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04-11-01B)

作品数:12 被引量:232H指数:8
相关作者:王印庚马爱军雷霁霖陈超秦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大菱鲆
  • 3篇养殖
  • 3篇疾病
  • 2篇蛋白
  • 2篇幼鱼
  • 2篇组织病理
  • 2篇组织病理学
  • 2篇细菌
  • 2篇疾病发生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大菱鲆幼鱼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活性
  • 1篇蛋白质
  • 1篇盾纤虫病
  • 1篇养殖现状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物残留

机构

  • 12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威海市环翠区...

作者

  • 9篇王印庚
  • 7篇马爱军
  • 3篇雷霁霖
  • 2篇陈超
  • 2篇刘朝阳
  • 2篇张正
  • 2篇高淳仁
  • 2篇孙晓庆
  • 2篇朱建新
  • 2篇秦蕾
  • 1篇陈四清
  • 1篇常青
  • 1篇张波
  • 1篇李胜忠
  • 1篇张道波
  • 1篇李秋芬
  • 1篇王清印
  • 1篇曲晓荣
  • 1篇刘新富
  • 1篇庄志猛

传媒

  • 5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南方水产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殖大菱鲆的爱德华氏菌病被引量:32
2007年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间,先后对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等沿海区域养殖的大菱鲆自然发生的6宗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病原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的致病菌。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病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感染形式。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肠、鳃、皮肤等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显著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使得各器官组织出现巨噬细胞浸润现象。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以肾脏最为明显,包括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多发性局灶坏死伴有渗出性炎症反应以及肉芽肿的产生;肾脏外观则显示异常膨大,正常组织转变为白色脓疡或豆腐渣状。本文属国内首次报道爱德华氏菌感染大菱鲆致病,为该鱼类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王印庚秦蕾张正马爱军张立敬
关键词: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细菌鉴定组织病理学RDNA
温度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成活率和体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3
2006年
通过温度的变化研究不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成活率和消化器官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在温度达到0℃时,幼鱼成活率为30%;4℃以上至20℃时成活率为100%,22-24℃为80%;26℃为40%;当水温达到28℃时,幼鱼成活率为0(20d)。养殖水温在8℃以下时,幼鱼基本不摄食,体重没有增长。12~16℃时,其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养殖水温达到20℃时,其生长速度与16℃条件下的生长速度相比较开始下降,达到24℃时,幼鱼生长速度已经明显下降,与12℃条件下的体重增长速度相接近。在8℃之前,幼鱼胃、肠和肝脏等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活力单位含量较低。随温度的增加,酶活力单位显著增加,其中胃中的消化酶活力增加最快。
高淳仁王印庚马爱军朱建新刘新富雷霁霖
关键词:大菱鲆幼鱼成活率蛋白酶
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感染及其危害被引量:22
2005年
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 & 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常表现为静伏池底,体色变暗,活力弱,摄食差,生长减慢,并发生急、慢性死亡.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灶部位变白,略有浮肿,触摸柔软.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在大菱鲆的苗期、养成期、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纤毛虫感染,幼鱼期发生率较高,发病水温14~20℃,盐度12~4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表明,病灶组织处以盾纤虫为主要入侵微生物,常伴有细菌存在,但没有发现病毒性细胞病变和霉菌等其他寄生生物.
王印庚陈洁君秦蕾
关键词:大菱鲆盾纤虫病组织病理学
益生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5年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疾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益生菌生态防治更是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对有关益生菌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并对它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疾病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它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张艳李秋芬王印庚张道波
关键词:益生菌海水养殖疾病防治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养殖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71
