸟类的起源被引量:17
2001年
报道发现于辽宁省的两种新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化石: 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 gen. et sp. nov.)和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 gen. et sp. nov.). 它们代表了今鸟亚纲在早白垩世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记录. 在形态特征上, 这两种鸟类较今鸟亚纲的辽宁鸟进步, 与另外两种今鸟朝阳鸟和松岭鸟比较接近. 与早白垩世的其他鸟类, 如孔子鸟、辽西鸟和始反鸟等相比, 这两种新鸟具有显著进步的特点, 具备和现代鸟类相似的、很强的飞行能力. 与义县鸟和朝阳鸟相比, 燕鸟个体较大, 头骨显著伸长; 它还具有相对较长的前肢. 今鸟亚纲化石新的发现表明, 在早白垩世, 无论是与现代鸟类关系较远的反鸟亚纲, 还是包括现代鸟类共同祖先在内的今鸟亚纲的辐射和分异都已十分显著. 与始祖鸟、孔子鸟和反鸟亚纲不同, 燕鸟与义县鸟在飞行结构上和现生鸟类已没有明显的区别; 尽管如此, 在其他一些结构上, 这两种鸟类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征, 如上、下颌骨具有牙齿, 较发育的指爪, 以及耻骨的远端联合等, 这表明现生鸟类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还要在更晚的时期才开始出现.
周忠和张福成
关键词:九佛堂组早白垩世鸟类起源鸟类化石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原始鸟脚类恐龙被引量:13
2000年
初步记述了采自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上园热河龙(Jeholosaurus shangyuanensis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北票市上园镇陆家屯义县组下部第一段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中,同一层位产出过大量鹦鹉嘴龙化石。上园热河龙的主要鉴定特征包括6个前上颌齿,鼻骨背面发育小孔,前齿骨约为前上颌骨主体长度的1.5倍、未发育股骨前髁间沟、骨不在一平面上,第三趾趾节中第四节最长。上园热河龙具有一些真鸟脚类恐龙的近裔性状,比如眶前孔小,方骨孔大,位于方颧骨侧面,外下颌孔缺失。另外,上园热河龙的股骨近端形态非常接近进步的鸟脚类恐龙。但是上园热河龙发育有6个前上颌齿,上下颌关节处与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前上颌齿列与上颌齿列位于同一水平线,这些原始特征未见于已知鸟脚类恐龙。上园热河龙确切系统分类位置需要进一步确定。 上园热河龙是义县组中发现的第二种鸟臀类恐龙,增加了这类恐龙在热河生物群中的分异度。
徐星汪筱林尤海鲁
关键词:早白垩世义县组
Discovery of branched tubular algae and microscopic tubes with annular-helical thickening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Ruyang Group of Shanxi,North China被引量:4
2004年
Most previously reported Mesoproterozoic (1600-1000 Ma) fossils are from silicified carbonates, and they are commonly small in size (15-20 μm, ranging from coccoids to fila- ments in morphology. Many of them can be interpreted as cyanobacteria. Carbonaceous shales represent another source of palaeontological information of the Mesoproterozoic biosphere. Sphaeromorphic and acanthomorphic acritarchs, as well as filamentous fossils, are common in many Mesoproterozoic shales. Here we report an unusual assemblage of tubular fossils from the Meosproterozoic Ruyang Group in Shanxi, North China. Some of these tubes are branched. Others bear annular-helical thickening that might be represented by one extinct algae to adapt to a desiccating environment.
YIN Leiming BIAN Lizeng YUAN Xunlai
关键词:TUBULARHELICAL
义县组同位素年代新证据及土城子组^(40)Ar/^(39)Ar年龄测定被引量:83
2001年
重新采集了中国辽宁北票地区四合屯和恒道子义县组下部的火山灰样品以及下伏土城子组上部的火山灰样品,分别对样品中的透长石和黑云母单晶进行了40Ar/39Ar全熔融分析和阶段加热分析,结果显示:四合屯和恒道子的义县组与四家子的土城子组3组透长石单晶样品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25.0±0.18(1SD)±0.04(SE)),(125.0±0.19(1SD)±0.04(SE))和(139.4±0.19(1SD)±0.05(SE))Ma,都显示义县组(还包括土城子组上部)时代为早白垩世;3组黑云母单晶样品的阶段加热分析和等时线对比作图都显示Ar体系受到了明显的干扰,含有被捕获的过剩Ar成分,反映其年龄比义县组的实际年龄偏老.四合屯和恒道子透长石40Ar/39Ar全熔融年龄和四合屯相同地点锆石U-Pb年龄(125 Ma)的吻合进一步证明,四合屯火山灰样品没有受到后期热事件的扰动,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土城子组的时代可能不早于晚保罗世,至少其上部可归于早白垩世.
