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RE201121)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俊吴淑玉陈建文何玉华施剑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南黄海
  • 2篇地震属性
  • 2篇盆地
  • 2篇南黄海盆地
  • 2篇海盆
  • 2篇海盆地
  • 1篇地震采集
  • 1篇地震采集方法
  • 1篇地震多属性
  • 1篇地震属性分析
  • 1篇地震属性分析...
  • 1篇地震资料
  • 1篇预测技术
  • 1篇噪声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 1篇浅水区
  • 1篇珠三坳陷
  • 1篇南黄海中部
  • 1篇几何学

机构

  • 5篇国土资源部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石化海洋石...

作者

  • 7篇吴淑玉
  • 7篇刘俊
  • 4篇施剑
  • 4篇何玉华
  • 3篇栾锡武
  • 3篇陈建文
  • 1篇闫桂京
  • 1篇李琦
  • 1篇肖国林
  • 1篇张银国
  • 1篇刘豪
  • 1篇高金耀
  • 1篇雷宝华
  • 1篇吴志强
  • 1篇赵铁虎
  • 1篇郑求根
  • 1篇王红丽
  • 1篇王海荣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珠三坳陷珠三南断裂形成演化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被引量:30
2012年
应用断裂三维定量构造几何学和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多参数-走向长度关系分析方法,对珠三南断裂几何特征、形成演化、分段和连锁、活动强度的差异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进行较细致和定量的研究。珠三南断裂总体分3大段:东段、西段北支和西段南支,依次细分为2小段、4小段和3小段,各段几何特征和活动差异较大。早期,断裂自西向东分段延伸发育;中期,西段南支活动停止、西段北支和东段强烈差异活动下连锁;晚期,断裂自西向东分段停止活动。整个断裂体系随断裂"弱→强→弱"活动特征,呈"分→合→分"的演化状态。沉积中心随断裂活动强度差异变化表现为"跷跷板式"的迁移规律:古新世在文昌C凹陷的西部→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期在文昌A凹陷→渐新世晚期在文昌B凹陷的西部→渐新世以后不受断裂控制。
雷宝华郑求根李俊良李琦刘豪王海荣
关键词:珠三坳陷几何学
地震初至波速度层析成像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的中部,新生代地层沉积薄,其底部存在高速屏蔽层,加上中—古生代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中—古生界地震有效反射信号弱、成像效果较差,地震处理中采用常规速度谱拾取不能准确获得高速屏蔽层下的地层速度,给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建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几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南黄海崂山隆起采集了大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数据,获得了来自中—古生界的初至波信息。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来揭示高速屏蔽层下中—古生界速度变化信息,主要通过拾取初至波时间,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经过不断迭代反演得到最终速度模型。结果表明,高速屏蔽层下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存在速度为3 500~4 000m/s的低速层,预测为碎屑岩;速度为5 100~5 500m/s的高速层,预测为碳酸盐岩地层。
刘俊吴淑玉陈建文施剑何玉华
关键词:南黄海高速屏蔽层初至波层析成像
南黄海崂山隆起地震采集方法被引量:5
2016年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中生界地层几乎剥蚀殆尽,使得新生界底界存在高速屏蔽层,地震波能量难以下传,同时由于下伏中—古生界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反射系数小,导致南黄海崂山隆起深部中—古生界地震成像效果较差,信噪比低。为了提高地震波能量下传,改善深部地震成像效果,近几年在南黄海崂山隆起开展了较大气枪容量震源、长电缆地震采集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近几年崂山隆起地震采集参数,针对研究区中—古生界地质条件特征,结合实际地震资料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得出了适合南黄海崂山隆起的地震采集参数建议。
刘俊吴淑玉施剑陈建文何玉华李玉剑张迎春
关键词:南黄海
地震多属性预测技术在南黄海二叠系至三叠系沉积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以往对南黄海盆地沉积相分析主要根据地震剖面的振幅、相位和频率进行地震相划分,再结合测井资料得到沉积相分布,而地震属性除了以上3种属性外,还包含着多种与沉积相有关的属性,以往对沉积相的分析未能充分利用这些地震属性信息。目前,南黄海盆地钻井资料较少,充分利用地震多属性信息对南黄海盆地三叠系下统青龙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大隆组进行沉积相分析,进而预测有利储层。研究认为,对南黄海盆地岩性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包括弧长、平均能量、能量半衰时、相关长度、平均信噪比和目的层厚度。其中弧长能够揭示砂泥的分布,平均能量能够反映当时水体能量或者沉积能量的高低,能量半衰时表征相带分布的连续性,相关长度和平均信噪比则反映了地层横向连续性和资料的品质,目的层厚度反映目的层残留的厚度。通过以上地震属性的分析,认为三叠系下统青龙组地层的台地相鲕粒灰岩为有利储集层;上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的三角洲相为有利储集层,河流相为较有利储集层。
吴淑玉刘俊肖国林张银国赵铁虎
关键词:地震属性南黄海
南黄海地震资料噪声压制技术
在我国海洋地震资料中,不同海域地震资料的特征和品质各不相同,其中南黄海地震资料的品质相对较差。在南黄海海域,影响资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①水深较浅,平均水深为50米,其次海底地层较硬,使得该海域地震资料交混回响和多次波发育...
刘俊吴淑玉栾锡武吴志强何玉华闫桂京施剑王红丽
文献传递
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南黄海海相上构造层沉积相研究
<正>南黄海是我国大陆架海域唯一的没有获得油气勘探突破和油气开发的海区。近期以来,关于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残留盆地及其含油气系统的评价和勘探已引起海洋地质科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1]。该盆地还处于勘探早期井少、井...
吴淑玉刘俊栾锡武
文献传递
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技术在南黄海盆地的应用
<正>1.引言地震波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研究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有效辅助有段,模拟方法主要有波动方程法、射线追踪法和积分方程法,其中波动方程高阶有限差分法应用在石油勘探、工程地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南...
刘俊吴淑玉栾锡武施剑何玉华
文献传递
南黄海中部浅水区多次波衰减技术及其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在浅水区,由于水深较浅,缺少近偏移距的海底反射信号,采用常规SRME方法和预测反褶积不能有效地衰减海底相关多次波。笔者采用DWD+SRME组合法来衰减海底相关多次波,其中DWD方法用来衰减与海底相关的短周期多次波,SRME方法压制自由表面相关的长周期多次波,另外运用Radon变换去除层间多次波。结果表明,运用DWD+SRME组合法压制海底相关多次波效果较好,并且没有损害浅层的有效反射信号,采用Radon变换使层间多次波得到了良好的压制,深部有效反射信号逐步体现。因此,对于浅水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DWD+SRME组合方法和Radon域去多次,是比较可行的去多次波方法。
刘俊吴淑玉高金耀陈建文
关键词:浅水区RADON变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