2005年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的良种优势地位已在我国确立,工厂化养殖的初级模式已经形成并获得普遍推广;规模化养殖和成鱼市场的不断扩大,将我国推进到世界大菱鲆养殖和消费大国行列;“大菱鲆效应”对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和沿海“三农”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也为我国海水工业化养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当前由大菱鲆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推动着我国海水工厂化养鱼朝良种化、规范化、国产化全封闭式的高级阶段攀登。
雷霁霖马爱军陈超庄志猛
关键词:大菱鲆养殖现状可持续发展
小杂鱼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9年
腹水病是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造成鱼类大规模的死亡。2006年6月山东某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场发生大规模腹水病,通过对病鱼细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对养殖井水、养殖池水和所用饵料小杂鱼进行细菌追踪调查,将从该养殖场所用小杂鱼中分离得到的细菌RF-1与鱼体分离的细菌FS-1进行比较,并对其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这2株菌对健康大菱鲆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而且感染症状完全一致。进而对这2株菌进行了API-ID32E鉴定、传统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小杂鱼携带细菌RF-1与病原菌FS-1具有一致性,均为溶藻弧菌(Virio alginolyticus)。最后对这2株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为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用药指导。
刘朝阳王印庚孙晓庆
关键词:小杂鱼大菱鲆腹水病
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单次和多次混饲口灌大菱鲆诺氟沙星(NFLX)后鱼体主要组织中的NFLX含量。通过MCP-KP药动学程序对NFLX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30mg/kg的剂量单次混饲口灌大菱鲆,NFLX在大菱鲆体内的达峰时间(Tmax)为2h,血、鳃、肾脏、肝脏、肌肉的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8.365、7.519、1.871、6.485和4.060μg/g;NFLX在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T1/2)由小到大依次为:肝脏8.18h<肌肉12.39h<鳃丝15.29h<血液23.22h<肾脏23.25h。连续5d以30mg/kg的剂量混饲口灌大菱鲆,消除半衰期(T1/2)由小到大依次为:肌肉74.88h<血液98.16h<肝脏186.43h<鳃192.12h<肾脏200.45h。以上研究表明,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较为迅速,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在组织中以肾脏中的残留最为显著。使用诺氟沙星进行大菱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时,至少停药30d后方可上市销售。
曲晓荣王印庚李胜忠李兆新张正陈霞
关键词:大菱鲆诺氟沙星药代动力学药物残留
大菱鲆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人工授精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大菱鲆成熟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精子入卵后,卵子被激动,第二次成熟分裂继续进行,同时发生皮层反应;受精后15 min出现精子星光;受精后20 min雄原核早于雌原核形成,然后两性原核逐渐靠拢;受精后30 min两原核相互靠拢,结合线清晰;受精后40 min两原核结合线逐渐消失联合成合子核,之后合子核核膜消失;受精后50 min合子核处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60 min第一次卵裂完成。[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55-560]
吴莹莹柳学周王清印马爱军包振民
关键词:大菱鲆受精细胞学
纯氧充气对大菱鲆生长及水质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主要研究了纯氧增氧技术对大菱鲆的生长及养殖水体中几项重要水质因子的影响。本实验中,实验池中的溶氧最低能维持在8.96±0.16mg/L,最高时可达到12.2±0.71mg/L。经过282d的培养,大菱鲆体重由30.43±0.42g达到1103.73±19.00g,日增重率平均为1.24±0.14%,整个实验期间大菱鲆均处于快速生长状态。至实验结束时,养殖密度最终达到33.99±0.59kg/m3。养殖水体中,pH变化范围在7.62~8.03之间,平均pH为7.76±0.05。COD变化范围在0.75~1.85mg/L,平均COD为1.04±0.16mg/L。亚硝酸盐浓度1.27~7.23μg/L之间,平均浓度在3.23±0.21μg/L。氨氮浓度一般维持在0.07~0.28mg/L,平均浓度为0.14±0.02mg/L。硝酸盐浓度在0.39~0.69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51±0.02mg/L。COD、pH、亚硝酸盐浓度很低,均在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以内。
高晓田马爱军陈超王印庚王新安杨志曲江波
关键词:大菱鲆水质指标
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与能量需求被引量:18
2004年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能蛋比,既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设计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和4个能量梯度的16组饲料,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大于42%、能蛋比小于115,鱼体日增重率明显增大,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表现出较高的饲料效率,本研究认为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
陈四清马爱军雷霁霖张波于东祥王立超许志功张少华
关键词:大菱鲆幼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