C.C.SwisherⅢ汪筱林周忠和王元青金帆张江永徐星张福成王原
关键词:^40AR/^39AR年龄义县组土城子组湖相沉积
样品预处理对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文中主要阐述样品预处理方法不同对于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将产生重要影响,并直接关系到由此而得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分析样品采自扬子地台震旦纪蓝田组剖面,并对相同岩石样品采取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的两套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值。这种分析差主要是来源于分析样品中残存的碳酸盐。因此,在对全岩分析样品实施有机碳同位素测定之前,务必将分析样品中无机碳除尽。此外,针对目前应用于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
王金权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同位素测定扬子地台蓝田组震旦纪全岩
内蒙古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轮藻化石被引量:13
2003年
本文记述了内蒙古银根 -额济纳旗盆地 8口钻井的白垩纪轮藻化石 ,建立两个轮藻化石组合 :Mesocharastipitata- Clypeator jiuquanensis- Flabellochara hebeiensis组合 ,分布于巴音戈壁组与苏红图组 ,地质时代为Barrem ian期 ;Aclistochara mundula- Mesochara voluta组合产于银根组 ,地质时代为 Aptian—
彭维松王启飞薛铎卢辉楠张放
关键词:轮藻白垩纪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New observations on spicule-like structures from Dou-shantuo phosphorites at Weng'an,Guizhou Province被引量:8
2001年
Doushantuo phosphorites at Weng’an, Guizhou Province,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the study of early evolution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including metazoans. Our light microscope and SEM observations, however, do not substantiate a sponge spicule interpretation of spicular structures. No convincing axial canals have been seen in the observed spicule population. Instead, the coexistence of some monaxonal spicules with clearly diagenetic crystal fascicles and dumbbells suggest that these monaxons may also be diagenetic in origin. Our preliminary EDS analyses detect no significant silicon in spicule-containing intraclasts (including abiotic clasts and fragments of sphaeromorphic acritarchs and algal thalli), that contain abundant monaxonal spicular structures. We, therefore, believe that the evidence for a sponge spicu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ushantuo spicular structures are at best ambiguous at present; these alleged sponge spicules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coexistent diagenetic crystals.
Leiming Yin
关键词:NEOPROTEROZOICPHOSPHORITE
甘肃东乡晚中新世新发现的副板齿犀(奇蹄目、犀科)化石被引量:8
2001年
Parelasmotherium linxiaense sp. nov.,discovered from the Hipparion fauna in Dongxiang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has large size,relatively weak enamel plications,and marked crista and hypocone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P.schansiense and P.simplum.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lower cheek teeth of Parelasmotherium is very important,because we can recognize more characters of Parelasmotherium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inotherium based on them. This new species has an accurate horizon,and its age is the early Late Miocene.
邓涛
关键词:中新世犀科化石
南京直立人洞穴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数研究被引量:36
2003年
研究南京直立人产地葫芦洞内沉积中的植硅体及其气候指数,结果表明洞内植硅体组合以示冷类型居优,温暖指数较低,总的气候格局反映为偏冷型,说明洞内沉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冰期气候相联系,与哺乳动物化石所揭示的北方型动物群特征和孢粉组合所指示的温带气候环境相一致。根据洞内4个剖面植硅体及其气候指数的分布情况,反映气候在剖面Ⅰ和剖面Ⅱ上呈一定的冷暖、干湿波动;剖面皿显示湿冷环境,湿度在整个洞内沉积中为最高;而剖面Ⅳ除底部和顶部外,气候指数的分布比较稳定,可能代表了一种快速的堆积过程。
王伟铭刘金陵周晓丹
关键词:植硅体南京直立人洞穴沉积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